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兩大晶片巨頭崛起將大幅替代進口晶片 哪兩家你可知道?

我國是電子產品製造大國,每年生產了1.7億部筆記本電腦,15億部智能手機,產量佔全球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但我國卻不是一個電子強國,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上所用的半導體芯片等核心部件百分之九十五都依賴進口。

我國兩大芯片巨頭崛起將大幅替代進口芯片 哪兩家你可知道?

據海關統計,我國對外依存度最高的不是石油,而是集成電路,就是我們說的半導體芯片產品。2017年,我國進口3770億塊集成電路產品,進口金融2601億美元,對外依賴度達到驚人的百分之九十五,半導體芯片已經成立了我國製造業之殤。

我國兩大芯片巨頭崛起將大幅替代進口芯片 哪兩家你可知道?

細說半導體芯片,主要包括通用芯片和存儲芯片。在通用芯片領域,我國的芯片設計尚有華為海思的麒麟970系列、紫光展訊等一眾有實力的芯片設計廠商,但在芯片製造領域,海思最高端的麒麟970芯片不得不依賴臺積電代工生產。而存儲芯片領域,包括內存(DRAM)和閃存(NAND)芯片,我國基本全部依賴進口。沒有自己的技術就沒有話語權,2017年壟斷存儲芯片百分之九十五的三巨頭聯合漲價,存儲芯片價格被聯合推高百分之一百三十,我國眾多的手機廠商成為三巨頭不折不扣的打工仔。

我國兩大芯片巨頭崛起將大幅替代進口芯片 哪兩家你可知道?

在國產替代進口,核心技術國產化的推動下,我國芯片領域的兩巨頭也不斷傳出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他們就是來自芯片製造領域的中芯國際和來自存儲芯片領域的長江存儲(紫光集團旗下公司),成為我國半導體芯片領域打破國外壟斷的國家隊。

中芯國際,是我國最大的芯片代工製造商。過去,受國內企業工藝限制,16納米以內的芯片製造工藝只有少數幾家海外企業掌握,華為的高端處理器――麒麟970都需要找臺積電代工。最近,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宣佈,中芯國際將在下半年量產28nmHKC工藝,2019年上半年試產14nmFinFET工藝。如果14納米工藝成功量產,將大幅縮小我國芯片製造領域跟國際先進工藝的差距,加速替代半導體芯片進口產品。

我國兩大芯片巨頭崛起將大幅替代進口芯片 哪兩家你可知道?

長江存儲:2016年由紫光集團投資220億美元在武漢新芯的基礎上成立。今年四季度,長江存儲的中國首批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32層3D NAND閃存芯片有望實現量產。此外在完成技術積累後,達到主流技術的64層閃存芯片產品也在迅速進行,力爭2019年年底實現量產。幾年內形成1000億元產值,替代一半以上進口存儲芯片產品。此外,紫光集團在存儲芯片領域動作不斷,分別跟南京、重慶兩地政府合作,分別投資1000億元設立兩大存儲芯片製造基地,三大基地達產後,我國將實現存儲芯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國產替代進口率。

我國兩大芯片巨頭崛起將大幅替代進口芯片 哪兩家你可知道?

我國兩大芯片巨頭崛起將大幅替代進口芯片 哪兩家你可知道?

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推進,我國在高端製造業上不斷取得突破,中芯國際和長江存儲就是其中的代表。幾年後,隨著中芯國際、長江存儲核心技術的突破,替代進口核心電子器件,我們終將理直氣壯的說一句,我國成了半導體芯片強國,電子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