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榻,又名“床”或“小床”,指只有床身,上面没有任何装置的卧具。其宽度一般较窄,或被称之为“独睡”,大概可追朔至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中的“独眠床”。榻既可以陈列于书斋,亦可以用于园林雅集,颇具设计感。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明晚期

黄花梨高束腰三弯腿榻

199×98.5×53 cm

1.台湾寒舍旧藏;

2.纽约佳士得,2004年9月21日,Lot 8。

展览:

绝色风华·明代黄花梨家具展,2003年1月,寒舍艺术中心。

明晚期 黄花梨高束腰三弯腿榻,用材壮硕,造型独特。座面活屉,下有六根原装硬木穿带支承。边抹高度超常,立面厚实,锼挖、雕刻出丰富的层次:中上部凹进,挖出形似一道窄细束腰的凹槽;下部的立面陷地雕刻扁长的海棠形开光,两侧巧饰的相向如意云头纹则为铲地浮雕。高束腰亦为一块整木,用来分界成格的矮老实为在整木上挖出,而非嵌装;矮老之间的海棠形开光,同样是在整木上铲地浮雕而成,“去”面而“留”线,足见用料奢侈。宽边抹、高束腰的凹凸曲折,以及锼挖、铲地浮雕、陷地雕刻多种技法的运用,增加了此榻的层次性和律动感。托腮下的壸门牙板,线条转折遒劲有力,与腿足“齐头碰”,衔接处锼出云纹角牙。三弯腿先向外鼓出后,又向内回收,至足底向外卷转,其上刻卷草纹。足底承圆珠。此榻刚健豪放,沉穆静谧,颇具高古精神。此榻由于边抹、束腰、托腮的交错承托,以及腿足的弯折转还,构造出更加宏大的空间构架,颇有建筑之风。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维摩演教图》卷局部,传为宋李公麟绘,

纸本墨笔,纵34.6厘米,横20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的画中,绘制了一件须弥座以及一架壸门榻,此榻兼有二者之风。

须弥座在我国的古典建筑中时有出现,早期的须弥座样式相对较简单,中间有一个收缩部分,由此向外宽出各层,线脚也相对简单。可参见云冈石窟的北魏浮雕塔基等。至宋代,须弥座发展成由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叠涩(线脚)很多的建筑基座的固定装饰形式,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就宋代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来看,须弥座有简有繁,但上部由宽向窄收缩数层谓之“叠涩”;中间列格或画或刻有壸门处, 称之为“束腰”,下部由窄向宽放大数层也名之谓“叠涩”,这些造法是一致的,如正定开元寺大殿须弥座、五代王建墓的棺床等。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田家青著,《明清家具鉴赏与研究》,

明清家具中常用的“束腰”这一名辞,与宋代须弥座上的名辞完全相同,形态也相似,明清有束腰的家具是受到了须弥座的启发。事实上,古斯塔夫•艾克、王世襄、扬之水等学者都曾提出过这一观点,现在已经普遍得到了学界的认同。对比于明清时期简化后了的高束腰家具,此榻所保留的须弥座意味更大。宽边抹丰富的层次、高束腰的运用、托腮的打洼处理,构建出了须弥座中丰富巧叠的效果。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维摩演教图》中的须弥座

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中,文殊菩萨垂足坐于该须弥座上。座面四边绘有二方连续状的莲瓣纹和卷草纹,面心嵌格栅。须弥座的上、下枋饰有莲瓣纹和卷草纹,上下枭和束腰的连接处饰有圆圈纹,又或为镶嵌的珠宝。极高的束腰里面饰一周“回”纹,内饰水波纹。相较于须弥座的精美华丽,此件黄花梨榻对须弥座的程式化装饰做了大量的简化和改革,可谓有取舍的借鉴,这种看似简单的处理,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由线条变化产生的层次感,使这张榻充满生机。其次,束腰以立柱分隔,内饰海棠形开光,意在模拟鱼门洞。第三,整器的风格稳重,有庙堂重器之风范,这不仅是须弥座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腿足的处理也加强了这种气息。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维摩演教图》中的壸门榻

同样是在《维摩演教图》中,李公麟在画面右侧描绘了一件壸门榻。榻面攒边装藤面软屉,大边绘有二方连续的莲瓣纹,间以卷草纹。无束腰,下接壸门箱式结构,前后各四个壸门,左右各两个,壸门出尖,下承回纹托泥。前方陈置一件形制与纹饰和谐统一的脚踏。这件壸门榻与须弥座榻同时出现在画面中,皆是谈经论道的佳器。而本次拍品明晚期 黄花梨高束腰三弯腿榻,在形制上更加融会贯通,束腰、边抹借鉴须弥座,而壸门牙板则更多的吸取了无束腰榻的艺术语言。更具体点说,它不仅对须弥座进行了简化,也参考借鉴了宋代的壸门榻,是对唐宋时期家具的融合与简化。可见此黄花梨榻在设计之初,便进行了谨慎的取舍,同时又加入庙堂供桌的语言,是一件博采众长的家具精品。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壸门,壸读音为kǔn,在宋代李诫所编的《营造法式》中写作“壶门”,是一种佛教建筑中门的型制,也是一种镂空的装饰样式。作为佛教建筑中门的型制的壸门是随佛教传入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学专家张驭寰认为,“壶门实际上是佛教常用的佛龛,将龛窟形象取下,进行线刻,就出现了壶门”。通常是在上端中间有突起,形状犹如葫芦壶嘴。壸门常常雕刻在佛塔须弥座的束腰部位和门窗部位,也会使用在香炉等器具上、床榻、桌椅等传统家具上。

综上所述,从此件黄花梨榻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佛教美术对人们生活起居方式的影响和改变,也能感受到明式家具上承唐宋深厚的学术基础。

- The End -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

巡展 Exhibit

10/27-10/28

武汉大学 万林艺术博物馆

预展 Preview

11/17-11/19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拍卖 Auctions

11/20-11/24

嘉德艺术中心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嘉德秋拍」画中家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