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IP劇無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賦異稟了?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上半年《烈火如歌》《獨孤天下》等大女主劇熱度欠奉,經典翻拍如《流星花園》也並未如造勢時預料得那般點燃青春。因此“大女主式微”“翻拍毀經典”的聲音甚囂塵上,一時間,“男頻IP劇”將引領市場、主宰天下的鐵口直斷又成為一時話題。

然而,當有楊洋、張天愛的《武動乾坤》,吳磊、林允的《鬥破蒼穹》所謂“男頻最強聲”也拯救不了整個IP市場的頹勢時,我們有理由相信,IP是不靈了。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當觀眾在進步,而供給方卻不知上進,僅憑著手握IP、攢得一手好流量藝人就以為勝券在握時,2018年接連撲街的作品明明白白地宣告了大廈將傾。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萬眾矚目的《如懿傳》延宕兩年低調開播,自帶“要黃”氣質,但好劇集夠長,總能把競品“熬死”。

有人因此責怪起了流量。演技成謎、天價片酬、摳圖軋戲,鮮肉流量們儼然有了自己的十宗罪——劇集特效五毛?那是因為演員片酬太高後期沒有製作費;摳圖替身對口型?都怪演員檔期不夠、學藝不精;劇情注水無腦?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如懿傳》的營銷策略怕是可以做成PPT售出高價了。周迅的浮腫臉可以引申到“中國女人不能老去的悲慘境遇”、李光潔的十秒客串也有“我是股東”的霸道總裁範兒,好不熱鬧。

宣傳通稿動輒以良心劇組標榜其在服化道上做出的努力,似乎這樣便能拐著彎地推導出它創作態度虔誠進而證明這是一部好劇,但君不見《天盛長歌》《如懿傳》或默默無聲或罵聲不斷,似乎連公認的演技派都失了人心。

爆款,徹底成了一門玄學

無論流量還是IP,本應該是一部成熟劇集錦上添花的存在,然而當以劇帶人變做以流量帶劇、IP帶劇此番本末倒置的局面,當內容本身不成為核心競爭力,在粉絲經濟冷卻泡沫消減後,只會露出粗製濫造的猙獰面孔。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說到底,流量+IP只是熱錢造出的固定拍檔,在自以為迎合滿足了粉絲需求的劇集生產線們最終被粉絲及廣泛的觀眾親手扼殺,恐怕才是正視一部好劇是由演員、劇本、導演、服化道等多部門環節凝合的完整體這一事實,缺失任何一環都很難讓觀眾產生追劇的動力。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迪麗熱巴鮮有遇上能從顏值上匹配且具備CP感的男藝人,周渝民算一個,張叔平的造型也妥妥hold住。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烈火如歌》也算是老牌大IP,但不能否認年代著實太過久遠,熱度不高。

從IP到劇本的文本語言轉化的阻障,是絕大多數IP無法在影視化後取得成功的關鍵,這中間還夾雜著創作者與原著讀者從理解力、情緒共情角度、創作心態上的不匹配,種種因素加成下,越是所謂大IP,越是世界觀宏大、想象力驚人——這顯然就需要大量特效,而特效最終呈現與審美、腦洞和製作費密切掛鉤——越不容易面面俱到。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擯棄以往仙俠玄幻愛情不接地氣的畫面風格,這一批男頻劇簡直是拳拳到肉、掌掌是血,但拍攝風格拯救不了劇本的孱弱。

《鬥破蒼穹》《武動乾坤》是當中的典型。長達五百多萬字的《鬥破蒼穹》,影視化的前提必然是大刀闊斧地刪改,而刪改後的劇情如何還原原著精髓,則考驗編劇的功力。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接連幾部“大女主”戲表現不佳,對男頻IP劇顯然是利好消息,但遺憾的是,哪怕主演流量驚人,女性角色個個美豔,觀眾仍沒有找到打開男頻劇的正確方式,並不買賬。

