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釋放情緒,才是自我強大的表現

Part1

在讀這篇文章之間,我想請你回想自己最近一次哭的場景,你為什麼哭?哭泣之後又有什麼樣的感受?

那麼,我先來做個示範。

最近一次哭是因為工作上的事情。合作一直很愉快的老師,在某一次與她的溝通中毫無預兆的態度強硬,致使工作只能暫時停擺。

事後,我一直鬧不明白為什麼老師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因此當天的心情一直很鬱悶,也覺得很委屈。

在下班回家的公交車上,我再也抑制不住,顧不得旁人打量的眼神,自顧自地抹起了眼淚。

懂得釋放情緒,才是自我強大的表現

然而,神奇的事就這麼發生了,當我擦乾眼淚,停止哭泣之後,盤旋纏繞在心頭的鬱結也隨之煙消雲散。

這件事之後,讓我開始思索或許哭泣擁有強大的、不為人知的治癒力量。

其實,哭泣是我們情緒釋放的一種方式。在日常的生活中,面對不同的人與事,我們很容易產生情緒,正面的、負面的。

正向的情緒表達有助於我們維持一段良好的人際關係,比如,在男朋友特意為你花時間安排的小浪漫面前,如果你面無表情,不驚不喜,那這段感情可能就岌岌可危了。

反之,為了贏得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也會刻意的壓抑自我的負面情緒,例如,憤怒、悲傷等等。

當然,人類作為一種社會性的動物,學會控制情緒,做好情緒管理,才能更好的立足。而是否有效的做好情緒管理,也被視為一個人能否成功的先決條件。

懂得釋放情緒,才是自我強大的表現

亞里士多德就曾說:"那些在不應當憤怒時而憤怒的人,被視為無能;憤怒的方式,憤怒發作的時刻,以及憤怒的對象不適合時,也被視為無能的表現。"

因此,在這樣的認知之下,人們又很輕易地陷入到另外一種極端,那就是將情緒管理等同於隱匿情緒,固執地認為剋制自己做到負面情緒的不表達、不釋放就是做好了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從心理機制上來說,是對自己情緒的認知評價、意志力與情感的相互作用與整合。因此這種管理不應該是對情緒的抑制,而是視情境不同而做到適時、適地、適量、適切的情緒選擇與表現,達到自己所渴望的結果。

換句話說,情緒管理包括適當的、合理的情緒釋放。

Part2

其實,人類擁有三種天然的釋放情緒的方法,包括哭泣、大笑,與夢境。

哭,是人類生理情緒的表達,也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引發哭泣的原因有多種,包括傷心、喪失等負面情緒,當然我們也時常喜極而泣,但這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的範圍之內,今天我們主要聊的是通過哭泣來表達的負面情緒。

哭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如果醫生在寶寶出生後沒有聽到預期的哭聲,就會通過拍打等方法,讓寶寶哭出來。在寶寶可以說話,表達自我之前,哭泣也是他們表達需求的重要方式。

但是,我們往往在嬰兒時期就被養育者(比如爸爸、媽媽等)有意無意的勸解不要哭泣。這樣的場景我想你一定經常看到——爸爸或媽媽抱著大哭不止的孩子,手足無措地拍著孩子的背說:啊,寶寶不哭,寶寶不哭!

懂得釋放情緒,才是自我強大的表現

雖然這是父母的無意之舉,或者說是下意識的舉動,並沒有真正想要阻止孩子哭泣的意思,但就是這無意識的勸解已經阻止了孩子自由的釋放情緒。

成年以後,用哭泣來釋放情緒更被視為懦弱、無能的表現。而忍,卻成了一個人強大的象徵。

然而,事實卻正好相反,那些懂得釋放情緒的人,在面臨壓力、挫折、喪失時反而可以快速調整,重整旗鼓。

有關情緒研究方面的專家就指出,人在被負面情緒包圍的時候要學會釋放情緒,找人傾訴或者大哭一場,哭泣時身體會分泌更多的激素和神經遞質,有助去除體內因負面情緒而分泌的"有毒"化學成分,對身心健康大有益處。

在心理學家奧古斯都·納皮爾的著作《熱鍋上的家庭》中,布萊斯一家由於不和諧的親子關係而面臨四分五裂的境況,在走投無路之下找到家庭治療師幫忙,然而在順利的緩和了親子關係之後,才發現處於他們夫妻之間的問題才更為嚴重,也更加的根深蒂固。

在對夫妻關係一次次的絕望中,布萊斯太太終於在一次治療的過程中,忍不住地嚎啕大哭,也正是在這次哭泣之後,布萊斯太太真正地開始自我釋放,表達自我,並最終與丈夫重建愛的信仰。

懂得釋放情緒,才是自我強大的表現

最後,我還想和你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我有一位朋友在人生最為重要的高中階段,身患重病,高中最後一年幾乎是休學在家的狀態,但她還是參加了高考,並且考到了當地的一所專科院校。隨後就是漫長的休學,兩年後才重新回到了校園。

當時,她對我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至今記憶猶新。她說,在休學的兩年時間裡,她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大哭一次,是真正意義上的嚎啕大哭,像是要把心中的鬱結全部清出體外一樣。哭過之後,整個人都會格外的輕鬆。

她說,如果當時自己連用哭泣來釋放情緒的方式都被剝奪了,那麼她現在一定是一位抑鬱症患者。

現在,我的朋友已經研究生畢業,並且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很開心她沒有被打敗,反而通過有效的情緒釋放,變得比以往更強大。

也希望看到這篇文字的你,從此可以釋放情緒,做個強大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