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之涣走上鹳雀楼

当王之涣走上鹳雀楼

登鹳雀楼

在山西的蒲州有一座楼,叫鹳雀楼。就像现在的旅游景点很多游人喜欢写上某某到此一游,在唐代的著名景点,也有这样的风气,不过人家题的是诗,要在著名景点题诗先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水平。

有个叫李益的大诗人到了鹳雀楼,写下了8句:

鹳雀楼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在一段时间里,大家都觉得李益的这首诗已经成为了巅峰,无法被超越了,但有一天,一个叫畅当的诗人也登上了鹳雀楼,他也写了一首诗:

廻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呀,绝了,在大家都认为李益无法被超越的时候,畅当的这首诗又一次让人们顶礼膜拜。但这还不算完,因为我们现在所有人不管你去没去过鹳雀楼,对于鹳雀楼都会有认知,但不是来自这2首诗。

没错,再一次在所有人都认为无法超越的时候,一个叫王之涣的家伙敲响了历史的最强音,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背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代没有网络,他们各自修炼成长,然后进行全国游历,为什么要游历?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要去看更大的世界,认识更厉害的人,通过这个方式才能让自己突破瓶颈,加速提升。

尽管现在有了发达的网络,不用跑到鹳雀楼去看那些经典诗句,但对于知识的消化和理解靠个人的努力不仅会遇到瓶颈,而且就算自己能想明白可能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而同样问题对于另一些人可能就是提点一句就能明白,如何提升效率?这就需要用到《跃迁》中说的:联机社交学习,成为知识的路由器。

联机社交学习的环路是:遇到问题 - 先自己了解基础内容 - 提出高质量问题 - 找最有可能知道这个答案的人 - 请教交流 - 得到答案提升。

对于自己来说,不要害怕或介意去寻求帮助,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做伸手党,先提升自己,用知识换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