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挑選吉他的朋友們,音色是第一考量,除此之外呢,我們還應當考慮吉他的手感,選擇一把真正符合自己手感的吉他是非常重要的。

但對初學者而言,其實不清楚自己需要的手感是什麼樣的,容易吧初學時候會面臨的所有困難都歸結於設備上。其實大多不是琴的問題,而是練習不足。網上所流傳的:手感要看手的大小,中外人種差異手型不同,琴型大小要看身材和性別決定等等,都屬於無稽之談。

指板的寬度取決於弦枕的寬度和指板末端的寬度,大部分吉他廠商只會標明弦枕的寬度(nut width)(電吉他大多是42-43mm,民謠吉他大多是43mm-47mm,古典吉他則要寬很多,常見的是48-52mm)。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最常見的是1‘11/16英寸和1’3/4英寸,也就是所說的42.8和44.5mm,不同型號是不一樣的。早期的D型琴,以42.8居多,OM、000和新生代的D型以44.5居多。

民謠和電吉他的指板通常要比古典吉他的指板更窄一些。彈慣了古典吉他的人,對民謠吉他剛一上手覺得指板太窄會碰到其他弦,這個是正常現象,在挑選民謠吉他的時候其實可以選擇指板寬些的民謠吉他。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網上有種說法:琴頸略窄適合橫按,換而言之彈唱,尤其是大篇幅掃弦,頻繁大橫按換把比較舒服。琴頸略寬,適合solo、指彈等獨奏時發揮。個人認為這種見解不足為慮,影響並不明顯。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一個多月,終於有機會各種琴頸試了一通,自己來總結一下吧。

我覺得我的手應該算正常大小,不算大的, 中指指尖到指距離8.3cm,手掌最寬處8.7左右,可以參考一下。

下面說的影響夾變調夾是指,在shubb的螺絲調到全松的情況下,依然在高把位可以直接夾到六根弦不打品,這樣變調夾就不能調節到一個剛好夾緊的力度了,對音準會有影響。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1、martin的low profile ,43(小編:此處應為指版琴枕處的寬度,單位為mm,下同),不算粗,握感也算飽滿,對大拇指反扣按弦無影響;

2、martin的performance,44.5, 雖然寬了但是薄了,弧度很好,對大拇指反扣按弦的影響還沒有43的v型大,可以說幾乎沒有,高把位厚度適中,橫按發力不如c型;

3、martin的復古v1,44.5,00028ec的指板,能感覺到明顯的寬了,而且高把位很厚,不好夾變調夾,但是橫按雖然寬了但是v型琴頸橫按好發力,站立彈奏的話掛的低會感覺比較困難,4品以上手指不是特別長的話反扣按弦已經比較難了。但是ec的音色實在太讚了,這也是可以在接受範圍內的;

4、martin的復古v2,44.5, d18ge的指板,v型的程度沒有00028ec那麼誇張,而且高把位處沒那麼寬,還是比較厚,但是整體手感都要柔和一些,但是按弦的感覺比較00028ec的有效弦長是628的,所以不好比較。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5、taylor的C型(小編:這裡的C是指琴頸形狀),43,比馬丁low profile c的稍微薄一點,但是握感卻更飽滿,其他差不多;

6、taylor的C型,44.5,就是自身43的c的加寬版,厚度也沒有減,我認為手感一般,不及martin的performance。

7、furch的輕度V型,43,高把位稍厚,但不影響夾變調夾,很柔和的v型,對大拇指反扣按弦幾乎也沒影響。

8、seagull的C型,45,傳說中的大寬指板,但是隻有低把位即上弦枕寬,不像00028ce全部都寬一些,厚度真的蠻薄的,比martin的performance感覺還稍薄一些,但是沒有下面兩個指彈琴薄,不會很難彈,前四品的拇指反扣會比一般的c型稍卡手一點,但高把位沒什麼區別了。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9、larrivee的OM桶形,輕度U型,44.5,指板兩側有點厚,但是中心最厚的地方也不是很厚,沒有c型厚,但是此種按我我個人手大小我認為是最難駕馭的琴頸,因為中心處不厚橫按不好發力,兩邊厚影響大拇指反扣按弦,站立彈奏時非常卡手。

