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鄭州大學最記掛的人是他們

在鄭州大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為學校建設發展燃燒了自己的激情,傾注了自己的心血,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當皺紋悄悄爬上他們的臉龐,當髮間漸漸長滿了銀絲,當輕快的步履變得蹣跚,鄭大發展得越來越好,他們也慢慢老去,離開了自己情繫一生的崗位……

今天,鄭州大學最記掛的,是他們——所有在三尺講臺,兩寸筆頭上耕耘一生的老一輩鄭大教師。

三位老教授,三段精彩紛呈的人生,無聲詮釋了師者鞠躬盡瘁,嘔心瀝血的付出。他們代表的是鄭州大學許許多多辛勞敬業的教師學者,是鄭州大學代代傳承的師者風範。

劉福智:熱愛文學,傾盡一生

今天,鄭州大學最記掛的人是他們

“紅日照遍了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回憶起自己的青蔥歲月,劉福智教授情不自禁地坐直身體,嘴角微張,一首《太行山上》娓娓動聽,房間裡迴盪起了悠揚的旋律。

“我現在沒事還能唱兩句,這得益於我在鄭鐵一中的學習生活,我一生的文學之旅,也是從那裡開始的。”劉福智回憶道。

初中時期,劉福智就非常喜歡寫作文,因為在一篇“萬字作文”中對蟬的細緻描寫,被老師誇獎,激發了他對文學的熱愛,開啟了他的創作生涯。高中畢業後,劉福智成為了一名鄭州市鐵路局印刷廠的工人,熱火朝天的工廠生活,使他有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在鐵路局印刷廠工作的10年,是我的第一個創作高潮,在此期間,我寫下了大量的詩歌和散文,多次在《人民日報》和《詩刊》上發表。”劉福智說。

1977年12月,國家恢復高考,30歲的劉福智只複習了半個月,就參加了高考,並以院系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了鄭州大學文學院。“我很珍惜那四年的學習機會,每天除了上課就是讀書,這對我來說是積累的過程,奠定了我深厚的文學功底。”

大學畢業後,劉福智選擇了留校任教,在此期間,他開闢了詩詞寫作課的先河。“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覺得學生不能只會讀詩,還要會寫詩。”劉福智說。

36個春夏秋冬,在鄭州大學文學院的講臺上,劉福智始終如一,用心教誨著一屆又一屆的鄭大學子。散文,詩歌,雜文,小說……50餘年來,劉福智共發表了2000餘篇各類文章。此外,他還自己作詞譜曲,創作了一首《鄭州大學之歌》,獻給了母校。

退休後,劉福智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遊覽世界,國內的承德避暑山莊、塞罕壩森林公園,國外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在他上衣的口袋裡,總裝著紙筆,有時看到美景,激發了創作靈感,他會直接坐到路邊的石頭上開始創作。“每次寫完詩,我還會把詩發到我的微信群裡,邀請詩友們一起鑑賞,聽聽他們的意見。”劉福智笑著說。

空閒時間,已是古稀之年的他還會給鄭大學子做講座,他說:“身為人師,最重要的是熱愛自己的事業和學生。雖然我現在年齡大了,一走路就會頭暈,但是隻要往講臺上一站,就不暈了。”

如今,已經70歲的劉福智,並沒有停止對文學的追求,他還要繼續寫詩,再出版一本詩歌選集。

今天,鄭州大學最記掛的人是他們

賈福林: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今天,鄭州大學最記掛的人是他們

“敵方在戰鬥中共動用324門大炮,小炮2000多門,發射炮彈19754545發,而我軍只有133門大炮,發射炮彈355946發……”在講上甘嶺戰役,分析交戰雙方的軍力對比時,年過八旬的賈福林還是能夠準確地說出一連串數字。

“只有讓觀眾聽到這些的數字,他們才能瞭解戰鬥的殘酷和慘烈,這才起到了教育的效果啊!”賈福林感嘆道。

年輕時投身革命,英勇無畏、奮勇殺敵;解放後投身教育事業,任原河南醫科大學任武裝部長;離休後繼續發揮餘熱,義務作愛國主義報告300餘場——賈福林,這位85歲的老共產黨員始終保持著“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革命精神。

15歲的時候,賈福林就投身革命隊伍,成了一位解放軍戰士。他先後參加瞭解放洛陽、鄭州、淮海、中南、大西南等戰役。抗美援朝戰爭中,他在戰鬥英雄黃繼光、孫佔元生前所在團服役,並升任副團長。

在部隊服役30多年裡,他榮立三等功兩次,集體二等功一次,及各種獎勵20餘次。他總是衝鋒在前、浴血奮戰,至今,身上還有兩枚彈片未取出。然而,面對戰功和榮譽,賈老從不居功自傲,他總是謙恭地說:“我哪裡是英雄,我只是個倖存者。當時跟我一起參軍的還有兩個人,可是他們已經犧牲了,我能活下來實屬幸運。”

“記著永遠忠於黨,跟黨走,永不變心。”是賈福林經常掛在嘴邊一句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今天,鄭州大學最記掛的人是他們

