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江:久立靠「四個字」成爲全球不鏽鋼管業領頭羊

文|《浙商》全媒體主筆 姚恩育

湖州,鎮西。

青山低畫浦,綠樹涼蔭濃。

這是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江南水鄉小鎮,但,它在中國乃至世界不鏽鋼管行業內卻享有赫赫聲名。這裡走出了一家中國製造業中的明星企業——久立集團。

2018年,久立集團走進第31個年頭。久立和其創始人周志江是改革開放進程的見證者,久立的故事也可算是一部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教材書。

如果不看工牌,你根本沒法從久立的員工中找出周志江來。這個看起來並不高大的男人,穿著和員工一樣的工作服,比起在外應酬,他更喜歡在員工食堂排隊打飯。30多年來,他保持著創業之初的一貫作風:他的辦公室有個小小的電熱爐,因為加班錯過飯點時,打一份飯加點鹹菜,在爐子上熱一熱,就是一頓美餐。

這是周志江的日常。

但正是在他手中,久立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特殊)不鏽鋼管企業,不鏽鋼管單項銷量排名世界前三位。

周志江:久立靠“四個字”成為全球不鏽鋼管業領頭羊

▲周志江(資料圖)

1

從危機到生機

說起來,我創業的過程比久立的歷史還要長一點。第一次“創業”是1982年,我33歲。

當時我在湖州磁性材料廠工作,這是個鄉鎮企業,有70多個工人,年銷售額才13萬元,連續三年虧損,嚴重資不抵債。那年的11月底,我被任命為廠長,算是臨危受命。

我覺得這個廠當時的主要問題是技術和產品質量不行,產品賣不動,所以我新官上任,經常到各地去邀請技術骨幹來加盟。1983年春節前,我去江西出差,回到廠裡一看,一場大雪把主廠房給壓塌了。

當時廠里人心惶惶,工人回家了,副廠長辭職了,還有各種流言,都說房倒了,人散了,廠辦不下去了。

我咬了咬牙,找到駐上海的銷售員老毛,讓他想辦法一定要在春節前收回1萬元貨款。我心裡想著,無論如何要在春節前先把工人的工資發掉,把人心穩住,廠房塌了,但只要人心不散,工廠還得辦下去。到了臘月廿六,能幹的老毛終於拿到了錢。我高興極了,馬上挨家挨戶去發工資。

可能是這個做法起到了效果,春節過後,大部分的工人都回來了,這讓我心裡感到特別欣慰。我們先修復了廠房,之後迅速恢復了生產。我也對工廠管理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當年企業就起死回升,扭虧為盈,第一年實現利潤3.6萬元,第二年盈利8萬元。此後幾乎每年都以翻一番的速度在增長。等到我離開這個廠時,廠裡的年銷售額已經有300多萬元,利潤30多萬元。

1986年,我被鄉政府任命為鄉工業公司經理,負責管理全鄉的工業企業。期間,我出去引進投資項目時,發現不鏽鋼管項目前景光明,就打算從此著手。

1987年,我辭去了鄉工業公司經理的職位,開始籌建湖州金屬型材廠。這一年,我們以鄉鎮企業的名義從上海電子材料公司引進風險投資50萬元,在湖州當地配套貸款95萬元,以此起家。

1988年,企業建成投產。然而一投產,我們就遇到了當時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嚴厲”的宏觀調控,緊縮銀根,企業貸款困難。像我們這樣剛建成的企業,銀行更不肯貸款給我們了。我們沒有錢買原料,一開工就面臨著停產,企業可以說是徘徊在生死邊緣。

我當時一咬牙,抱著碰運氣的想法,打算向政府求助。我去市政府大院找當時分管農業的領導,正好看到當時的湖州市市長葛聖平。我大著膽子走進他的辦公室,簡要反映了我們這個項目的發展前景和現在遇到的困難。葛市長根本不認識我,但他耐心聽完了我的話,而且馬上理解了我們的困難。他當場為我們寫了一張條子,我還記得寫的是:“丁文賁(當時的市財政局局長),企業需要資金,請財政局酌情考慮。”

隨後,我們得到了市財政局的支持,借到了50萬元。有了錢,我們馬上開工做訂單。這就像是一場及時雨,這筆錢對我們來說,不僅僅幫助我們渡過了最初的資金難關,延續了企業的生命,更為企業的發展提振了人心,打開了市場。

這些事情現在講起來輕描淡寫,不過在當時,卻事關企業存亡。當時企業剛剛起步,就像小嬰兒,可能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會夭折。一方面自己努力,一方面也靠政府營造良好的環境支持,我們才能生存下來,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2

從“25999”到“久立”

1992年,我在從深圳回來的飛機上,看到了《深圳特區報》上刊登的鄧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當時我就感覺,屬於我們鄉鎮企業的新時代來臨了。我至今還保存著刊有南方談話的那一份報紙,上面提到的“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打破姓資姓社,肯定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等話語讓我記憶猶新。這對我們企業家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當年,我們廠挺過了最初三年的虧損,實現了320萬元的利潤,還清了貸款。

