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老外管办分离是怎么玩的 要不要革联赛的命

足球运动发展至今,足协与联赛经营脱钩已经成了大势所趋,中国足球喊了多年的“管办分离”,但是到如今也只不过是个空架子,所谓的“中超公司”、“足协脱离总局”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离真正的“管办分离”差得还远。那么,真正的“管办分离”是什么样子的?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挑几个西方国家的联赛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看看人家的足协和联赛是怎么分离的。

英格兰:宫斗不断,相爱相杀

1863年10月,伦敦弗里马森旅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足球运动管理机构——英足总宣告诞生。在成立大会上,英足总颁布了十三条关于足球运动的规则,其中大部分沿用至今。大会结束后,英足总的创始者们亲切地与闻讯而来的球迷痛饮一番,而后赊账撒丫子跑了。可见,英足总在创立之初,与严肃、宏伟扯不上半点儿关系,如果这帮人知道他们当时做的事情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或许能表现得更为绅士一些。


深度:老外管办分离是怎么玩的 要不要革联赛的命


当时,足球运动已经风靡英国,英足总成立之后,人们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大大小小的俱乐部成立了几十家,而英足总组织的赛事只有一项——足总杯。这种谁输谁滚的杯赛模式,很快便无法满足英国人民的生活需要,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1888年来自兰开夏郡的伯恩利、布莱克本等6支球队,和来自中部地区的阿斯顿维拉、斯托克城等6支球队坐在一起,商讨出一个联赛的模式。

与足总杯相比,新诞生的足球联赛让球迷们每周都有比赛看,还可以根据提前制定好的赛程表来安排行程,这一模式立即受到巨大的欢迎。当然,与已经运营了25年的英足总相比,新诞生的联赛组织既无经验也缺人脉,他们并没有另立门户的意思,而是成为英足总的下属机构——联赛管理委员会。

度过蜜月期之后,联赛管理委员会与英足总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这矛盾来自于当时的英足总规定,俱乐部除了门票收入之外,不得再有其他收入,而且门票收入也是由比赛双方平分,还得拿出4%上缴英足总,这肯定会遭到各支球队的一致不满——租场地得花钱吧?给球员开工资得花钱吧?球队上上下下开销越来越大,还限制收入来源,这不反人类么?

1957年,联赛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哈尔-戴克站了出来,他借着英国刚刚颁布的《版权法》,为各支俱乐部争取到了所有相关收入归属自己的权利,随后摆脱了英足总的剥削,到了1982年,联赛杯首次卖出冠名权,开启了英甲的商业化时代,足球联赛这块蛋糕越做越大。但是,1985年的海瑟尔惨案让英格兰受到了巨大打击,4年之后又发生了希尔斯堡惨案,英格兰球场设施老化等问题,将英足总推上了风口浪尖。


深度:老外管办分离是怎么玩的 要不要革联赛的命


鉴于英足总臃肿的机构,“精兵简政”的呼声越来越大,在这个环境下,志在独立的联赛管理委员会和英足总上演了一出宫斗的戏码,他俩的内斗,反倒是苦了英甲球队,因为想要避免惨案的发生,就得修理看台,而修理看台这些事儿得花钱呐,找英足总,人家说没空,找联赛管理委员会,人家打哈哈,急了眼的俱乐部一跺脚,谁也不求了,咱自己单干!

在曼联、利物浦、阿森纳等五支豪门的运作下,由顶级联赛球队组成的英超联盟诞生,实际上,英超的诞生属于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变革产物,以联赛最主要的转播权收入来说,这项收入主要来自于甲级联赛的转播,按理说,在分配转播费的时候应当更倾向于甲级联赛球队,但英足总和联赛管理委员会坚持“大锅饭”模式,要让各个级别联赛的球队将这笔收入平均分掉,这自然引起了顶级联赛球队的不满。

于是,五支豪门提出要成立英超联盟,并由英超独占转播收入的时候,得到了顶级联赛其余球队的一致支持。在英超成立的过程中,英足总没有任何异议,还给予了全力支持。理由很简单,敌人的敌人是最好的朋友,顶级联赛球队另立山头,这对他们的对手联赛管理委员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时把心思全部放在对付联赛管理委员会的英足总,不会想到他们刚撵走前门的狼,后门立即来了一只虎。


