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斑銅「水漂爐」,百聞不如一見!

為了尋找斑銅神奇技藝"水漂爐",我們特地去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會澤,帶大家一睹這項絕技的獨特魅力。

雲南斑銅“水漂爐”,百聞不如一見!

會澤,隸屬於雲南省曲靖市,從古至今都是著名的"銅都"、"錢王之鄉",擁有2000多年的銅文化史。

錢王之鄉·會澤

進入會澤,大街小巷都印刻著通文化的印記,歷史上車馬來往的興盛景象還可以在銅匠街窺得一斑。

雲南斑銅“水漂爐”,百聞不如一見!

這裡還有世界上最大的錢王"嘉靖通寶"。這枚保存完好的明朝開爐紀念幣,直徑58釐米,厚3.5裡面,重41.5千克,已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

銅的元素遍佈各處。會澤著名歷史人物唐繼堯的紀念像也由銅鑄而成。

天南絕藝·斑銅

歷史上銅的開採、冶煉、加工、京運,不僅使得會澤經濟鼎盛,還催生了斑銅這一雲南代表性金屬工藝。

雲南斑銅起始於會澤斑銅,因其工藝獨特,端莊厚重,斑駁絢麗,又有天南絕藝之稱,在清朝、明國時期名滿天下。

雲南斑銅“水漂爐”,百聞不如一見!

會澤的斑銅,歷史厚重,這裡不僅有傳承十三代的"張氏斑銅",也有斑銅新秀"銅寶齋",我們要找的"水漂爐"就藏於銅寶齋之中。

深藏不漏"銅寶齋"

"銅寶齋"創立於2001年,到現在已有17年的歷史。從外面看去,只是一座普通平凡的小樓,深入其中,卻別有洞天。

雲南斑銅“水漂爐”,百聞不如一見!

屬工藝大師馬永義的斑銅作品展列於大廳中,件件都是上乘之作,映照得整個空間金碧輝煌。

雲南斑銅“水漂爐”,百聞不如一見!

還有價比黃金的民國生斑斑銅香爐,這可是"銅寶齋"的鎮定之寶。

雲南斑銅“水漂爐”,百聞不如一見!

更別說乾隆年間的斑銅香爐,妥妥得珍貴文物,市面上更是絕無僅有。

雲南斑銅“水漂爐”,百聞不如一見!

百聞一見"水漂爐"

當然,最讓我們期待的是銅寶齋中藏著一件孤品斑銅"水漂爐"。幾公斤重的香爐放入水中,浮而不沉,清代進貢皇宮的稀奇珍品,讓人充滿遐想。那麼,神奇的水漂爐就究竟是什麼樣呢?接下來,我們一起見證。

雲南斑銅“水漂爐”,百聞不如一見!

看見香爐的腰部的一圈線了嗎?這條看似普通的一圈環形線條,蘊涵著十分"玄妙"的力量,將香爐平穩地放在在水面上,水線剛好與環形線吻合,不上不下,如船上的吃水線。

雲南斑銅“水漂爐”,百聞不如一見!

馬永義說,"香爐底部有三隻腳,口部有兩隻耳,只有在鍛打過程中,在讓香爐保持美感的同時,使各個部位都均勻平整,同時搭配好各個部位重量,才能讓銅製品漂浮在水面上,這個過程非常困難,需要力量與美觀的完美統一。"

雲南斑銅“水漂爐”,百聞不如一見!

見過"水漂爐",我們的會澤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但神奇的會澤,除了銅商文化,自然景觀更是讓人流連忘返,有機會我們再一起"遨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