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變異、分化與種類的使命

一、遺傳是保持原物種的方式,沒有遺傳,物種將打破各自的差異與個性,食物鏈將斷裂,物種消失,層次混淆,生物系統解體,萬物毀滅。

二、變異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為更好的適應外部條件的變化而發生的基因微調,是進化的基礎,當變異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發生突變,物種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表面上看誕生了新物種,其實它與原物種是一脈相承的,只是階段不同,像嬰兒與成人,蝌蚪與青蛙的區別一樣,是不同階段的表現,看似差別巨大,實則本質相同。

遺傳、變異、分化與種類的使命

所以,物種起源于海洋,並由其中一部分走向陸地,但仍是一脈相承的。由於環境的需要,發生了巨大變異,長期變異的積累,適應了陸地生活,但並非誕生了新物種。

由於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物種為了更好的生存,在同種的基礎上產生了類。像貓科動物,有適應熱帶大草原的獅子,有適應高山大川的老虎,以及適應人類狹小居室的小貓,靈長目的猴子、猩猩、長臂猿適應了森林生活,人類則比較喜愛平原、草原,很少有人一直生活在原始森林裡。

類的出現,就是物種的分化。這種分化是有使命的分化,不是漫無目的的隨意分化,比如,獅子是熱帶大草原的食物鏈的頂端,老虎是溫帶亞寒帶森林裡的王者,貓是老鼠的天敵。人類是實現宇宙使命的特殊族群,人類的食物鏈是人造食物鏈,人類是頂尖。靈長目是森林食物鏈的一部分,不是頂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雖然,物種分化為類,延續了原物種的遺傳基因,但這是生物系統的飛躍,有了類,物種的使命具體化了,也精細化了。特別是分化出的人類,具有革命意義。同時由於豐富的分化,也迷惑了考古學的視線,把物種的直線進化,誤以為相互進化。其實人與靈長目是不同的物種,雖然基因相似,甚至今天的猩猩與人類的祖先十分相似,但絕對不是一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