我們就是煙火兒女,接下來的每天,是歲月贈予的小確幸

我們就是煙火兒女,接下來的每天,是歲月贈予的小確幸

頭條號:桃李春風一枝筆,主筆李巧兒。

寫人間故事,閱情閱人閱世微,歡迎關注。

父親年輕時的廚藝很好。

在我童年和少年時代的印象中,家裡的每一頓飯都是父親做的。

而我從小很挑吃,不喜歡魚肉,只吃雞蛋和青菜,對廚房毫無興趣,基本不下廚。

但是,我非常喜歡收拾房間。

客廳裡的傢俱,除了我沒有力氣挪動的大櫃子,其它能挪動的椅子、凳子、茶几,隔三差五就被我換個位置。

客廳很小,它們換來換去無非就是那幾個位置,但是我就是愛折騰它們,每次折騰完,總有一種滿足感。

我也愛清潔,每天都要打掃客廳,看不得椅子上堆積各種衣物,如果看見地上有碎紙屑之類,必定會抓住妹妹們臭罵一頓。

我們就是煙火兒女,接下來的每天,是歲月贈予的小確幸

成年後到外地工作,遠離父母,工資低廉,居住環境也比較惡劣,住在潮溼狹小的宿舍裡,基本沒有廚房的概念。而單位裡的單身男女一抓一大把,絕大部分是外地人,又都年輕愛玩,單位還有餐廳,於是對吃得更是沒有什麼講究,單位餐廳不開飯的時候,就在外面吃點快餐解決肚子。

但是,依然對自己的房間很講究。雖然是一個人住,再怎麼也不會弄得多髒,但是每天下班回來,即使再累也要收拾一下房間,把收拾房間當作一種樂趣。

後來,漸漸發現,與我類似的女性也有很多,我們最大的特徵就是:不喜歡下廚,但是喜歡收拾房間。

我們就是煙火兒女,接下來的每天,是歲月贈予的小確幸

每一種感情,都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遷而變化。

從不喜歡廚房到漸漸關注廚房,也就是這一、兩年的事。

這一、兩年,突然發現父母真的老了,我也老了,然後對快餐食品有了牴觸,開始關注各種食物的搭配營養,也試著自己下廚,開始頻繁出入廚神們的網絡空間,這一出入,才發現食物、家常菜和廚房的美。

我們就是煙火兒女,接下來的每天,是歲月贈予的小確幸

在很多種類的家常菜裡,豆腐是我常用的食材。

這是有原因的。

年輕的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一日三餐是在單位食堂解決的。

食堂菜餚絕大多數時候五味混雜,吃多了總擔心味覺和身體機能漸趨退化,於是,時不時在自己的宿舍裡開一下小灶是常事,然而工資不高,廚藝又渣,首選的小灶食材,自然是便宜易做的豆腐、白菜。如此吃法,自然營養不良,於是青春期的我比猴子還瘦。

後來,父親有一次出差到我工作的城市,見我面黃肌瘦,二話不說就帶我去了一家餐館,點了烏龜湯、紅燒肉之類的給我“進補”,臨走前又特意傳授了豆腐的幾種做法:小蔥拌豆腐、番茄豆腐炒肉片、香菇豆腐、青椒炒豆腐、蒜香辣豆腐、菊花豆腐、麻婆豆腐。但是經我一一嘗試後,除了小蔥拌豆腐,其他的全部PK掉了。

我們就是煙火兒女,接下來的每天,是歲月贈予的小確幸

如今很多年過去,每每吃到綠白相間、清香瀰漫的“小蔥拌豆腐”時,總會不由想起那一年,在那家餐館二樓的一個包間裡,父親一口烏龜湯都沒捨得喝,全給我喝了,又告訴我如何做小蔥拌豆腐,我總會有些哽咽。

很多食物總是能讓我們回到童年,但也有很多食物總是能讓我們回味親情的餘香,哪怕只有半分,也能在心裡縈繞一生一世,快進一點都不捨得。

我們就是煙火兒女,接下來的每天,是歲月贈予的小確幸

古代的文人墨客中,有很多是超級大吃貨。

最有名的“東坡肉”,據說就是北宋時期的蘇東坡所創。

蘇東坡不僅詩寫得好,廚藝也很了得,尤其喜歡吃豬肉,著有打油詩《豬肉頌》: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

我們就是煙火兒女,接下來的每天,是歲月贈予的小確幸

不少寫作者,在回憶和點贊親情時,大多以美食為源頭。

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因美食而連接起的情感,從古至今,恆久綿長。

曹雪芹在《紅樓夢》裡,描繪美食的情景很多,讀者也從中窺覷男女主角和配角們的身份地位、命運。

我們就是煙火兒女,接下來的每天,是歲月贈予的小確幸

很多人都說“想抓住一個男人,就要抓住他的胃”。

我對這句話是很不屑的,也從來沒有想過用學會廚藝的方式去抓住一個男人。

隨緣、惜緣、不攀緣。緣去不留,情來不拒。

不為男人下廚,只是為自己下廚,為自己的胃和健康下廚,你就會發現,你的歲月裡總是流淌著人間煙火的溫暖味,你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煙火兒女,接下來的每一天,都是溫暖而美好的煙火時光,是歲月贈予你的小確幸。

你對吃有什麼看法嗎?你最喜歡哪一種菜餚,有空時不妨留言說一說吧。

——END——

【歡迎關注。本文為李巧兒原創。本文部分圖片攝影為李巧兒,其它為網絡配圖。】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