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市概況

日照市,山東省轄地級市,位於黃海之濱、山東半島東南側翼,東隔黃海與 日本、韓國相望,西靠臨沂,北連青島、濰坊,南接江蘇省連雲港,是聯合國宜居城市之一。 日照,周為莒地,秦屬琅琊郡,西漢置海曲縣,三國魏時屬城陽郡並於莒,北魏置梁鄉縣。隋時歸莒縣,屬琅琊郡,唐、宋屬密州。1087年(宋元祐二年)置日照鎮,屬莒縣,1184年(金大定二十四年)始設日照縣,屬益都府莒州。元明沿襲。清屬沂州府,1913年撤府,屬膠東道。1989年6月,升格為地級市(筒子市)。[1]全市總面積5358.57平方公里[2],2017年全市戶籍總人口303.68萬人[3],下轄東港區、嵐山區、莒縣、五蓮縣2區2縣以及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山海天旅遊度假區,被譽為“水上運動之都”與“東方太陽城”。近年來,日照已成功舉辦全國青年帆船錦標賽、山東省帆船帆板錦標賽、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中日韓國際帆船賽等重大體育賽事活動。 2018年9月,全國169個重點城市2018年8月空氣質量排名出爐,日照市排名第14位。

山東省日照市概況

歷史沿革

周為莒地。

秦屬琅琊郡。

西漢置海曲縣。

11張

日照市風光圖冊

三國魏時屬城陽郡並於莒縣。

北魏置梁鄉縣。

隋時歸莒縣,屬琅琊郡。

唐、宋屬密州。宋元佑二年(1087年)置日照鎮,屬莒縣,日照之名始於此。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始設日照縣,屬益都府莒州。

元明屬莒州。

清屬沂州府。

中華民國建立後,民國二年(1913年)撤府,屬膠東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撤道直屬省政府。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日照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先後屬濱海行署、濱海專署和三專署。

5張

日照地貌圖冊

1950年,歸屬沂水專區。

1956年,歸臨沂專區。

1985年3月,撤縣設市(縣級)。

1989年6月,升格為地級市(直筒子市)。

1992年12月,設區帶縣,轄東港區、莒縣、五蓮縣。

2004年9月,設立日照市嵐山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日照市位於東經118°25′~119°39′,北緯35°04′~36°04′之間,地處中國大陸沿海中部、山東半島東南部。東臨黃海,西接臨沂市,南與江蘇省連雲港市毗鄰,北與青島市、濰坊市接壤,隔海與日本、韓國相望。南北長約82公里,東西寬約90公里,總面積5359平方公里。[9]

地形地貌

日照市屬魯東丘陵,總的地勢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低,略向東南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間分佈。最高點為五蓮縣境內馬耳山,海拔706米;最低點為東港區東海峪村,海拔1~1.5米。山地佔總面積的17.5%,丘陵佔57.2%,平原佔25.3%。日照地處海濱,境內地貌類型多樣,有平原、山丘、水域、溼地、海洋等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日照市屬魯東丘陵,總的地勢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底,略向東南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間分佈。最高點為五蓮縣境內馬耳山,海拔706米;最低點為東港區東海峪村,海拔1~1.5米。山地佔總面積的17.5%,丘陵佔57.2%,平原佔25.3%。境內河流縱橫,分別歸屬沭河、濰河,除濰河流入渤海外,其餘流入黃海。較大河流18條,總長461.4公里,流域面積5222.7平方公里。日照境內有大小山頭4358座。西部為泰沂山脈系,大多呈東南、西北走向;北部山脈多呈南北和西南、東北走向;中南部有7條互不銜接的山脈,走向各異;東部屬膠東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的有39座。[9]

氣候

日照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非常潮溼,颱風登陸頻繁。年均氣溫12.7℃,年均溼度72%,無霜期223天,年平均日照2533小時,年均降水量874毫米。空氣質量為國家二級標準。日照屬於東部季風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因其瀕臨沿海,受海洋影響顯著,相對同緯度其他內陸地區四季溫差較小,因此夏冬季氣溫適中。

水文

日照境內河流分屬沭河水系、濰河水系和東南沿海水系,較大河流有沭河、傅疃河、潮白河、繡針河、濰河、巨峰河等。其中:沭河是日照市境內最大的河流,由沂水進入莒縣境內,縱貫莒縣南北,境內幹流長83.29公里;傅疃河是日照市最大獨流入海河道,境內幹流長60.72公里;濰河經莒縣、五蓮縣入牆夼水庫,境內幹流長47.5公里;繡針河是省際邊界河道,境內幹流長度24.42公里;潮白河是日照市與青島市邊界河道,境內幹流長41.83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