為了引導下一代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離休後,賈福林傾注全部心血做愛國主義報告。二十多年來,他始終堅持不圖名、不圖利,不讓車接送,不搞特殊化,為中小學、政府機關、大型企業等作革命光榮傳統報告240餘場,聽眾達30萬人次。他還參加了延安精神研究會報告團,在鄭州巡迴作報告50餘場。

每次作報告前,他都會精心準備。做到內容熟爛於心,全部脫稿,這對一個八旬的老人來說,是很不容易的。不論他走到哪裡作報告,聽到別人說英雄來了,賈老總是擺擺手說道:“我根本不是什麼英雄,沒有英雄的團隊,便沒有我現在的一切。”

省軍區黨史辦主任聽完賈老師的報告後,激動地握著他的手說道:“你的報告很震撼,很有說服力!了不起!”

賈福林曾連續多年被評為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鄭州市先進民兵,省級、校級先進黨員,鄭州大學優秀“三育人”工作者……面對這些榮譽,賈福林總是謙虛地說:“功勞、榮譽應屬於黨和人民,榮譽只能激勵我更好地發揮餘熱,我堅持不忘初心跟黨走。”

鄭世斌:“我與鄭大一路同行”

今天,鄭州大學最記掛的人是他們

即使是退休之後,提到鄭州大學,鄭世斌還是會滿臉驕傲地說:“我六十年的心血全都獻給了鄭大,鄭大給了我一個施展自己才能的平臺,能夠來到鄭大是我一生中都值得驕傲的事情。”

1957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數學系的鄭世斌21歲,被分配到了鄭州大學數學系任教。他回憶,剛到鄭州大學的時候,學校只有物理系、化學系數學系三個系,有四棟樓教學樓。“除了這四棟樓,其他地方都是農田,一片荒涼。現在的鄭州大學已經發展成為有四個校區,幾千畝地,環境優美的高校了,我覺得很驕傲!”他感嘆道。

“當老師最重要的就是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平時,鄭世斌很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一遇到困難,學生們就會來找他。他還一心撲到教學上,想盡一切辦法使學生對課程感興趣。從1957年到2000年,鄭世斌一直奮鬥在教學戰線上,主講了13門不同性質的課程。

其中,最讓他覺得驕傲的是從1960年開始主講的數學分析這門課。“這是數學系的基礎課程,對學生們非常重要。學生們的反響很好,而且在畢業多年後回憶起母校的老師,他們說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我很開心。”鄭世斌笑道。

除此之外,鄭世斌管理學生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1987年,數學系建立了語音室。到1990年,語音室的桌子椅子使用了三年,還是像新的一樣。鄭世斌笑著講了他的方法:“在第一次上課前,我都會告訴學生們這間語音室來之不易,是數學系的老師們一點一點攢下來的。我們還實行定位制,一個人負責一個座位,大家都互相監督,獎懲分明,這樣就提高了學生愛護公物的自覺性。”

這一系列的管理讓數學系成為全校最有序的院系之一,他的《數學系綜合管理》這篇報告也得到了肯定,不僅在學校得到了教學優秀特等獎,在省裡面得到了特等獎,還在教育部得到了國家級教學獎。

在管理教師方面,鄭世斌也有自己的“殺手鐧”。1987年鄭世斌做了數學系主任,他發現,有些教師上課前不備課,每學期都是講同樣的東西,講稿也都是老一套,這樣教學質量就上不去。於是,他每學期發給老師們兩本稿紙,要求所有教師每學期都要把教案抄到稿紙上,寫滿兩本稿紙,而且每學期都要有新的東西。

“我要求老師們把今年的教案和去年不同的地方標出來,然後就在系裡進行教案評比,數學系的教學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說。

幾十年的努力奮鬥,數學系終於爭取到了博士點。鄭世斌曾多次榮獲鄭州大學教學優秀獎,兩次獲得國家級教學優秀獎,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河南省優秀專家等等,他的科研成果和改革成果也都得到了肯定。

直到1996年,他到了退休年齡的時候,鄭州大學正在“211工程”建設的關鍵時期,他就主動申請延遲退休。“這一年,教育部的專家來考察鄭大的教學質量、科研水平等,這時候的數學系早已今非昔比,所以我們數學系首先接待了這批專家。”鄭世斌回憶道,他本來要給專家講解半個小時,結果專家們聽了一個半小時都意猶未盡。

從風華正茂到古稀之年,鄭世斌為鄭大傾注了四十多年的光陰。退休以後,他仍然關注著學校的發展。他說:“我與鄭大一路同行了這麼多年,看到鄭大越來越好,現在又進入了一流大學建設序列,我感到由衷的高興。

致敬鄭大老教師

風華正茂時,他們為鄭州大學鞠躬盡瘁;光榮退休後,他們仍然關心著這方校園。他們用他們的一生,為“老師”這個詞做了最佳註釋。今天,祝福所有老一輩鄭大教師,健康長壽,幸福安康!

通訊員:吳鴻瑤 許榮光 趙芯冉 呂舜 許何櫻子

(圖片來自受訪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