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雷鋒 干一行愛一行

遼寧省檔案館保存著雷鋒在1958年6月7日寫於團山湖農場的日記複印件。寫下這段話5個月後,雷鋒便來到遼寧。在遼寧的三年零九個月中,雷鋒進工廠、入軍營,度過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光,也將他閃光的足跡與精神帶到了白山黑水之間。

在新時代遼寧精神的表述中,忠誠擔當是核心要求,雷鋒甘願做一顆螺絲釘,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用一言一行書寫自己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回顧雷鋒的事蹟,更能體味新時代遼寧精神的內涵。

学习雷锋 干一行爱一行

省檔案館保存的雷正興(雷鋒)手跡複印件。

從零開始,四個月就成為模範工人

省檔案館研究人員李影告訴記者,雷鋒的一個重要品質就是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這是我們職場人的學習榜樣。

1958年11月初,鞍山鋼鐵公司招工人員剛剛到達湖南省望城縣,雷鋒便馬上向農場領導提出請求:“讓我到鞍鋼去當個鍊鋼工人吧!”雷鋒是望城縣培養出的第一批拖拉機手,而且思想進步,在青年中間威信很高,大家都捨不得他離開。有人勸他:“東北可冷呢,聽說撒泡尿都能凍成冰。南方人到那裡去怕受不了啊!”雷鋒卻說:“我才不信呢,在東北的人多得很,哪有聽說凍死的。為了建設祖國,青年人就應該到艱苦的地方去。”在雷鋒的一再申請下,他終於如願進入鞍鋼。

1958年9月,18歲的雷鋒來到了日思夜想的鞍鋼。組織上考慮到他是名拖拉機手,便分配他到化工總廠洗煤車間當推土機學徒。沒能當上鍊鋼工,心有不甘的雷鋒找到洗煤車間主任:“我一心一意來鍊鋼,為啥非讓我開推土機?”經過主任的耐心解釋,雷鋒認識到大工業生產就像一架大機器,每一項工作就像一顆螺絲釘,便欣然接受了工作安排。

雷鋒當時駕駛的是“斯大林80號”推土機,因為車頭高大,身材較矮的雷鋒坐進去幾乎看不到前面的土鏟,站起來頭又直頂天棚,每天只能貓著腰操作。值班主任見他開大車太吃力,想給他換輛小型推土機,雷鋒卻堅決不肯,說:“開大車比小車推得多,這點困難算什麼,我能克服!”

1959年3月,鞍鋼對各廠學徒工進行技術考核,雷鋒獲得了“冶金工業部鞍山鋼鐵公司安全操作允許證”,原本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出徒,他只用了4個月就成為一名熟練的推土機手,併成為模範工人。

一年多時間裡共獲獎29次

1959年8月,鞍鋼決定在弓長嶺新建一座焦化廠,雷鋒主動請纓,要求到條件艱苦的弓長嶺礦去。當時的弓長嶺礦遠離市區、一片荒蕪,連工人宿舍都沒有。雷鋒和小夥伴們來到弓長嶺礦的第一項任務便是修建宿舍。上山採石頭,雷鋒揀重的挑;運木料,雷鋒挑大的扛。入冬後氣溫降低,和泥進度明顯變慢。情急之下,雷鋒捲起褲管,脫下鞋子,兩腳跳進泥漿使勁地踩跺。在雷鋒的帶動下,大家紛紛跳進泥漿……

“雷鋒白天忘我地工作,晚上如飢似渴地讀書,他的每一天都過得緊張而充實。” 李影說。

一天晚上,正在調度室值班學習的雷鋒,忽然發現外面下起大雨,聽說工地上還有六節敞車水泥露天放著,雷鋒立即帶領20多名小夥子臨時組成搶救水泥突擊隊,忙著找來雨布、蘆蓆,抬的抬,蓋的蓋。蓋到最後一批水泥時,雨布、蘆蓆都用光了,雷鋒毫不遲疑地脫下衣服蓋在上面……

雷鋒在鞍鋼工作的一年多時間裡,先後3次被評為廠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紅旗手,18次被評為生產標兵,3次被評為節約能手,並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光榮稱號。

李影給記者介紹了檔案中有封雷鋒為遼陽災區捐款而寫給遼陽市委的信。1960年夏季,遼陽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水侵襲。雷鋒得知消息後,把積攢的100元錢寄給了災區。他在信中這樣寫道:“現在國家和人民有困難,我是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我一定要挺身而出,以實際行動來支援災區人民。”

留給後人的思考:一個人該如何活著

李影說,1960年4月來到撫順後,這個各方面表現都十分優秀的小個子,樣樣工作幹在前,吃苦耐勞,刻苦鑽研,讓我們銘記在心的是他的無私奉獻。

當年8月的一個傍晚,雷鋒正和戰友學習汽車理論。突然,西邊一棟樓冒出濃煙,雷鋒立即帶領戰友衝了過去,爬上房脊揮起掃帚滅完火,才發現鞋子、衣服都燒壞了,雙手也燒傷了。幾天後,當地山洪暴發,正在拉肚子、手傷未愈的雷鋒沒有聽從連長李超群“留守值班”的安排,又趕到了水庫大壩搶險。

1960年11月,雷鋒作為唯一的新兵和100多名老兵一起入黨。這在當時,無疑是一次破例。這一天他在日記中寫道:1960年11月8日是我永遠不能忘記的日子,今天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自己最崇高的理想。

在李影攤開的一封撫順市和平人民公社給雷鋒所在部隊的感謝信中,記者看到這樣的話:“你部十五小隊雷鋒同志,懷著興奮的心情,帶著不知積蓄了多久的二百元人民幣來到我社籌建辦公室……他這種精神,使我們深為感動。”

李影說,那是1960年8月的一天,雷鋒從廣播中得知撫順市望花區成立人民公社,便準備把自己節省下來的津貼費和在鞍鋼工作時的全部積蓄共200元錢捐給公社。這在當時的困難時期,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工作人員勸他把錢寄回家,他說:“公社就是我的家,這錢是給家的。”話不多,卻真誠、樸實和感人。工作人員被他感動,同意只收下100元。雷鋒把剩下的100元寄給了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災的遼陽市。

1960年12月1日,瀋陽軍區《前進報》首次發表雷鋒從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15篇日記。“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這篇日記的複印件保存在省檔案館中。”李影說,“這句話也成為半個世紀以來,每個中國人對人生價值的叩問——一個人該如何活著?”

李影說,雷鋒在撫順的軍營裡度過了兩年零七個月的時光,先後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團營嘉獎多次,還獲得了“模範共青團員”稱號,1961年6月當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

1962年6月上旬,瀋陽軍區政治部批准雷鋒作為瀋陽軍區代表赴北京參加10月1日的國慶觀禮,然而,在8月15日這一天,雷鋒因公殉職。

撫順市近10萬市民自發前來祭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