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招聘普校本科生何以引發軒然大波

中投招聘普校本科生何以引发轩然大波

中投招聘普校本科生何以引发轩然大波

談經論政丨社會縱議丨文體娛教丨雜感隨筆

用一面看不見的網絡旗幟集聚思想大軍

中投招聘普校本科生何以引发轩然大波

本期推薦

中投招聘普校本科生

何以引發軒然大波

文 | 王學進

9月17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投公司”)的官網公佈《2018年度擬接收境內院校應屆畢業生情況公示》。紹興文理學院一位姓王的外語系女生,因與清華北大人大的10名碩博研究生同在“擬聘用名單”之列被推上風口浪尖。(9月19日《紹興日報》)

中投公司是一家很牛的國有大型企業,其註冊資本金達2000億美元,下設三個子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從事外匯資金投資管理業務的國有獨資公司,是圈內乃至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力的企業。作為一位畢業於地方普通院校的本科生,王同學能與其他10位畢業於北大清華等名校的碩博研究生同時進入中投的“擬聘用名單”,確實會令人想入非非。因為學歷上的天壤之別,引發眾多網友的廣泛關注,直至認為其“肯定背後有人”,甚至猜測中投招聘存在黑幕。並不能簡單認定是網友想多了,其實質恰恰暴露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即“名校依賴症”。

這種“依賴”體現為多方面,咱在此只表其中一種:非名校不聘。這裡所說的名校,當然是指“985”“211”“雙一流”的大學,大凡畢業於這些大學的學生,在企事業單位的招聘中具有天然的優勢,反之,畢業於普通院校如紹興文理學院這樣的大學生,往往會遭遇就業歧視。現實中,不但國企、央企會將王同學這樣的普通院校畢業生排除在外,甚至連一些事業單位招聘也會對他們另眼相看,除非降格以求,否則他們難有被聘機會。

“985”“211”“雙一流”大學的存在,無論其有多少合理的理由,不能忽略的一點是,名校與非名校的區分,客觀上造成了“院校歧視”,由此發展成“就業歧視”,成了一個事關社會公平的大問題。據報道,目前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中,90%以上都畢業於非“985”“211”“雙一流”大學的地方普通院校,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應屆畢業生都會遭遇“院校歧視”和“就業歧視”,這對他們很不公平。為此,教育部曾發出《通知》強調,凡是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舉辦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活動,嚴禁發佈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信息;嚴禁發佈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性別、戶籍、學歷等歧視性條款的需求信息等,旗幟鮮明地表明,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

不能不說的是,只要“985”“211”“雙一流”大學存在,“院校歧視”和“就業歧視”就不會因一紙教育部的《通知》就能改變。就以此次中投招聘為例,我並不認為中投此次招聘了一位紹興文理學院的本科生是在貫徹落實《通知》精神,率先打破了“院校歧視”,因而給中投一個大大的贊;不是這樣的,中投只不過是根據崗位特點和需求才招聘王同學的。面對質疑,中投人力資源部相關人士回應稱,公司招聘崗位本身有著差異,專業投資金融機構一般需要經濟、金融類人才,學歷必須要求碩士以上,而其他人員像行政文秘,學歷要求是大專或本科,選用研究生反而是資源浪費。而王同學應聘的是“行政文秘崗”,加上她在校和在中投實習期間表現優秀,專業對口(公司經常要與外企、外商打交道,英語口語要求特別高),所以說,王同學的進入“擬聘用名單”,一點不值得大驚小怪。

在恭喜王同學的同時,我也要祝賀紹興文理學院,中投公司此番因為“10個北清人碩博+1個普校本科生”的“混搭”結構招聘,某種意義上也為紹興文理學院正了名,同時也為眾多普通院校正了名。最後,我想說一句大實話:名校畢業的並不一定都是人才,非名校畢業的也並不一定是草包,還是少一點“院校歧視”和“就業歧視”吧。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中投招聘普校本科生何以引发轩然大波

<<賽事回顧>>>

-第三屆評論之星落幕 湖南師大王豔華奪冠-

-月度之星收官戰 鄭州大學胡晉瑜奪魁-

-“評論之星”激戰正酣 湖南師大王齊拔得頭籌-

-“月度之星”揭幕戰 浙師大胡夢佳摘冠-

<>

評論大賽︱評論之星︱大學生群︱我要投稿︱評論女神︱評論男神︱月度之星︱王昱︱伍瑞冰︱紅辣椒︱紅辣椒評論︱紅網評論︱時評之道︱時評︱研討會︱時評研討會︱佳作評選︱雜文︱評論員︱評論媛︱女作者︱女評論員︱時評家︱評論家︱楊國煒︱鄢烈山︱曹林︱評委︱佳作︱投稿︱信箱︱

長按圖片 關注我們

紅網紅辣椒評論自2001年下半年開辦以來,堅持發揮網絡媒體優勢,廣泛反映草根階層訴求,力求用網絡傳遞理性聲音,是當今網絡評論中最有影響力和關注度的原創基地之一,先後榮獲了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十四屆湖南新聞獎名牌欄目獎、首屆中國新銳媒體評論大獎,並四次被推薦為年度“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