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街:武昌曇華林


曇華林是明朝洪五四年武昌古城擴建定型後逐漸形成的一天老街,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明清時代,這裡曾是郡王府邸、軍隊營地、官府衙門、貢院書塾聚集地。

曇華林,在武漢無人不知,這段只有1.2公里的青石路,一頭連著濃厚的人文歷史,一頭串起武昌的前世和今生。在該街區有52處百年以上近代建築,這裡雲集古城文化、自然文化、建築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等,承載著武昌厚重歷史滄桑之變。

現在我們說的曇華林街區,東起中山路,西至得勝橋,包括曇華林、戈甲營、太平試館、馬道門、三義村、花園山和螃蟹岬兩山在內的狹長地帶。

這裡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重要發祥地,是中國最早引進西方教育的地方,曾經誕生了中國近代第一所私人創辦的私立大學——中華大學,1952年學校原有系科分別劃入如今的武漢大學和華中師範大學。

曇華林32號曾是共進會領導人劉公舊居,當年在這裡帶領湖北工業學堂三位青年學生,設計製作了傾覆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面革命大旗——九星十八旗。這裡還有錢基博故居、石瑛故居、夏鬥寅故居散落在特色文藝小店之中,星羅棋佈、相映成趣。

曇華林曾是華中地區近代外國傳教士最集中的地區,這裡有武昌第一座基督教堂——“崇真堂”。這裡也是武昌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外國領事館——瑞典領事館曾經所在地。

曇華林除了花園洋房外,在戈甲營還有兩棟百年老宅,依然保持著院落天井、四水歸堂等江夏民居的建築特色。在曇華林古今中外、中西合璧,讓曇華林成為近代建築文化“博物館”。









皇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