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一張圖紙帶走了三個億

對話|一張圖紙帶走了三個億

如何通過合理的建築構造與規劃

達到人與建築的共生,建築與城市的共生

這是炎華置信一直在考慮的事情

作為全方位的生活提供商

炎華置信秉承讓居住迴歸人本

與城市共生的理念

上林開府由此誕生

對話|一張圖紙帶走了三個億

對話|一張圖紙帶走了三個億

建築作為人類的創造再生物,以幫助人類從自然中獨立起來,到與自然再次達成和諧統一,成為人類生活環境的一部分。

不同樣貌的建築(群)生態對我們感受的形成會起到何種作用?為何有些建築讓人感到壓抑?有些則讓人愉悅?建築對我們的影響遠比你想象中還大,如何在這些不可察的努力中使得建築與人居生活更加平衡?

這些問題,不妨讓我們對話主持上林開府項目設計的楊勇先生,一探究竟。

楊勇,炎華置信技術中心設計部主管,建築學學士,從業12年,自2007年起,在全國範圍內主持設計了大龍地產滿洲里項目、金光華集團深圳龍岸項目、溫江上林開府項目等眾多地產項目。

對話

對話:聽說建築也講親和力,真的是這樣嗎?

楊勇:可以這樣講,其實建築和城市是能夠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的。比方說,當我們進入一個高度很高的空間裡面,有些人會覺得壓抑,有些人會覺得興奮,但是不管怎麼說,在這個建築內,你整個人是一種不放鬆的狀態,是緊繃的。

但你想想,回到老家之後,你整個人是非常放鬆,因為建築的高度和密度其實都會影響使用者的身心健康,而且這種影響可能甚至無法被我們察覺。

對話:那這種影響我們都無法察覺,要如何規避呢?

楊勇:作為使用者,你沒有辦法規避,因為這個建築落成之後你才能使用,對吧,所以這就要求設計部在整個產品規劃的初期,用專業去規避,並且儘可能提高人們居住其中的體驗感。

對話|一張圖紙帶走了三個億

對話:哪些因素會影響人居體驗呢?或者說你們會怎麼去做規劃考慮?

楊勇:這個有很多,大的方面來講,比如整個項目的容積率,定位風格,園林中庭等等,小的方面就更多了,而且也更重要,合理的細節是感受不到的,但是這個東西不好你一下子就能感受到。

怎麼去做考慮這個問題,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整個設計稿其實我們是大改了3次,中間又不斷調整了二三十稿才出來現在的樣子的。每一稿我們都只有一個目的——怎樣有效提高居住品質。

對話|一張圖紙帶走了三個億

對話:那可以給我們講講最開始的設計稿是什麼樣子嗎?

楊勇:一開始我們的設計方案裡面,我們設計的樓棟高度是100米的,有33層。

對話:33層100米在現代城市建築裡面也很合理啊,為什麼要推翻呢?

楊勇:這個是兩方面的,首先我們可以看看溫江老城的城市天際線,它是很緩和的,如果上林開府真的以百米高樓的建造的話,會破壞這個城市天際線的和諧統一。

如此一來,不管是居住在裡面還是路過這裡的人,都會有一種壓迫感。建築群是需要講究建築與城市的共生的。

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是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容積率越低,樓層越低,居住的舒適度就越高。

對話|一張圖紙帶走了三個億

對話:容積率降低對於開發商來說應該是一件損失巨大的事情吧。

楊勇:經濟損失肯定是不小的。我們之前的容積率是3,第一輪大改之後,我們的樓層從33層到了18層,容積率也降到了2.5,整個算下來的話,產值會減少大約

3億。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上林開府的項目品質就大大的提高了,因為這個項目是我們重點打造的一個項目——讓居住迴歸人本,這是上林開府的核心所在。所以降容這件事對我們來說,是得大於失的一件事。

對話|一張圖紙帶走了三個億

對話:後面的兩次大改又分別是什麼呢?

楊勇:第二次的大改主要是對於整個中庭的優化——為了能讓兩方業主能夠互相感受中庭,讓整個中庭更大,組團環抱,穿透性更好,我們就拔掉了路邊的兩棟樓。

拔掉之後,人與建築的關係才能更融洽,因為城市建面優化之後,路過或者居住,你都不會覺得這個地方壓迫。怎樣進一步提高居住體驗,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不斷修改設計稿的原因。

對話|一張圖紙帶走了三個億

在第三次大改中,我們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持續的降低樓高,從原本的18層降到了18層(含架空層)、17層、16層、12層這樣的四種樓層組合。

第二件事就是我們做了一個退距,為了保證遠離中庭的業主的居住體驗,我們把樓棟建築整體向中間移動了20~30米,

首先可以保障住戶的一個私密性和採光,然後就是退出來的這幾十米我們做上綠化景觀面,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景觀體驗。

對話|一張圖紙帶走了三個億

對話:三次大改下來居住體驗的確能夠提升不少,那期間的幾十次小改主要是為了什麼呢?

楊勇:這個就有很多了,比如說戶型的調整,怎麼保證更好的通風和採光?怎麼讓房屋的使用功能和麵積更合理?為了讓使用空間更大,我們在設計的時候還是很磨腦袋的。

而且像戶外的配套其實我們做得很好了,可是下雨的時候怎麼保證大家的室外活動呢?架空層怎麼去做優化等等這一系列的其實會涉及很多調整。

對話|一張圖紙帶走了三個億

對話:這個磨腦袋指的是什麼呢?

楊勇:(笑)按規定贈送面積不能超過15%嘛,所以就逼著整個設計部一起磨腦袋,怎麼樣才能使這個贈送面積無限貼近15%,儘可能的擴大使用空間嘛。

對話:在您過往設計的眾多項目中,上林開府對您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楊勇:在這行呆了這麼多年,確實也和團隊一起設計了不少項目,最後到了上林開府。

以前的設計也很好,但是時代在前進,我們也是要跟著進步的,所以,上林開府無論是從整體風格,規劃設計等等這些方面來說,它都是炎華置信的一個全新升級之作。

真的,毫不誇張,就是企業的一個服務理念的升級還有項目本身的品質升級,這些升級,最後都會通過實打實的項目來落地,來呈現。

所以上林開府不僅是對我個人,包括對我們集團來說它都是一個精雕細磨的作品。

對話|一張圖紙帶走了三個億


對話|一張圖紙帶走了三個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