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全球力量 杭州「引爆」數字經濟

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特殊節點,今年我們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可以回溯歷史、總結經驗、激起共鳴、整裝再發。走出國門,置身全球市場,理性回望、親身感知亦是其中之一。

四十年來,杭州“走”向世界,走出了怎樣的軌跡與版圖?

與幾十年前的先行者們相比,現在“走出去”的杭州企業有了哪些新變化,遇到了哪些新問題?

面對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杭州企業的機遇與挑戰分別何在?

作為數字經濟的高地、創業創新的熱土,如今的杭州對於全球企業又有著怎樣的吸引力?

帶著這些問題,今年7-9月,市委外宣辦、市商務委聯合杭州日報、杭州電視臺分赴東非、中東、北美、東南亞等地,開展實地採訪,現場傾聽杭州企業“走出去”進行海外創業發展的故事,感受境外企業對於杭州的“熱情”與“嚮往”。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奮進新時代,改革再出發——‘一帶一路’上的杭州故事”大型新聞採訪活動系列報道。

這些故事,發生在世界各地,但每一個都很杭州。

拿起手機掃描二維碼,這幾乎已經成了我們絕大多數人每天都要重複很多遍的動作。相比傳統黑白格子的無序交錯,現在的不少二維碼顏色靚麗又各具造型,而這項給二維碼加上“美顏”的技術,也算是以色列初創企業Visualead的“成名作”。就在去年年底,這家擁有全球領先的視覺計算研發能力的以色列科技新貴被阿里巴巴收入麾下,並以此為基礎成立了“達摩院”以色列研發實驗室。

“走出去”擁抱全球頂尖的前沿科技,由合作、投資到收購,全方位、多角度地賦能杭州未來發展。錨定“數字經濟第一城”的目標,杭州如今正在廣納全球“智囊”、集聚全球力量,合力築起“第一城”的新高度。

探訪“達摩院”以色列實驗室:

拓展VR、AR應用,助推“城市大腦”建設

2017年的雲棲大會,帶著濃濃武俠氣息的“達摩院”橫空出世,馬雲花了近40分鐘向大家解釋這個號稱要“進行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的機構到底打算幹什麼。僅僅兩個月之後,“達摩院”以色列實驗室成立。此次境外採訪,我們便實地探訪了這個實驗室。

走進簡約科技風的實驗室,青灰色水泥牆上亮黃色的阿里巴巴標識格外搶眼。阿里巴巴以色列機器視覺實驗室負責人Itamar告訴記者,這裡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機器視覺技術,包括我們常說的VR、AR等技術,致力於幫助阿里巴巴生態系統裡的所有用戶體驗更先進的視覺系統。

“創立之初,Visualead就致力於提供能將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相連接的O2O產品和應用。2015年起O2O成了全球最熱門的話題,也正是在那一年,我們進入中國市場,在上海設立了辦公室,並且得到了阿里的投資,一起開展了‘碼上淘’等很多業務與應用的合作。”Itamar笑著用“take a marriage”(結婚)來形容幾個月前的那場源自良好合作的收購:2017年底,阿里巴巴斥資3000萬到5000萬美元收購了Visualead,並基於此次收購,在以色列特拉維夫成立了這個研發實驗室。

那麼,現在這個實驗室到底都在研究些什麼?Itamar給我們舉了幾個例子:比如你想搜索安吉麗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的相關視頻,通過與阿里雲的融合,實驗室研發的視頻理解技術,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優酷搜索解決方案;比如現在很多人在嘗試的3D視覺購物,實驗室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把相關商品整合至視頻中,使其成為網站的3D互動組件,改善消費者的在線購物體驗;再比如杭州人很熟悉的“城市大腦”,像是幫助在交通事故中更快速、容易、準確地進行車輛識別等,其研發也得益於這個實驗室的助推。

“當然,這些技術的研發也並不是單靠我們團隊本身,我們是和杭州阿里西溪園區團隊以及西雅圖辦公室等全球團隊合作進行的。你看,我們這個實驗室已經從最初的幾個人迅速擴展到超過二十人,並且還在繼續壯大。”指著已經略顯擁擠的辦公室,Itamar不無自豪地表示,現在全中國已經有超過6億部手機,正通過淘寶、天貓、釘釘等阿里旗下的各式平臺在使用經由Visualead研發的軟件工具包和相關技術應用。

高質量的“走出去”帶動“引進來”

全球智囊賦予杭州數字經濟更多想象

像阿里巴巴這樣瞄準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電子商務、軟件和信息服務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以及生物醫藥、智能安防、汽車製造等高新技術及高端裝備製造業,“走出去”開展境外投資、海外併購的杭企如今正越來越多。

來自杭州市商務委員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全市實現境外企業總投資額517.66億美元,境外企業中方投資額59.04億美元,同比增長230.8%,項目主要涉及汽車製造、芯片技術、軟件開發、安防產品、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基因測序、新能源等。

互為助力,相得益彰。事實上,近年來杭州以數字經濟、高新技術及高端裝備製造為特徵的產業優勢,在賦予企業高質量“走出去”強勁實力的同時,也正如磁石般的為杭州“再下一城”吸引全球資源、智慧和力量,反哺進而推動著杭州經濟繼續高質量發展。

近4年來,杭州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速22%,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25%,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預計今年可實現主營收入超萬億元。

錨定“數字經濟第一城”的目標,越來越多全球智囊正以不同方式、不同角度匯聚於杭,為這座城市打造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全國數字經濟理念和技術策源地、企業和人才集聚地、數字產業化發展引領地、產業數字化變革示範地、社會數字治理系統解決方案輸出地,提供更多的想象、譜寫更美的藍圖、鋪就更佳的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