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之于中国足球

在刚刚结束的国际比赛日,中国男足终于在金陵古都波澜不惊地收获一次“久违”的胜利,自六月初击败泰国男足以来,中国队接连战平亚洲弱旅巴林和印度,以一球之差输给卡塔尔。国足在十二强赛后走入了低谷,相信有那么一瞬间,里皮耳畔边呼啸的都是凉飕飕的冷风。

画外言:对于国足,爱恨交织更能表达绝大多数人的情感,有人鄙视“赢了就吹,输了就黑”的言论导向,殊不知吹也罢,黑也好,国足始终都是心头的一块肉,嘴上喊着此生再也不看国足,但每每都会绷紧心弦关注着场上的态势。试想如果在球队陷入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下,球迷仍能保持缄默不语,那便是球迷对球队的热爱心灰意冷罢了。

“鲶鱼效应”之于中国足球

再看这场低谷后的胜利,郜林用一记远射为国足首开记录,本土中超射手王武磊终于打破进球慌,虽然全场有多次进球良会差之毫厘,但这场国足所展现的进攻欲望和积极程度远远比之前几场比赛要高,从比赛哨声一吹响的前场高压逼抢,几乎碾压式的跑动距离也足以彰显球员这场比赛的积极性,全场的跑动逼抢还是你脑海里印刻的那个松懈懒散的散步队吗?对比最近撼平印度的比赛,前锋线与中后场之间的配合显得更有目的性,武磊没有像上场比赛那样整场鲜有机会,而是屡屡突然前插,创造单刀机会,使得叙利亚后方一片混乱。而郜林多次回撤,帮助国足加强了中前场的拦截能力,他在禁区附近的一脚射门也帮助球队首开记录。

对于国人更为惊喜的莫过于中场的延边组合:池忠国与金敬道的灵光一现,再加上多次入选国家队的朴成,这三位朝鲜族球员在近两年的中超赛场上带给了我们诸多惊喜,并称为“延边三星”。此役面对身强体壮的西亚球队,金敬道与池忠国难得同时首发出场,尽管他们自身身材矮小,但面对身材高大的对手,依然敢于寻求身体接触,整场下来多次看到两人人仰马翻的场景,但确实发挥了东亚人“小、快、灵”的特点,在中场有效地延缓了对手得球后的推进,使国足得以全面压制对手。

“鲶鱼效应”之于中国足球

效力于北京国安的池忠国是曾经的延边队长,尽管在外援当道的中超,更多的作为防守型后腰,在中后场的拦截作用上表现的更为明显,但也不可忽视他的组织能力,在本赛季加盟国安后,他的传球能力构成了本赛季强大火力,在24轮联赛中不仅场场首发登场,还贡献了1545脚传球,并且保持高达88%的成功率,在施密特布置的传控体系中担任重要的一环。

“鲶鱼效应”之于中国足球

近两次国家队首发的金敬道,其入选国家的呼声由来已久,不张扬还带着些许腼腆的金敬道此前在山东鲁能并未显露头角,直到马加特的到来,这位铁血教练以强调跑动和高强度训练为名,在他的指导下鲁能逐渐摆脱松散的态度步入正轨,而跑动积极的金敬道也在他的激励下敢于进攻,提高对抗能力。之前不显山不露水的金敬道在与外援塔尔德利、佩莱的配合之间愈显流畅,不同于部分国内球员拿球后的慌张出球,小金的沉稳应对和处理球方式显得格外成熟。金敬道的跑动距离一直也是在联盟前列,以周星驰电影中的一个片段描述金敬道全场跑动的情形最为贴切:“金敬道连消带打,大喝一声,霎时之间,球场鬼影重重,整场场都是金敬道身影。”

“鲶鱼效应”之于中国足球

这二人身上有着诸多共同点:同一个民族、出自延边、没有身体优势仍能敢于拼抢、从默默无闻坚持到一鸣惊人…对于他们而言,不懈的坚持终究得到认可,而对于中国足球而言,他们的意义除了教科书式的“逆袭经历”和对战术实施的完善,其对于这支国字号球队的精神激励才是最不可忽视的。所谓“鲶鱼效应”,是在运送沙丁鱼的过程中,将几条生性凶猛活泼的鲶鱼放到懒散容易死亡的沙丁鱼群中以保持它们的活性。在这支国足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名单没有太大变动,尽管都是熟悉的面孔,但队伍的积极性一直以来为人所质疑,甚至有那么多次出现眼神防守,丢球不追的情形,再加上负面新闻频出、各项赛事不顺,一时间死气沉沉用来形容国足再合适不过,而池忠国与金敬道的入选,便正如活跃的鲶鱼,正是这二人不遗余力地全场奔跑,从一开始就在前场压制了对手的反扑,丢球后的立即反抢使个人技术本就不强的叙利亚举步维艰。在镜头下,金、池二人在与对方高大选手的“肉身搏斗”中,常常映入人仰马翻的画面,在他们的活跃下,包括吴曦,包括郜林,包括所有上场队员激发了比前几场更顽强的斗志和求胜欲望。

“鲶鱼效应”之于中国足球

不提战术,不提技术,有时候某种精神层面的作用对一支球队的作用远远高于想象,不得不说,国足需要这种务实努力的“非明星”球员。以金敬道接受媒体采访时自谦地说的一句话结尾“像我这样的人,不跑就踢不上球吧。”

“鲶鱼效应”之于中国足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