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古都的經濟增速反而最快,這座城市給出了答案

過去一年,西安在創新城市發展上大放異彩。從“西商大會”到“全球硬科技大會”再到“自貿區獲批”,產城融合下的“大西安”,將打造6大千億產業集群,未來GDP或突破1.3萬億,真正跨出大城牆時代。2017年成都GDP總量為13889.39億,這意味著“大西安”將追上並趕超成渝的經濟發展。

10月13日,以“新時代、新經濟、新城市”為主題的首屆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西鹹)國際論壇在陝西西安舉行,國內外逾500名專家學者、政府官員蒞臨論壇,為西鹹新區的發展建言獻策。

為什麼古都的經濟增速反而最快,這座城市給出了答案

西鹹新區,是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2017年,西鹹新區被劃歸為西安管理,這是西安自改革開放以來,歷史上第一次擁有大西安的格局和體量。西鹹納入西安管理後,西安的有效利用空間大幅擴大,下設空港、灃東、秦漢、灃西、涇河五個新城,為西安未來的資源、產業騰挪空間,它決定著西安未來的城市格局。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西鹹劃歸西安管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和舉措。以西鹹的創新城市發展經驗,帶動“大西安”產城融合,以促進城市圈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提高城市的競爭力。

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指出,“中國是一個人地關係極為緊張的國家,國內住房緊張、房價高的原因是由於沒有足夠的土地可建房子,土地利用效率低。通過擴大城市圈的方式,或可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未來城市競爭、已經演變成為城市群的競爭,也就是大都市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提到,“大都市圈在核心城市外圍,加入部分小城鎮,將核心城市中間的一部分功能向外疏解,以解決一些已有的城市病。”

而通過大都市圈、國家新區的方式來提升西安的GDP規模似乎已經成為共識。樊綱也表示,“城市群的概念,是發展新型城市發展方式的一個重要理念,有效利用城市周邊土地資源的同時,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一舉兩得。

規劃新城的指導思想應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讓土地承載更多人口,承載更多的生產,產生更多GDP。數據顯示,一個城市的發展以及GDP規模與人口、經濟的體量有很強的關聯性。

為什麼古都的經濟增速反而最快,這座城市給出了答案

劉世錦提到,“美國的紐約芝加哥和洛杉磯人口一直在增長,法國人口持續向巴黎大區靠攏,日本人口也在向東京集中,而這些國家城市的人口體量和GDP佔比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也頗為幽默的打趣道,“搶人”大戰西安走在前面。“

為何選擇西鹹新區?

為何首個國家創新城市選擇西鹹,並在此處設立國家新區?

樊綱表示,“西鹹新區的發展有後發優勢,一方面要學習先進城市的發展經驗,另一方面也能夠吸取經驗教訓,減少試錯成本,使新區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作為國家級新區,西鹹新區承載的並不只是城市一體化的功能,還肩負著經濟發展的使命。西鹹新區的地理優勢對於提高西安GDP規模以及國家戰略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西鹹新區位於西安、咸陽兩市建成區之間,規劃面積882平方公里,下轄空港、灃東、秦漢、灃西、涇河五個新城,現有戶籍人口101萬,區位優勢明顯,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區域和關中平原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代管西鹹新區,意味著西安可向西部以及北部伸展,擴大城市範圍,為西安未來的資源、開闢發展空間,從而提高城市的輻射力和驅動力。按照規劃,西鹹被納入西安管理後,西安可提高有效利用空間,是“大西安” 能夠跨出城牆發展的重要環節。

“大西安”的格局所能帶來的經濟增量是巨大的。

從經濟總量(GDP)看,西安+咸陽+西鹹新區=萬億!以2017年為例,西安GDP7469億,咸陽2340億,西鹹新區2017年GDP納入西安統籌,三者相加超過9800億。

國家級新區所能帶來的資源

作為國家級戰略,國家級新區是區域發展的重要路徑,往往承擔著快速提升區域經濟的使命。從1992年設立的第一個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新區到2017年設立的雄安新區,全國的國家級新區比較稀缺,一共只有19個。而國家新區的優勢在於,其設定都是將最重點發展的產業導入其中,並牽引出基礎設施、公共配套、商業設施、居住社區等大量資源進行核心聚焦。

