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黃凱潼:艱苦歲月的沉澱——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有感

党建|黄凯潼:艰苦岁月的沉淀——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党建|黄凯潼:艰苦岁月的沉淀——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為充分發揮黨支部的主體作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牢固樹立起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從嚴教育管理黨員落到支部,把群眾工作落到支部,努力使黨支部成為教育黨員的學校、團結群眾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使廣大黨員成為日常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先進標尺和先鋒形象。即日起,我院微信公眾平臺設立【黨建】欄目,及時展現黨支部建設風采。

翻開紅色的封面,這是我第一次走近當代風雲人物,瞭解他不平凡的經歷;這是我第一次走近那個奮鬥的年代,瞭解一代人浴血奮鬥的青春。

書中通過對29位不同身份,卻與當年習主席一起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的採訪,通過回憶和訴說,真實地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經歷。他們的講述,帶我們走進了黃沙漫漫的陝北黃土高原,帶我們走進了當年落後的延安,帶我們走進了曾經最是窮鄉僻壤的梁家河村。

陝北很苦,延安更苦,梁家河最苦。但是,這樣惡劣的環境卻沒有嚇退青年的習近平,一年又一年,當不少知青都陸續找機會離開梁家河時,習主席卻沒有選擇離開,而是在梁家河度過了整整七年的時光。無論生活條件如何艱苦,勞動如何艱辛,年輕的習主席仍然堅定地扛起沉重的鋤頭鋤進土地,擊碎的黃土印證了他移山填海的決心。幽幽火苗,微光下,是勞作一整天后仍勤讀不休的習主席,他沒有將自己的目光桎梏在小山村裡,他的胸中,裝著的是整個國家,整個世界。是這片貧瘠的黃土地,鑄就了他堅定不移地品格,堅定了他頑強奮鬥的決心。七年的艱苦歲月磨礪了他的意志,這段不平凡的歲月,亦為他不平凡的明日奠定堅實的基礎。他把梁家河當成了自己的家。他成為了村支書,帶領當地人辦鐵業社,代銷店,縫紉社,磨坊,教當地百姓認字,實實在在地帶領當地的人民走向幸福。習主席做事公道,敢於擔當,和百姓打成一片,群眾要什麼就幹什麼,因此深受當地人們的愛戴。無論何時,習主席最關心的都是人民的生活。他對人民的“大愛”,始終紮根在他的心裡,伴隨著他,從村支書走向一代有為的國家領導人。

他是黃土地的兒子,根在陝西,魂在延安。多年後,他依舊沒有忘記那片鐫刻著他的青春的土地,他依舊眷戀著這裡的每一寸黃土,他依舊惦記著這裡的每一位百姓。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習主席深深懂得並且深刻實踐著這個哲理。從基層來,又走到基層中去。四十九年前,習主席在梁家河村帶領農民開山打壩,創建沼氣池,身先士卒,親力親為。四十九年後,習主席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走基層,助脫貧,嚴法令,肅貪官,為全國億萬人民辦好事,辦實事。習主席說,雖然他離開了梁家河,但他的心一直留在這裡。其實,這並不是單指梁家河,而是指中國的每一個普通的小村莊,每一個平凡的老百姓。作為中華兒女,作為國家主席,習主席一直深沉地愛著我們的祖國和人民。是那段艱苦的歲月沉澱出這樣一位心繫人民的好主席。敬之,重之。

艱苦歲月沉澱出的,還有那一代人剛強不屈的意志。乘著顛簸的卡車,走過蜿蜒曲折的山路,一路黃沙撲面,寒風刺骨,知青們在迷茫中走向未知的未來。幾頭毛驢,一碗熱湯,一碗擀麵,一頓餑餑,幾星肉末,梁家河的鄉民們,傾其全力,迎接他們的到來。田間地頭汗珠兒灑,蜿蜒山路把擔兒挑,糙米餑餑把肚兒填,床頭炕腳蝨子兒跳。這些苦,這些累,在我們今天,都是無法想象的。很幸運,我們生於盛世,生於這樣一個昌明的年代,我們不用也不必再去吃這種苦。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我們如今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他們那一代人辛勤奮鬥出來的,是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鋪就了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為我們創造出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是幸運的,相比起他們,我們所擁有的實在是太多太多。我們心存感激,也要對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心存敬意。我們這代人啊,經歷不夠多,苦吃得不夠;幸福擁有太多,甜蜜來得太快。有的人啊,就會變得吃一點小苦就叫苦連天。我們更幸福了,卻也更脆弱了。從前我不甚明白,但現在,我對艱苦有了一種更深刻的體會。透過一行行的鉛字,我彷彿感受到了那撲面的黃沙,我彷彿感受到了蝨子咬的疼痛,我彷彿聞到了沼氣池的濁臭。那是常人無法忍受的苦,可是他們,梁家河的鄉民們和插隊的知青們卻扛過來了。一場摔跤,一支歌謠,一碗米飯,都是他們畢生難忘的快樂。他們付出得那麼多,卻又那樣的知足。那是艱苦歲月沉澱出的一代人,無私奉獻的一代人。可敬,可佩。

我們如今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那段艱苦歲月沉澱出的。沒有他們,便沒有我們美好的今天。我們應常懷感恩,更要懂得珍惜。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繼續繼承和發揚前輩們的奮鬥精神。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前輩賜予我們的,而我們,亦要為我們的後代擁有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奮鬥。古語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們不僅要會享福,更要能吃苦,更加要學會造福社會。

正值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我們攜手奔向小康。只有經歷過艱苦,才能更深刻地明白今天的一切的來之不易。只有深刻地懂得今天所擁有的一切的珍貴,才會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只有深深珍惜所擁有的,才會為創造更好的而努力。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我更加深刻地瞭解到我們的習主席的青春歲月,亦更加真切地瞭解到那段艱苦的歲月。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艱苦歲月所沉澱出的,是幸福的味道。

党建|黄凯潼:艰苦岁月的沉淀——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撰稿:黃凱潼(18級會計學)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