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至莊: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抱樂觀態度

一個市場經濟發展的速度大致基於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市場的結構是否健全,政府對市場運作的干預是否適當。政府的權責可分成兩部分——維護市場經濟的正常運作,建立健全的基礎設施以促進市場經濟的正常活動。二是市場發展的程度。在開始發展的時期,GDP增速會比較髙。等發展程度達到高點,亦即實質人均GDP與世界發達國家相近,那麼實質人均GDP的增長率便會慢慢降低。

1978年開始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建立了一個健全的市場結構。上面說的第一個因素從此建立。結果中國GDP的增長率很高,從1978年至1998年,中國實質GDP增長率每年高達9.4%左右。此後中國的市場經濟逐步進入成熟階段,GDP的增長率降低。到了2016年以後,中國GDP的每年增長率逐漸低於7%。

我們可以預測中國GDP的增長率會逐步降低。而因為中國的實質GDP還在繼續增加,中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還會繼續提高。根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從2015年開始,中國的實質GDP已超過美國。當然中國的人均GDP還遠低於美國。

中國政府對外的經濟政策是利用中國的財富幫助貧窮國家富有起來。“一帶一路”倡議是這個政策的表現。“一帶一路”倡議不但能幫助世界上的貧窮國家,還能幫助中國對外投資的企業致富。這些企業從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中會同時得到投資的經驗,從此中國的人力資源便會增加。中國的人力資源是中國走向富有的基本因素。世界上富有的國家是具有豐富人力資源的國家。一般來說人力資源比物質資源更加重要,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沒有充分的物質資源,但是有充分的人力資源,使得日本變成了一個世界強國。

當一個國家處於貧窮的時候,一般人民都希望致富。當一個國家富有以後,一般人民應當瞭解如何利用他們的財富。因為致富需要相當的時間。在努力致富之時,一般的中國民眾已學會了如何利用他們的財富。很多中國的企業家到世界各地做適當的投資。很多中國居民把兒女送到美國唸書。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大學群。因此中國民眾正在明智地利用他們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這是日後中國經濟得以更好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上面已說過,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增加和改進中國的人力資源。而中國政府和民眾都瞭解這點,他們正在想方設法加強中國的人力資源:一方面是改善中國的大學;一方面是把年輕的兒女送往美國留學。近年來,中國優秀的學生在美國著名大學的研究院獲得學位和工作數年獲得經驗後,很多回到了中國的大學或企業中工作。

總結說來,中國市場經濟的運作相當健全,同時中國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具有這兩個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抱有樂觀的態度。

(作者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