其所能產生的資源往往是產業聚合,從而促進經濟發展,西鹹新區被賦予厚望。若橫向對比其他國家級新區,肩負著經濟發展使命的西鹹新區,其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西鹹新區被代管後,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專項規劃等,都將被納入“大西安“的統一規劃,包括城際鐵路、軌道交通的延伸、西鹹公交無縫對接;實現戶籍、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同城待遇。不僅如此,西鹹新區火援西安後,經濟、人口、土地數據的快速疊加,使得“大西安”概念有了實質性進展,帶來的經濟將是量的質變。

為什麼古都的經濟增速反而最快,這座城市給出了答案

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西鹹新區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57.5%,其中稅收佔比83.5%,以上指標均在陝西省排名第一。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7%,其中民間投資增長56.1%,特別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通用設備製造業、教育業、衛生和社會事業領域民間投資分別增長45.3%、4.78倍、2.63倍、2.81倍。

在省市共推進“大西安”的背景下,西鹹新區作為承載大西安建設核心任務的中心,綜合競爭力提升明顯。

產業聚合,助力西安

實際上,想要讓新城產生更多的GDP,還需要佈局產業。

GDP在很大程度上和產業的佈局、城市化的進程,大都市圈的形成相互適應。過去,制約西安經濟規模的一大短板是工業不強,大型企業稀缺。

而借鑑城市發展經驗,西鹹新區遵循著產業立區的理念,集合成先進製造、電子信息、臨空經濟、科技研發、文化旅遊、總部經濟六個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從而使得產城融合。

其五座新城的定位設計,更是因地制宜。灃東、灃西位於西安和咸陽主城區之間,發展水平最高,定位為大西安新中心的核心區域;秦漢新城境內有秦咸陽遺址等,定位為歷史文化旅遊展示區;空港新城位於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周邊,定位為臨空經濟區。涇河新城的發展則充分體現了就地城鎮化以及傳統文化與旅遊發展相結合。

如今,已經有一批產業巨頭進駐西鹹新區,如阿里巴巴菜鳥物流、微軟創新中心、寶能新能源汽車、圓通快遞、恆大童世界、中國西電產業園、海航物流、梅里眾誠疫苗基地、東航-賽峰起落架維修、佰美基因等企業。西鹹新區的產業佈局既豐富多元,又錯位有序,展現出六大產業集群齊頭並進的強大發展活力。

可持續發展

創新城市發展方式,也需綠色可持續發展。我們該如何保護好厚重的周秦漢唐文明,平衡開發與傳承的關係?

西鹹新區改變了過去城市規劃基本上按照城市功能區劃分的理念,而是按照組團式生態田園城市的模式規劃新城,將大遺址保護於生態、城市結構融為一體。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選擇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傳承。

為打造田園都市,西鹹新區建設了大小水系45條,並打造湖泊、溼地23處,加速建設5000畝的大西安。

同時,新區打造森林防護、郊野公園、都市田園和遺址公園的綜合體系,結合國家試點全域推廣海綿城市技術、中深層地熱供熱技術,以清潔能源建設低碳城市、無煤城市,詮釋出自然與人文共生、和諧共建共享的創新發展理念。

如今,走在位於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的渭河景觀帶,映入眼簾的是堤上綠樹成蔭,灘內水草豐美,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嬉戲,宜居生態環境正在成為西鹹新區一張靚麗的名片。綠色發展,也成為西鹹新區破解“大城市病”的妙方。

“西鹹新區作為古代中國文明文化曾經最集中、最核心、最有代表性、最先進的區域,留下了無數的歷史遺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先要做好保護,然後再弘揚傳承和利用,在未來的城市發展中間發揮作用。”復旦大學資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葛劍雄在會上表示。

而這也得到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組織原負責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拉津德·帕喬裡先生的認可,認為環境資源需要呵護,文化遺產更需要可持續傳承。同時來自PFC與SRJ文化集團董事局主席史蒂文·克拉克·洛克菲勒,也一直在為西鹹新區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史蒂文·克拉克·洛克菲勒認為,“西鹹新區是面向西部以及中亞、歐洲開放的最主要的門戶位置,其扮演的文化交流及傳承人角色顯得更為重要。其還將攜手PFC太平洋國際在西鹹新區投資約100億元,建設美國本國之外第一個洛克菲勒中心,成為這個城市下一個千年歷史文化的最重要的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