深度:老外管办分离是怎么玩的 要不要革联赛的命


新成立的英超联盟规定,英超联赛各项决议需2/3以上球队表决通过即可,如此一来便架空了英足总。从此,英超联赛走向了“管办分离”的模式,英足总再想插手英超联赛已经是不可能。侧重点的不同让二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矛盾,比如最近英足总想让英超球队的本土球员人数扩大为12人,让英格兰球员获得更多的上场机会,被英超联赛以“别打着国家荣誉的旗号耍流氓”为由给怼了回去。但是,这种矛盾并不妨碍双方相互成全,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巨大成功。

比如英超联赛制造出了一大批英格兰球星,当英足总将这些球星和他们的太太团聚集在一起时,总会引来全世界的目光,超高的曝光率自然也为英足总拉来了巨额的赞助;而英足总对于裁判的严格管理,以及打造的草根足球工程,则保证了英超联赛的精彩程度和青训基础。这种管办分离、相爱相杀的模式,给世界足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西班牙: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有了前文对足球联赛的诞生的描述,在其余的部分,就不需要再介绍其他国家联赛的诞生过程了,反正欧洲国家足球联赛的诞生多多少少都与英国人有些关系。西班牙就是如此,一些在西班牙工作的英国工人同时带来了足球运动,很快,这个热爱斗牛的国家也爱上了足球。至于西班牙联赛的成立等事情,这里就不再叙述,单说西班牙的管办分离。其实西班牙的管办分离实行的比英超早许多,1982年年底,西甲西乙各支球队代表齐聚一堂,商量成立西甲联盟,将联赛从足协分离出去。


深度:老外管办分离是怎么玩的 要不要革联赛的命


其实在英超的内容中,因篇幅所限,隐去了很多精彩的宫斗戏、反水戏等等,在利益纠葛面前,产生各种明争暗斗很正常。但是,西甲联盟闹独立的时候可没这么麻烦,甚至都不能用“闹”这个字来描述,西班牙足协十分慷慨,让联盟很顺利地独立了出来。或许,这种反常规的剧情来源于西班牙人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从理论上讲,这种顺利的过渡对联赛的发展有很多好处,但从后来的发展来看,过于随性对经营管理绝非好事,而把矛盾公开、把不同的意见放到台面上一同讨论甚至争吵,未必是坏事。

管办分离这种模式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联赛球队通常会根据自身的利益而选择、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受益的肯定是球队自己,这就大大提升了球队上下的积极性,从而让联赛变得更加精彩,吸引力也随之上升。但是,西班牙人把自己奔放的性格放到比赛里,能让比赛精彩纷呈,但若放到联赛管理上,效果就得打折扣了。

比如说,联赛需要拉赞助,不管,让俱乐部自己想办法;联赛盈利要分红了,计算起来太麻烦,不分了吧;要打响西甲的品牌,拓展海外市场,嗯,太难了,等等再说吧……还有西甲联盟的主席,他们用了一个非常省心省力的方法:让某个俱乐部主席兼任。这样做的确省心,也让联盟省下了一笔主席的薪水。


深度:老外管办分离是怎么玩的 要不要革联赛的命


但是,这一系列做法的后果不用细说也能预料到,以转播权收入为例,西甲的转播权收入大部分落入了皇马和巴萨两支球队的腰包,而其他中小球队则少的可怜,英超联盟每个赛季都会给降级球队支付1700万欧左右的“降落伞”保障金,让降级球队减轻降级带来的损失,如果把这1700万欧拿到西甲来,能在转播收入排行榜上位列第三位。不要说英超,就连法甲一些小球队的转播权收入,同样能吊打西甲的中小球队。作为最早实行“管办分离”的联赛,西甲可谓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应该说,以上这些锅都得算到西甲联盟的身上,但不得不说,西班牙足协没少给西甲联盟挡了枪子儿。之所以躺枪,是因为西班牙足协管着裁判委员会和上诉委员会两个吸骂的机构。让球迷们捎带着把该骂西甲联盟的话一并给了足协。不过,就西班牙足协的裁判管理水平而言,这骂挨得也不算冤。

还有西班牙的政策以及法律体系,也是西甲在盈利能力上难与其他联赛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先举个简单的例子,最近两年西班牙税务局频繁登上足球板块的头条,引起很多球迷的热议,且不论税务局拿出的一些条款是否合理,就说在西班牙能出现这么多偷税漏税的情况,起码能说明你的执法环节存在很大漏洞。如果这事儿换成英国或者德国的税务部门指控某球星偷税漏税,相信引发的争议会很小,这就是公信力的差别。

