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古代也有「照相機」


什麼?!古代也有“照相機”

剛入秋

黃山的天氣就已經直線下降

要上山的小夥伴們

秋衣秋褲趕緊穿起來呀!

什麼?!古代也有“照相機”

又到了北方承受物理攻擊、南方承受魔法攻擊的時候了,尤其是在黃山這種地方,一個月只下兩次雨,一次下半年。

什麼?!古代也有“照相機”

當然在這個天爬山還是有所收穫的,除了腿疼腳麻走不動路之外,還會額外附送“瑟瑟發抖”大禮包。

什麼?!古代也有“照相機”

想著多穿點就不冷了嗎?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在這個陰雨連綿的季節,最舒坦的做法就是在家躺著,然後在新聞上看其他人堵在黃山上,再從朋友圈裡“順便”看看別人去黃山拍的照片,彷彿自己已經穿越了人山人海,來到了黃山丁。

什麼?!古代也有“照相機”

現在的人有了手機,看到什麼美景就可以隨手拍下來,而在過去,人們欣賞美景的方式多是通過畫作。古代時,不少人在交通閉塞時候來到近乎深山老林的黃山,用他們的顏料與畫筆描繪美麗的黃山圖景。

什麼?!古代也有“照相機”

在西方油畫、漫畫逐漸充斥著社會主流的同時,中國傳統山水畫在歷史的長河中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流派——黃山畫派。黃山畫派中的畫家多為明末遺民,眼看著自己的國家被他人奪取,他們懷著悲憤的心情來到黃山,卻對反清復明失去了信心,更多地,他們想得到的是一種超脫現實的解脫。就在此時,黃山的崇山峻嶺、險峰奇石給了他們創作的靈感與類似世外桃源的感受,更是借黃山景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

什麼?!古代也有“照相機”

那麼黃山是有多大的魅力能讓那麼多畫家來呢,其實黃山畫派的名人很多,但是近代後的以黃山為“模特”的畫家名氣更大,像黃賓虹就曾九次上黃山,還自稱自己是“黃山山中人”;張大千三次來黃山,出版了《張大千黃山畫冊》;劉海粟十上黃山,更是將對於黃山的熱愛傾倒在畫布上;李可染更是在古稀之年時來到黃山並且在山上待了35天之久。

什麼?!古代也有“照相機”

黃山不僅吸引到了遠道而來的畫家,對於生長在黃山地區的人來說,黃山松更是一種紮根在心靈深處的精神。被譽為“中國松王”的正是祖籍在黃山太平的劉暉。他的《黃山松》曾被放在毛主席紀念堂內,1980年時,被作為禮品送贈給了朝鮮,現在異國他鄉繼續屹立著。

前方提示:圖片較長,請做好張大嘴的準備

什麼?!古代也有“照相機”

文字:揚卓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