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金華廣電:如何打造一款「走紅」的融媒體新聞產品?

融媒體專欄《現在發佈》是2018年金華廣電融媒體中心重點打造的一款產品,圍繞“政務政風、政策調改、信息發佈、‘最多跑一次’”窗口服務等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現場予以播報或開展體驗式報道。專欄以“用戶”為中心,從自身定位、內容升級、發佈人打造、用戶體驗與互動等多方面入手,不斷進行深研、精磨、優化,最終造就了一款“走紅”的融媒體新聞產品。

「实践」金华广电:如何打造一款“走红”的融媒体新闻产品?

發揮電視優勢,做精短視頻產品,讓新聞更精彩

互聯網時代,手機、PAD等無線移動終端已經成為了家庭標配。通過互聯網渠道去獲取新聞,已經成為了大多數公眾的習慣。相比紙媒等文字媒體的融媒體新聞產品,電視融媒體產品最大的特色和優勢就是視頻。近兩年來,短視頻由於具備聲音、畫面等傳播優勢,為廣大互聯網用戶所追捧。

《現在發佈》的主創人員原先都是電視新聞的採編人員,本身就具備視頻採集、畫面編輯的技能,因此,自《現在發佈》推出以來,欄目就一直強調短視頻發揮的作用,並根據傳播規律和互聯網用戶接受習慣,對《現在發佈》的視頻時長、內容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標準,充分調動圖表、字幕、動態特效等多種視覺呈現手段,將專欄每期視頻長度控制在150秒以內,讓一些政策調改、政策發佈更全面、更立體、更生動地展示在公眾面前,實現了新聞從靜態傳播到動態傳播的轉變,讓新聞更好看,更精彩,公眾更樂於接受。

「实践」金华广电:如何打造一款“走红”的融媒体新闻产品?

堅持內容為王,注重用戶體驗,讓新聞更具可讀可看性

復旦大學李良榮教授曾言:“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的傳播鏈價值中,作為內容創造者的地位讓人無可撼……,傳統媒體在轉型時,應突出內容資源優勢。”的確,雖然互聯網上信息海量,但是信息汙染也同時存在。一些社交化媒體、公號、自媒體人發佈大量二手轉發的新聞,有些新聞甚至無中生有,歪曲事實真相。

而類似《現在發佈》這樣的專欄,依託傳統媒體公信力,記者編輯做好內容把關人的同時,也積極做好理念轉變,把以往新聞的“受眾”,理解為新聞的“用戶”,注重用戶體驗。由於傳統電視節目的特性所決定,電視新聞短板就在於信息的稍縱即逝,理性不足,不適合於一些政策解讀類和分析類新聞。而依託新媒體端,《現在發佈》的主創人員,在編髮視頻的同時,更加強調相關文字的編輯,做好信息的延伸、解讀和新聞包的整合,依託臺裡的技術支撐,讓用戶在點擊收看一條新聞之餘,可以隨時進行跳轉,引導讀者閱讀與該條發佈內容相關的新聞,有效提升了用戶黏性,提升了品牌效應,真正做到了“以用戶為基礎再造新聞產品模式和平臺模式。

以金華市今年的十大民生實事—大病保險政策為例,在推出之後,《現在發佈》及時跟進關注,對具體政策解讀詳細深入,每期節目都做到了有圖表、有文字、有視頻、有鏈接,讓用戶可以及時全面瞭解政策的具體情況以及繳費的方法,據不完全統計,到今年5月份,《現在發佈》推出與大病保險有關的報道不少於10期,平均點擊量達到了2.5萬次左右,其中,最高的一期達到了17.1萬次。在離大病保險政策繳費截止還有一個月的時候,欄目又整合推出了一期有關大病保險政策的“新聞包”,同樣也受到了大量市民的關注和轉發。

「实践」金华广电:如何打造一款“走红”的融媒体新闻产品?

建立“發佈人”隊伍,強化權威性和公信力,讓用戶更有信任感

雖然互聯網在信息發佈和意見表達方面佔盡先機,但與公號、微博等自媒體或其他網媒平臺來說,傳統媒體由於多年的積澱,因此對受眾來說,更具權威性和公信力,調查數據顯示,上網越多的人對傳統媒體越依從。《現在發佈》如何依託既有的媒體公信力,打造更權威、更可信賴的發佈平臺呢?我們的做法是從“發佈人”隊伍建設入手:專欄開辦之前,就對金華市人力社保局、市交警支隊、市環保局、市行政執法局等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有關人士發出“邀請”,請他們來做發佈人,站在鏡頭前發佈各自部門相關的政策、信息,與傳統電視新聞以記者、主持人出鏡不同,這些代表部門來發布新聞的“素人”在節目中亮相,反而讓新聞拉近了與被採訪部門以及公眾的距離,也讓新聞更具說服力和權威性,同時,由於發佈人都來自各自部門,他們對政策、信息的解讀也更專業、更全面,這也成為了《現在發佈》的一個新的亮點和看點,為專欄打造品牌、形成影響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促使傳播的“去中心化”特別明顯,單向度的傳播已經改為多向度互動式傳播,這意味著每個公眾都可以成為新聞的參與者、生產者,到最後又稱為新聞的傳播者。在《現在發佈》裡,每一位來自各有關部門的發佈人扮演的就是這樣的角色,他們對於有自己參與播報發佈的新聞,顯然有著更強的“主人翁”意識,渴望分享與轉發。這樣,這支發佈人隊伍也成為了專欄最好的“代言人”和“推廣員”。

此外,我們還與各縣(市、區)電視臺建立了聯繫,邀請他們的主播、記者也來當發佈人,發佈當地重要的信息動態以及政策調整,有效拓寬《現在發佈》的線索和信息來源。同時我們也讓主播、編輯、記者充當體驗員的角色,以普通人的身份,體驗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基層的落實的效果。比如說,當前,金華全市上下都在全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武義臺、蘭溪臺的記者都曾經去過當地行政服務中心或者醫院,感受各部門推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措施的實際落實情況,體驗一些便民自助電子化設備是如何使用的,通過他們的親身體驗,給用戶帶去“最多跑一次改革”在金華落實情況,讓當地百姓對“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便民措施有更直觀、詳細的瞭解,提升了他們對黨委政府百姓工作的滿意度。

「实践」金华广电:如何打造一款“走红”的融媒体新闻产品?

融合為要,轉變採編發理念,打造全媒體全能型採編團隊

《現在發佈》依託金華廣電移動客戶端“無限金華”首發,《金華新觀察》欄目精編髮布。多年來,我們這支採編團隊都習慣於為電視欄目生產新聞產品,習慣了電視傳播體系下的採編流程和發佈方式。而隨著金華廣電媒體融合的深度推進,《現在發佈》推出後,要求每位採編人員都要進行理念革新,這起中包括了要對該專欄發佈平臺(無限金華)的用戶使用習慣、高峰使用時間以及對《現在發佈》的內容生產、頁面效果、文章排版等各方面進行細緻深入的研究,這就要求採編人員不僅要摒棄傳統電視生產方式和傳播理念,也要求大家能夠掌握新的技能,做到策採編一專多能,成為一個全媒體採編業務人才。

有學者指出,互聯網崛起是人類傳播的第四次革命,它孕育出了全新的傳播生態,也為國家治理、執政方針帶來新的挑戰,作為傳統媒體的從業人員,我們只有抱著積極的態度,以“用戶思維”出發,理解和掌握新媒體傳播的新語態、新手法和新技術,生產出更多適合融媒體傳播的新產品,只有這樣,傳統媒體才能在媒體融合工作中佔據主動權,在互聯網平臺上形成新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