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慧君作品 閱讀試題詳析詳解 秋到桃花溪

提高現代文閱讀和寫作成績的金鑰匙

盧慧君作品 閱讀試題詳析詳解

秋到桃花溪

(1)“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水流,洞在清溪何處邊?”眼前的桃花溪,雖無野煙漁船,也無暮春時節,十里桃花如雲如霞,若遇春風輕點,夾溪兩岸落英繽紛,溪水流霞的醉人畫面,但自有一番別樣的美。

(2)前往,不必像陶潛,處處以記之,更不會迷而不復得路。自西而東,經過女媧廣場,繞過古仙湖,當眼波還在窗外不斷變幻的美景中留戀、搜尋時,車子戛然而止。抬頭,幾樽高低不一、線條流暢、雕著黑白格子圖案的高大裝飾牆矗立在公路南邊的山腳下,最高的一個上面是賈平凹題寫的“桃花溪”幾個大字,白底紅字,分外醒目。

(3)說到桃花溪,這裡有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相傳故事發生在宋元年間,柳生為一方百姓安寧,挺身而出,力鬥邪惡;桃花克難追尋,感動天地,逢凶化吉。有仙官傳旨:桃花柳生,凡姻仙緣,天作之合,王母恩准。並授予桃花為桃花仙子,執管甕溪泉水,為蟠桃壽宴瓊漿之釀;柳生授予種桃仙官,護育八百年成熟的蟠桃,為壽果之冠。並在花前月下,賜予“鳳巢、凰巢”,花好月圓,相伴永遠。從此,兩人隱居山林,形影不離,育桃護泉,人們喚出了“桃花溪”的芳名。

(4)一車三十多位書友,看見“桃花溪”,瞬間炸開了鍋。下了車,三五成群,直奔對面而去。因為書友庭德行走較慢,我和另一書友留下來照顧,這使得我能靜下心來細賞這些曼妙的風光。

(5)印象中,似乎所有的美景,猶如古典美人,都有一種養在深閨待人尋,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矜持感,不會讓人輕易看清真顏的。而時代變遷,所有的美女,都從深庭大院走出到社會打拼。桃花溪也一樣,不矯情、不掩飾,就在川流不息、人來車往的公路邊歡快流淌,盡情展示自己的美好。

(6)無需親近,便可見溪水從層疊錯落的幾個數米高的攔河大壩上飛奔而下,形成寬大的瀑布。瀑布雖寬約幾十米,卻無那種氣貫長虹的磅礴氣勢,它和陝南的山水、陝南的女子一樣,婉約清秀。溪水漫過壩沿,便被犬牙交錯的青石撕裂得如絲如縷,飛花賤玉,如萬斛珍珠傾灑而下,閃著晶瑩的光芒,青色巨石便在輕薄的珠簾下若隱若現。溪水彙集在壩下,形成一汪深不見底的清泉。一時,水流聲、遊人喧嚷聲、車流聲交織在一起。

(7)再往前走,穿過檢票口,進入桃花溪,眼前忽然一亮:一潭如茵湖泊被兩山緊緊擁入懷中,一排曲折蜿蜒的竹筏浮在湖心,人行其上,若從湖上飄過。因谷太狹,兩岸青山顯得更加巍峨險峻。湖水清、靜,青山綠樹的倒影靜臥湖底,顯得更綠更幽,讓人疑是女媧冶煉五彩石時,不小心從鈿釵上遺落的翡翠。

(8)溪谷不長,約三公里。溪水隨山就勢,順勢而流,硃色棧道饒水而建。緣溪而上,溪流曲折迂迴、曲徑通幽。溪水清澈甘冽,魚翔淺底,溪中怪石嶙峋,山色雲影,清晰可見。溪水饒石跳躍,翻起朵朵浪花,潔白無暇,如高山上盛開的雪蓮。正細賞時,忽而又調皮地向前跑去,灑下一路歡歌笑語。

(9)兩岸群山起伏,林海茫茫,古木蒼翠,遮天蔽日,宛若綠色屏障。其間奇花異草,藤蔓叢生,似綿延不絕的織錦,絢爛耀眼。越往裡走,植被越豐茂,環境越幽,澗水鳥鳴,素花點點,飛瀑林泉,比比皆是。可謂一步一景,步步丹青。溪水兩邊,總有虯枝慵懶斜倚,臨水照花,道不完的萬種風情。正在為沒見到桃林盛開的美景而心生遺憾,眼前突然出現的大片格桑花、鳶尾花給我帶來了驚喜。許是我衣服豔麗的緣故,一白一黑兩隻蝴蝶圍著我翩翩起舞,跟隨我飛了很遠。

(10)最奇的是不知名的兩棵樹(書友研究半天,說或許是一棵),特別粗壯,大約從高出地面10釐米處便明顯地看出兩個樹幹交織在一起,直到上面才依依不捨地分開。我更願相信是兩棵至死不渝相愛著的樹,是柳生和桃花的化身。

(11)聽說前面有一段無路可走,需手腳並用,從山崖邊爬過去。我們三個就停了下來。這時,一群花枝招展的旗袍女闖了進來,成了峽谷裡最靚的風景。而楓柳下的長凳,一高一矮兩個男子貼心地坐在一起,那些散淡的光陰便有了溫暖,定格為峽谷裡最溫馨的畫面。

(12)其實,看風景,更看的是一種心情,心情好,即使荒漠,也是美景;心情不好,再美的景色,也是荒蕪。這次雖未游完桃花溪,沒有見到桃花源頭,但我體會了人間的另一種美——愛。

(13)當我離開桃花溪時,忍不住頻頻回首,深情注目:若不是女媧補天剩餘的五彩石遺落於此,怎會讓女媧故里佔盡所有風情?陶公若知此地,還會選擇他鄉嗎?

1. 文章第(2)段裡,寫景的手法是:—————————————

2. 請你判斷是否正確。桃花溪悽美的愛情故事發生在元朝年間。( )

3. 第(5)段的中心句是:———————————————————————————————————————————————

4. 作者在桃花溪體會到了人間的另一種美,這種美是什麼?你能說說在文章裡所指嗎?

5. “陶公若知此地,還會選擇他鄉嗎?”這裡的“陶公”指的是哪位?請你說說。

參考答案:

1. 移步換景。或者:遊人的蹤跡。

2. 說到桃花溪,這裡有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相傳故事發生在宋元年間,所以答案是( × )。

3. 桃花溪也一樣,不矯情、不掩飾,就在川流不息、人來車往的公路邊歡快流淌,盡情展示自己的美好。

4. 這次雖未游完桃花溪,沒有見到桃花源頭,但我體會了人間的另一種美——愛。聽說前面有一段無路可走,需手腳並用,從山崖邊爬過去。這時看見了:楓柳下的長凳,一高一矮兩個男子貼心地坐在一起,那些散淡的光陰便有了溫暖,定格為峽谷裡最溫馨的畫面。

5. 文章最後一段裡的“陶公”指的是:陶淵明。他在《歸園田居》中寫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