还有西班牙的破产保护制度也是俱乐部有恃无恐大规模举债经营的重要原因,比如当年的拉斯帕尔马斯,拖欠教练和球员5个月的薪水,结果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之后,俱乐部得到允许进行大规模资产重组,最后在不花一分钱的情况下赶走原先的教练和球员,然后依靠新任主帅和新球员重新杀回西乙联赛。这种所谓的破产保护,让有些俱乐部开始恶意拖欠球员工资,高筑债台之后,再借助破产保护制度“金蝉脱壳”。


深度:老外管办分离是怎么玩的 要不要革联赛的命


再加上西班牙对于投资人低到几乎没有的投资人门槛等等,让西甲联赛的经营变得更加混乱,终于到了2011年,西甲球员工会在新赛季开始前闹出了罢赛风波,西甲联赛差点儿陷入“停摆”的境地。还好,已经回过味儿来的西甲联盟终于有所改进,2013年,特瓦斯成为首个西甲俱乐部之外的西甲联盟主席,虽然特瓦斯的工作也有争议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位美凌格的带领下,西甲的经营终于逐步走向正规化,海外市场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正是与日俱增的盈利能力,让特瓦斯在2016年大选时,以极大的优势获得连任。

德国:“分”于忧患,严谨细致

与英格兰和西班牙相比,德国的管办分离开始的比较晚,他们开始于上世纪末的“黑暗时代”。由于对青训的忽视,让老迈的德国队在98世界杯和2000年欧洲杯上铩羽而归。加强青训重要,但增强联赛的竞争力同样重要,于是,德国人也步西班牙和英国人的后尘,正式开启“管办分离”。


深度:老外管办分离是怎么玩的 要不要革联赛的命


有了英国人和西班牙人的经验教训,德国人的改革变得简单了一些。西班牙人那种随性的管理风格,在以严谨而闻名的德国人身上不会出现,而英国人上演的宫斗大戏,同样没有在德国上演。在德国,人们认为对于足协和国家队有好处的东西,对俱乐部长期来说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国家队成绩好了,会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足球运动中,足球人口数量可以成规模增长;而足协对青训提出的要求,也符合俱乐部的切身利益。

2000年欧洲杯惨败之后,时任勒沃库森CEO霍尔茨豪泽说:“我们需要看看国家队,要把它当作德甲第19支球队。”虽说不是所有人都与霍尔茨豪泽的看法一致,但也能看出,德国足协与联赛之间并没有严重的冲突。这让德国足协和联赛分离之后,很多措施仍能得以贯彻实施,比如2001年降级的弗莱堡,仍然响应德国足协的计划,投入了1000万欧元用于建设青训中心。


深度:老外管办分离是怎么玩的 要不要革联赛的命


独立出去的德甲联盟,采取了十分稳健的战略来经营联赛。他们不像西甲那样对投资人实行几乎零门槛的审核制度,而是禁止外资注入德甲俱乐部。为了保证俱乐部的财务健康,还推出了大名鼎鼎的“50+1”政策,相关部门每年都会对俱乐部的财务状况进行严格检查,财务指标异常的球队,很可能会影响到下赛季的参赛资格。

这种理性的经营管理模式,让德甲联赛一直处于稳步向上的发展状态,足球人才呈井喷之势,国家队几乎可以实现无缝换血,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得赶个“好年景”才能凑齐一个漂亮的阵容。当然,德国人的做法也不是没有任何缺点,比如勒夫执拗于无锋阵,结果整个德甲联赛已经很少能找到传统的中锋球员了,这让勒夫即便想在阵容里增加一个进攻支点,也已经是无人可用。

虽然管办分离是大势所趋,但也不是所有国家都采用这种模式,除了咱们都知道的某大国以外,意大利联赛现在还由足协掌管。虽然没分离,但意甲曾经打造出“小世界杯”的辉煌,而且在英超、西甲迅速崛起的情况下,仍在欧洲保持了多年的竞争力,之所以走向衰落,根本原因还是国内经济疲软以及投资环境的恶化所致。

其实,管办分离不分离,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联赛的管理者能否真正代表联赛的利益。意大利的联赛虽然仍由足协管理,但是他们的足协主席并非其他机构委派,而是由意大利球队投票选举产生,在制定政策时肯定要充分考虑联赛的利益,仅这一点,就比几乎只能执行命令的傀儡足协强出百倍。所以,管办分离不分离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必须把球队投资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单纯为了成绩而牺牲联赛的话,只能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