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在這些冷知「食」面前顫抖吧!

「世界粮食日」在这些冷知“食”面前颤抖吧!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幸福生活的根本,是國泰民安的重要基石。今天是“世界糧食日”,關於糧食,這些冷知識你都知道嗎?

“五穀不分”是哪“五穀”?

「世界粮食日」在这些冷知“食”面前颤抖吧!

“五穀”,在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

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

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沒有稻。“五穀”的概念如今也不再侷限,玉米、紅薯、馬鈴薯在內明朝時期從外國流入的糧食也作為“大概念”融入其中,步入百姓家。

山河社稷的“稷”指什麼?

「世界粮食日」在这些冷知“食”面前颤抖吧!

“稷”原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在西周始被尊為五穀之長,與社並祭,合稱“社稷”,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後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孟子·盡心下》中便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論述,社為土,稷為谷。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指五穀之神中特指原隰之祗,即能生長五穀的土地神祇,這是農業之神。

古人怎麼吃“米

「世界粮食日」在这些冷知“食”面前颤抖吧!

水稻起源於中國,先秦時期“最上檔次”的是“蒸飯”,但古人早期的蒸飯做法與今天稍有不同:先把米下鍋中煮一下,等到半熟時再撈出來放進蒸鍋(甑)中的簞子上,蒸熟。

秦漢時期,人們喜歡吃的已不再是蒸飯,而是一種“乾飯”。這種乾飯與現代乾飯不同,是一種曬乾沒水分的真正乾飯。製作方法也特別簡單,就是把將做熟的米飯曬成乾飯。

魏晉南北朝時期,現代人們所吃的各式米飯,在這一時期基本都出現了。

宋人喜歡用米與其他食材一起做飯,根據配料的不同,有青精飯、蟠桃飯、金飯、玉井飯、盤遊飯、二紅飯、蓬飯、石髓飯、大骨飯、淅米飯。

古人怎麼吃小麥?

「世界粮食日」在这些冷知“食”面前颤抖吧!

小麥是我國北方地區常見作物,也是目前全世界產量第二高的農作物,地位僅次於水稻。

小麥是在夏朝以前通過還“未曾規劃”的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我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告麥”、“食麥”記載,《詩經·周頌》中“貽我來牟”的“來”便是麥子之意。

東漢時期已經有了麥粉面條的雛形,當時所有的麵食皆稱為“餅”,因要在湯中煮熟,所以又叫湯餅。

早期的湯餅呈片狀,後來逐漸演變成條狀。麵條在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已基本形成。小麥磨成的麵粉能夠製作成饅頭、麵條等各種麵食,北方各地在小麥的製作上也各顯其能,開發出了各種吃法。

哪個皇帝搞過“糧食科研

「世界粮食日」在这些冷知“食”面前颤抖吧!

歷史上,康熙皇帝曾親自撰寫科學論文、在宮裡做化學試驗、設實驗室製藥、推廣用金雞納霜治瘧疾……除此之外,他還在皇家禁苑之中,開闢水稻試驗田,體驗農桑,也正是這塊麥田給他的帝國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古人怎麼儲藏糧食?

「世界粮食日」在这些冷知“食”面前颤抖吧!

↑這是含嘉倉160號倉窖遺址

在古代,糧倉代表著國家的富足穩定,儲存和發放糧食毫無疑問是天下大事。古代糧倉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稱為“天下糧倉”的含嘉倉。考古工作者在含嘉倉糧窖內發現了滿滿一窖顆粒分明、糠米可辨的糧食。該倉利用“席子夾糠”的方式隔溼保溫,於冬天低溫進行糧食密封工作,從而確保保存時間最久。

一般農戶多用甕、瓦罐等器皿儲存糧食,大戶人家、地主豪紳則有囤垛和廒間存放糧食。乾燥、通風、避光、低溫是古人儲存糧食的秘訣。

誰是糧食中的“移民戶”?

「世界粮食日」在这些冷知“食”面前颤抖吧!

當今影視劇中,食物 “穿越”時空的情況屢見不鮮,許多漂洋過海的“外籍”食材事實上也見證著歷史的發展。諸如玉米、番薯、馬鈴薯等看似尋常的糧食,其實都是明朝時傳入中國的美洲原生植物,後因其耐貧旱、產量高等種植優勢逐漸開始廣泛種植,並對緩解人口壓力產生了重要作用。

此外,花生、辣椒、大蒜、番茄、南瓜等食物也都是“舶來品”,大家可不要記錯了~

為什麼吃多了豆子會排氣?

「世界粮食日」在这些冷知“食”面前颤抖吧!

豆類的糖分主要是大量的低聚糖,可是這種糖無法被人類消化系統消化吸收,於是它完好無損地穿過小腸,到達大腸,經過細菌分解產生難聞的硫和甲烷,被當作廢氣排出。

這幾種“豆

咋區分?

「世界粮食日」在这些冷知“食”面前颤抖吧!

青豆、黃豆、黑豆和大豆……它們的區別是啥?事實上,各種顏色的豆子可以統稱為“大豆”,而黃大豆作為大豆中種植最廣泛品種作為主要指代。

大豆的種子種皮顏色和粒形分各有不同,大致分為黃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大豆、飼料豆五類。其它大豆也包含種皮為褐色、棕色、赤色等單一顏色的大豆。大豆不僅可以做成豆腐、豆漿等豆製品食材,還能榨取豆油、 釀造醬油或提取蛋白質,剩下的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於禽畜飼料。

今天是世界糧食日,

瞭解糧食,珍惜糧食!

每一粒糧食都應該被尊重

「世界粮食日」在这些冷知“食”面前颤抖吧!

往期精彩回顧

「世界粮食日」在这些冷知“食”面前颤抖吧!

分享快樂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快樂。快把快樂分享給您的夥伴們吧!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朋友圈”。

微博號:plrbtxwb123

出品:平涼日報社融媒體工作室

技術:崔烘獎

監製:李建軍

法律顧問:張忠義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