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恨她,就讓她看抖音(文摘)

假如你愛她,就讓她看抖音,因為那裡是天堂;

假如你恨她,就讓她看抖音,因為那裡是地地獄。

昨天和幾個小姐妹聊天,才發現原來抖音的毒已經深入人心到這樣:

假如你恨她,就讓她看抖音(文摘)

我自己也深有同感。每當工作特別累,中間想休息休息的時候,閉目養神10分鐘,馬上就可以重新戰鬥。

但是要是刷抖音10分鐘,放鬆是夠放鬆的,但到下線的時候,已經可能是100分鐘之後。

抖音、快手這種算法推薦的聲色娛樂App,最大的特點是無聲無息地消耗你的心智。

難怪,《娛樂至死》中有一句經典的讖語:

“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1

推薦算法是最劇毒的麻醉劑

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徹底淪為“有機時代”

手機成了我們的一個器官。

被動地接受著手機的推送成了一種時尚——不用思考,不用燒腦,看聲像,看動圖。

但事實上這個“自動推送”的算法的黑洞有多深呢——

算法一手抓內容。圖文、視頻、小視頻、問答、微頭條,每種內容有自己的特徵;

另一隻手抓用戶。興趣、職業、年齡、性別、機型……然後刻畫出你的各種隱藏興趣;

三抓環境特徵。不同的時間、地點、場景(工作/通勤/旅遊等),對應用戶不同的興趣點。

聽上去好像很複雜。複雜就對了,你不懂就對了。

因為它掌握了大數據,大數據剝光了你。

這種大數據下的世界,你只能接觸到所有人都愛上的東西,

比如“震驚!”、“剛剛!”、“定了!”

比如變臉、手勢舞、海草海草…

視覺衝擊、聲樂衝擊刺激著你的神經。

你興奮,你痛快,你的多巴胺上升到極值;

你也麻痺,你也順從,你再也不會思考了。

想到這裡,我不自覺地握了握手中的手機,想起了劉震雲說的一句話:

“現在是哪兒還有淨土呢,是一機在手,在劫難逃。”

誇張一點地說,在你用抖音連上網絡那一刻,你別再指望時間屬於你。甚至,你也不再能指望,你的心智屬於你,你的愛好屬於你。

你已經被這個App所控制。

假如你恨她,就讓她看抖音(文摘)

2

為什麼抖音會讓我們上癮?

心理學博士亞當 · 阿爾特寫的《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一書中,列舉了六項行為上癮的構成要素,分別是:

誘人的目標

無法抵擋且無法預知的積極反饋

漸進改善的感覺

越來越困難的任務

需要解決卻暫未解決的緊張感

強大的社會聯繫

以上這些,抖音一鍵全包。

  • 首先,無法預知的下一頁

和動漫遊戲一模一樣,你永遠不會知道抖音刷一下,下一個畫面是什麼,這就是一種“無法預知的積極反饋”。

它就像吊著一根紅蘿蔔引誘兔子,它永遠追不上,又永遠痴迷。

特麼太刺激了,無法預料的事情,就是一顆誘人的巧克力。

  • 其次,超級便利的互動

更讓人無可抵擋的是,點贊這個小心心。點一下太容易了,雙擊666,“即時就反饋”。

便利的互動讓人無法拒絕。

  • 第三,高音重複音樂反覆播

不得不說,抖音的音樂全是洗腦式的“神曲”,朗朗上口,嬌萌可愛,不用1秒你就被節奏帶進去了。

無需搜索,不用思考,音樂的節奏讓人進入半催眠狀態。有某一刻你也許懷疑,自己到底身在何方。

1979年,精神病學家科奈利烏斯·埃克特(Cornelius Eckert)將這種現象命名為“耳朵蟲”

(earworm)現象。它指,

一段長度為20秒左右的音樂在當事人毫無意識的情況下,突然在腦內反覆循環,可以在人的大腦裡面持續時間通常為數小時至數天不等。

科學家進一步的研究表明,三類人最容易被“耳朵蟲”找上門:神經官能症患者、精神壓力較大的人、處於極度疲勞狀態的人。

好吧,我知道,說的就是你。

你就是那個在“耳朵蟲”的引誘下越走越遠,直到手機低電量的提示音像個鬧鐘一樣提示你不能再玩的傻白甜。

3

當我假裝卸載了抖音…

顏之推說:“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

是的,我就是那個以惰而廢的人。

我曾經“假裝”卸載了抖音,決心決意每天都不再碰它。

然而三天之後,我又以“研究新媒體動態”為藉口,無法自拔地沉迷進去。

一刷三小時,稿子也沒法寫了,深深陷入了“假裝不理他”—“還是會想他”—“真的離不開他”—“從此恨透了他”—“又假裝不理他”的死循環。

相比之下,有一個普通的工地婦女——馬慧娟則比我牛多了。

她和很多很多的你我一樣,時時刻刻都在看手機,工作時看,吃飯時看,睡覺也看。

乍看,似乎應該是抖音迷、快手王、今日頭條之星。可誰能猜到,她其實是在利用手機在寫作。

家境貧窮的她沒能唸完初中,婚後才擁有第一部手機。拿到手機後的幾年裡,她沒有在抖音快手這種十八線城市必備品裡沉迷,反而一直堅持在手機上撰寫自己的文章,最後洋洋灑灑寫下一百多萬字,出版了散文集《溪風絮語》。

歸根結底,手機吸引懶人,培養懶人,摧毀的也是懶人。

所以,重要的不是你卸不卸載抖音。

而是你拿著手機那一刻,心中有志,眼裡有事。

4

寫在最後

李尚龍說了一句膾炙人口的話:

“在大城市裡,搞廢一個人的方式特別簡單。給你一個安靜狹小的空間,給你一根網線,最好再加一個外賣電話。好了,你開始廢了。”

絕不危言聳聽。

一個人待在不用思考的舒適區裡,累了,點一頓外賣,困了,來一盤遊戲,悶了,刷一波抖音。不但不寂寞,反而更有安全感。

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感官逐漸變得鈍化,眼界也日益侷限,再也不願抬頭去看向手機外的世界,不想回到令人畏縮的現實。

這就是重複感給你的毒藥——重複讓人麻醉,只有變化叫人驚醒。

如果你找不到這個變化的出口,你可能一輩子,都會在一邊刷抖音一邊埋怨沒時間,一邊熬著夜一邊害怕著猝死的世界裡,彷徨、徘徊、痛不欲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