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悍將梁光烈上將的戎馬生涯!

我國曾對越南抗法抗美戰爭進行了長期大量的軍事和物資援助,陳賡大將、韋國清上將、楊得志上將分別進入越南指導過越南的獨立戰爭。越南軍隊的很多軍官都在我雲南步兵學校進行過正規的學習,可以說,越南和我國打仗是"徒弟"和"師父"過招。

所以,鄧小平同志以彌天大勇臨陣換將,用熟悉越南情況的楊得志上將換下王必成中將。最後,楊得志上將果然指揮我軍打出軍威。當時,楊得志唯一隨身帶走的部下,就是武漢軍區作戰部副部長梁光烈。到雲南後,梁光烈深入邊境瞭解情況。

戰鬥悍將梁光烈上將的戎馬生涯!

開戰前制定作戰計劃,楊得志讓大家估計完成對越反擊需要多長時間,眾人都認為需要較長時間,只有梁光烈說,不要兩個星期解決戰鬥!果然,僅用了8天,解放軍就打下涼山,兵臨河內城下,迫使越軍撤退到胡志明市戰爭爆發後,楊得志就病倒返回北京住院治療。梁光烈統領20萬大軍,在西線戰場痛下殺手,狠狠地教訓了越南小鬼子,結束戰鬥,班師回朝的梁光烈在軍界威望一鳴驚人的上升。在開總結大會評比中,一致認為西線比許世友指揮的東線打的好,東線戰場付出的代價太慘重,也正是西線戰功的卓越,楊得志榮升參謀總長。隨著臺灣地區選舉日期日益臨近,個別死硬臺獨分子鋌而走險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一旦發生不測(臺獨),大陸必然對臺動武。根據大陸目前的軍事裝備水平與人員素質,以及可能的攻臺方式,很可能傷亡慘重。

大家都知道,中國和朝鮮成來都唇亡齒寒的關係,朝鮮一旦失守,會東北告急,華北告急,全中國告急。無論如何,中國政府都不會同意美軍對朝鮮的打擊。在梁光烈主導下,軍委決定對美軍施以顏色,以牙還牙。為此,在獲得美軍的攻打計劃。梁光烈採取了以發制人的辦法,秘密調動10萬野戰軍替換了中朝邊境的武境。

戰鬥悍將梁光烈上將的戎馬生涯!

在穩定東北局勢後,梁光烈考慮到如果中美在朝鮮開戰,美軍極有可能從中國後防緬甸方向攻入中國腹地大西南,而當時有關情況表明美國確實在緬甸製造混亂,準備發動軍事政變。梁光烈一不做二不休,決定同時和美軍打響兩場局部戰爭,又調10萬野戰軍替換了駐中緬邊境的武警。

在做了這些佈置後,總參有關部門才通過香港新北京媒體披露20萬野戰軍換防中朝中緬邊境的事,讓美軍為之大吃一驚。在這年的年末,中國一艘老掉牙的宋級潛艇突然在東京灣浮出水面,當時許多日本民眾都看見了這艘潛艇。整個日本媒體和朝野對此對中國展開了口誅筆伐。但效果顯而易見,讓整個美國朝野都知道了中國 準備和美軍展開兩場局部戰爭的決心,小布什也只得草草收兵,放棄了聖誕作戰計劃。

戰鬥悍將梁光烈上將的戎馬生涯!

筆挺的身板,略帶四川口音的洪亮聲音,一身松枝綠軍裝,左胸的級別資歷章上整整齊齊排列著7排53道豎槓,這就是72歲的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長梁光烈的“標準形象”。這枚級別資歷章,記錄了梁光烈從一名普通士兵到軍委委員、國防部長、上將的54年戎馬生涯。

戰鬥悍將:梁光烈1940年12月出生於四川省三臺縣。1958年1月入伍,成為陸軍第一軍一師二團工兵連的戰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盛大閱兵式舉行前夕,梁光烈回憶起自己剛參軍的日子,感慨萬千:“那時候沒法和現在比。那時候我們叫‘小米加步槍’,我當兵的時候,扛的還是從蘇聯引進的7.62氣槍,拉一發上一發子彈打一發,現在我打一下出去是數發子彈。過去我們的火炮是通過望遠鏡測距人工計算(距離),現在是遠程的精確打擊,100公里、200公里都可以消滅敵人了。”反擊戰中,西線部隊連連取勝,梁光烈在軍界的威望開始上升。但他始終保持了踏實、低調的做事風格,許多戰績和功勞並不為外人所知。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時,已經是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長的梁光烈5月27日飛抵四川,馬不停蹄地逐個視察救災部隊,兩天之內走遍了受災嚴重的什邡、綿竹、北川、江油、平武等13個救災點。在第二炮兵的一個救災帳篷裡,身著迷彩服的他很動情地說:“我們抗震救災部隊不畏艱險,不怕流血犧牲,救出了那麼多群眾,一個一個地(把他們)從廢墟中扒出來,一個一個地把他們背出來。”當時,他對部隊的要求只有一句話:視災情如命令,視任務如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