10、lakewood的C型,44,高把位非常薄,幾乎沒比低把位處厚多少,指彈不錯,大跨度按弦會輕鬆一些,但是橫按掃弦時感覺拇指在琴頸後面很不好發力。

11、morris 的C型,44,相比較一般的c型琴頸也比較薄,高把位和低把位厚度差距也小,但是沒有lakewood的那麼誇張,厚了一點點讓掃弦的握感好了不少,很舒服的琴頸。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12、eastman的C型,44.5(小編:Eastman的吉他,因為型號不同指版寬度有區別,大部分型號是44.5,E系列的00和P是45,E系列的OOSS和SS是43),厚度比morris又厚了一些,稍微偏U了一些,但是不會卡手,厚度的U型的趨勢都沒有larrivee那麼誇張,和martin的performance的比martin的好像更圓一點,手感上還是performance好。高把位也不是很厚,也不影響夾變調夾。但是弦間距比較寬導致加了變調夾之後,擊勾弦1弦容易滑出品絲(小編:這個問題經市場反映後,我們已經改進,調整了琴絃寬度)。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13、gibson的C型,43.8,形狀和martin的low prowfile c很像,但是我彈起來不太好使,因為gibson的琴頸是亮光漆卡手,然後gibson品絲邊的倒角角度有點大,一弦和六絃擊勾弦很容易滑出品絲。

14、gibson的shapeV,43.8,l00 tv的琴頸,非常誇張的v型,按一些和絃的時候你都能感覺到一種虎口被抵住,但是其他地方卻沒碰到琴頸的中空感。對拇指反扣按弦的影響非常大,高把位幾乎沒法夾變調夾,但是走音階的時候還挺帶勁的,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個很奇怪的形狀。

15、yamaha的C型,43,L系列的琴的琴頸,很奇怪啊,非常的厚,比martin的c厚不少,高把位厚度增加的也多,快接近一些v型琴頸了,4品以上對大拇指反扣按弦影響就很大了,對夾變調夾有影響,適合。。。彈唱吧。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人手大小有區別,我覺得卡手大的人可能覺得握感足,我覺得合適手大的人可能覺得空,以上僅供參考。

以上觀點來自琴友“落楓無愧”,感謝他帶來如此細心的測評!

附2:不同琴頸形狀的詳細說明

其實原本我們常說的琴頸形狀如C型、V型、U型都是Fender最初定義的,而在其後的吉他發展演變當中,這三種類型也成為了各個品牌吉他主要採用的類型依據,當然也有個別不同的琴頸類型。

以下我們來分別瞭解以下這三種主要琴頸類型: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50年代的Fender屬於V型琴頸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我們今天依然可以從那些復刻50年代的Fender吉他上感受到這種琴頸形狀。這種琴頸非常適合演奏推絃技巧,Blues風格的吉他手比較喜好這種琴頸規格,比如Bud Gay,Eric Clapton,甚至Eric簽名款的Martin原聲吉他都採用了純粹的V型琴頸。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60年代Fender琴頸被改進為C型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C型琴頸,這個形狀的琴頸適合更多風格類型的演奏者需要,所以在今天來說,在各類吉他品牌的產品中,出現最多的便是這種類似Fender C型規格的琴頸。當然不同品牌會有所修飾和改進。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70年代Fender的產品主要以U型琴頸為主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手感相對較為飽滿充實,相對較為平整的琴頸後部更適合一些技巧類型的樂手演奏,在很多金屬類吉他中,多采用了超薄類型的U型琴頸。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其實每種琴頸都很舒服,V型琴頸粗不代表手小的就不能用,但用V型琴頸玩重金屬速彈肯定是不行了,肯定不如傑克遜這類U型薄琴頸容易起速度。

用fender Eric Clapton Strat,玩金屬的同學明顯起不來速度,但是推絃和按低把位和絃卻特別順手。

關於吉他指板弧度和手感的問題

對木吉他而言:


買琴時琴頸沒有特別的分類 ,摸著那個舒服就用哪個,一般中低檔琴也不做那麼多種,基本不會影響彈奏 只是配合琴體外觀。和個人手感。

對電吉他而言:

節奏類型,一般就要選擇比較厚圓的琴頸,比如U型,在握和絃的時候會更舒適。還有就是弧度儘量選擇9.5R以下的。

高速類型,就要選擇比較現代的C型(比如morden C,它比vintage fender的C型更容易進行速度solo) ,弧度選擇9.5R以上的。

一般來說弧度越大琴頸就越薄,Ibz很多速彈琴就可以達到12R甚至15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