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官不貪不腐,卻死於非命,臨終前他流淚說:看來是報應

對於人性,我們都會覺得特別複雜,我們會發現一個曾經的好人會做出一些令人驚悚的事情,無惡不作的的人有時也會展現出善良的一面,我們都不知道每個人在想些什麼,或許曾經的人會因為環境的改變來做出一些曾經不會做的事情,下面一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剛開始的的宅心仁厚到後來的為了升官不顧百姓死活,雖不是貪官也不腐敗,但是他要的則是百姓的命,從一個滿腔抱負的書生到現在腹黑的官員,期間經歷了怎樣的轉變,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下。

一清官不貪不腐,卻死於非命,臨終前他流淚說:看來是報應

陳兆棠的一生可以說是兩段截然不同的經歷,一個前半生是天堂派來的天使,後半生則是地獄來的惡魔,或許是因為環境的因素和自己的經歷導致了這樣的角色轉換,他的父親身居高位,自小他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就是一個文雅的書生,但是時運不濟每次科舉不中,在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的時候,他開始了一些性格上的轉變,最終他花重金買了一個官員,雖說是買的,但是很多事情都親力親為,替百姓打抱不平,但是他的母親在他我為官期間去世了,不得已之下辭官為母親守孝,那麼現在應該說是他性格的分水嶺,他開始改變了一些看法,守孝期結束後,他又花了重金買到一個官員,說明還是比較有錢的。但這一次雖然還是帶著當初的理想,但是一些東西已經迷惑了他的雙眼,他開始參與到剿匪的工作中,問題恰恰就出現在這兒,雖然他剿匪功績顯著,但是不擇手段的麻木讓人驚悚,抓到盜賊無論頭目大小,是否做過壞事,一律處死,更為過分的他還讓當地的財主參與剿匪,不然會有很重的懲罰,財主哪兒會有剿匪的能力,只能抓一些老弱病殘的村民充數,而他對於這些人的選擇依然是處死,這讓當地民生哀怨,這時候的他卻因為剿匪有功步步高昇,已經被權利矇蔽了雙眼,更加變本加厲不顧百姓的死活,開始變得殘暴,為禍一方。

一清官不貪不腐,卻死於非命,臨終前他流淚說:看來是報應

都再說陽光遲早會照亮黑暗,那麼陽光真的就來了,大清朝在革命軍的進攻下結束了它的統治,而這樣不得民心的張兆堂自然會被推到風口浪尖上,不出意外,當地民怨滔天,為了順應民意,革命軍選擇槍斃他,這位仁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報應來了,當初的他和現在的他我們完全可以說是兩個人,兩個不同世界上的人穿越時空來到了一個人身上,在權力的誘惑下沒能夠守住本心,忘了船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最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一清官不貪不腐,卻死於非命,臨終前他流淚說:看來是報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