打怪升級流為主的男頻IP,愛情絕不是永恆的命題,權謀的、玄幻的或懸疑探險的,劇情由強戲劇情節推動,這又為編劇設下不小的門檻,很容易變成男主邊打怪升級邊收穫“後宮”的故事,劇情經不起推敲,配角僅為功能型角色、人設薄弱,總之槽點頗多。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而面對以女性佔多數的觀眾畫像,選擇由小鮮肉擔綱主演是保底的做法,但對男性觀眾而言,偶像主演站在那裡都是在“趕客”。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最令人心痛與不解的暑期撲街劇集怕就是《天盛長歌》了,若能耐下性子看,它並不水也不狗血,雖在劇本上稱不上精妙,但沒有明顯短板。演員演技在線、人物充實飽滿,可能是不比同期作品“爽”,才遺憾出局吧。

而女頻IP局面則複雜許多,“大女主遭遇瓶頸”是2018年公認的聲音,但《延禧攻略》《香蜜沉沉燼如霜》的大爆又給人以女性向作品是剛需的印象。事實上,讓觀眾審美疲勞的不是女性向作品本身,而是萬年不變的“瑪麗蘇”套路、反轉劇情或虛張聲勢的“女強”,嘴裡說著朝堂權謀、匡扶天下,身體卻無限和男主角上演“親親抱抱舉高高”的戲碼,膩歪不說,還毫無新意。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權謀劇還是偶像劇?《天盛長歌》令觀眾一時難以入戲的原因大概是“野心”太大,什麼都想做到卻短板明顯。

或許有人會說,《延禧攻略》走紅因為“爽感”,因為足夠“現代”,因為節奏快、不拖沓才會在一眾宮鬥戲裡脫穎而出,但一旦將快和爽作為未來劇集鋪陳的標準,追求所謂的“一集死一人”的美劇感(美劇感,曾是影視劇通稿中最常見的自誇手法),那終將只是畫虎畫皮罷了。節奏,若沒有清晰的邏輯線索、豐滿的人物性格,僅一味以關卡升級式任務推動劇情,而非人物內化的邏輯選擇,只會給人無根的膚淺感。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耐心看下去,依舊會沉醉於它的鏡頭美感和演員顏值。

同樣,若認為《香蜜沉沉燼如霜》僅靠著甜與虐制霸江湖,也著實一葉障目。甜虐交加的劇集並不罕見,但做到角色選擇貼合、甜得流暢不做作、虐到點子上而非為虐而虐的作品,極少。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經典翻拍就更是了。動輒十五年前的經典,世易時移,無論價值觀還是觀眾審美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不是將諾基亞換成蘋果就能解決的服化道問題,從根上來說,觀眾需要符合當下生活經驗、價值取向的新鮮作品,而非憑著情懷一遍遍炒冷飯——說到底,並不是每份“冷飯”都如金庸先生作品那般普世且不過時。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哪怕情懷真的管用,或者說年輕的女性群體對顏值仍無限寬容,新編的《流星花園》之流卻實在不爭氣。曾經的F4雖也說不上演技,但他們憑著一股青澀的青春氣息圈下整個亞洲女孩的心,但看這四位新選手,連頭髮絲都透著倨傲,對角色不具備信念感,一味耍帥裝酷,泛著油膩感。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翻看2018~2019年度的待播劇單,IP劇和流量的聯姻作品仍是主流——瘋狂購買IP的狂潮雖已過去,但從IP到劇集仍有製作週期,要消化完這批囤下的IP,怕還得好些時候。

大主演大製作大流量

1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脫身》

一人分飾兩角的陳坤,也無法拯救一個諜戰故事從邏輯到細節滿是漏洞的局面。陳坤、萬茜的實力派組合,在較弱的故事線索裡也很難發揮原本的演技,倒顯得有些用力過猛。偶像劇不像偶像劇,諜戰片又少了嚴密的邏輯和緊張的情節,實在尷尬。

2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甜蜜暴擊》

雖然不是IP作品,但流量、主演的組合,在開播前很長一段時間裡被給予厚望,但2018年大概有毒,所有和流量掛鉤的作品都逃不脫撲街的命運。當然,劇集本身的劣質和演員們不走心的表演,以及都到2018年了還有這麼幼稚的故事,撲街也是題中之意。

3

今年IP剧无爆款,流量和IP不再天赋异禀了?

《一千零一夜》

因為《香蜜沉沉燼如霜》,鄧倫迎來了爆紅,但在這之前,和迪麗熱巴合演的現代故事卻沒什麼水花。大概深情甜寵卦才是今年的主旋律,什麼冷麵霸道總裁,早被掃入了歷史的故紙堆。

style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