說起來,我還做過一件“驚天動地”的事,就是給廠裡裝電話。當時,我們湖州金屬型材廠一部電話都沒有,業務往來的電話全靠鎮西鄉政府總機轉接,經常半天都接不通。對外省的業務主要靠電報,往往是隔天才能送到。

當時我們有個蘭州客戶,有一個週五,他給我發了份電報,問我們能不能接一個訂單,要求週六前給回覆,結果我到第二週的週一才收到電報,一筆大訂單就這麼“丟”了。

這件事讓我下定決心要給廠裡裝臺電話機,當時的程控電話價格很高,10萬元一部,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個天文數字。不過想了想丟掉的業務,我狠了狠心,堅決要裝。

在選號碼時,我選了比較好記的“25999”這個號碼。正是靠著這部電話,後來我們的業務來往很順暢。後來企業改名的時候,想了很多名字,最後從電話號碼上想到了“久立”這個名字。“25999”不僅是我們的幸運號碼,也成了企業名字的由來。

周志江:久立靠“四個字”成為全球不鏽鋼管業領頭羊

3

從多元化到專業化

1999年,我們兼併了湖州的老牌國有企業湖州鋼鐵廠,並且接收了他們的工人,企業負擔一下子加重了。

當時,因為公司發展很快,我們跟很多企業一樣搞起了多元化經營,旗下擁有防火電纜、硅微粉、防盜窗、航空用品等多個產業。

但兼併湖州鋼鐵廠後遇到的問題,讓我覺得同時做好幾項業務非常消耗精力,也體現不出企業的真正優勢。為此,我們企業內部產生了激烈的爭論,也請杭州一所大學的教授做了戰略規劃。專家也建議做減法,從多元化改走專業化發展道路,做強做專不鏽鋼管業。

經過通盤考慮,我決定調整方向,逐步退出非鋼產業。我們花了三年時間,對企業進行了大調整,關閉了航空用品廠和拉絲廠,賣掉了電纜廠和新鄉鎂業,送掉了鐵佛防盜門和硅微粉廠,集中精力做不鏽鋼管。

久立耐火電纜公司的轉讓引起的爭議最多。這個項目已經培育了十多年,有國內最大的防火電纜生產基地,生產規模居國內領先地位,市場佔有率達70%以上,年銷售額達1億多元,利潤有1200多萬元。這個轉讓,很多人都不理解。不過現在轉頭看看,當時還是應該這麼做的:只有做專,才有能力在一個產業做精,才有可能做強。

周志江:久立靠“四個字”成為全球不鏽鋼管業領頭羊

通過做“減法”,我們把資源集中到了主業上。2002年,企業走出了困境。

那一年,鑑於新的市場發展形勢,我們把產品定位為“長特優,高精尖”,專注做不鏽鋼管。這對我們的裝備工藝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考察了市場後,我打算引進3500噸熱擠壓機。

熱擠壓工藝在當時屬於世界先進技術,它克服了以往工藝的種種弊端,幾乎可以生產滿足各行各業、不同品種、不同要求的高品質不鏽鋼、高合金鋼及特種合金的管(型)材的製造要求。不過,當時中國只有一家國有企業有一臺這樣的機器。對我們民營企業而言,如果決定投資,金額非常大,技術要求也很高,我們的工程技術人員相對而言較缺乏。一旦不成功,企業將面臨倒閉的境地。到底要不要上,我們內部也有很多爭論。

2004年,經過深入調研,反覆認證,我們終於做出了投入3億多元資金引進3500噸熱擠壓機的決定。2006年10月18日,擠壓機熱試成功,順利投產。這在行業內是一件轟動的大事,被列為2006中國不鏽鋼行業的10件大事之一。

這也是久立發展史上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先進的裝備引入,為我們久立不鏽鋼管做強做大,做“長特優、高精尖”打下了基礎。

這兩年,隨著持續的技術創新,我們已經成為世界不鏽鋼管銷售量前列的行業領頭羊。現在,久立要做的是持續開發高端產品,為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所需要的新材料國產化作貢獻。

我們已經連續創造了多個行業中的“第一”,有9項替代進口產品,包括核電蒸發器傳熱管、超超臨界火電高壓鍋爐管、LNG低溫耐腐蝕油井管等產品。2017年,集團公司營業收入達132億元。

4

專注、誠信方能“久立”

久立發展了這麼多年,我認為專業化是關鍵。被行業認可需要質量和品牌,這些都需要時間來證明。

誠信和質量,是企業的立身之本。講求誠信,重視質量,使得用戶、供應商、市場和各級政府信賴我們,幫助我們渡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也為我們打開了國際市場,獲得殼牌、美孚、阿美、中石化、國家核電等世界500強企業的認可。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從貧窮落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民營企業原來是經濟的補充,現在成了半壁江山,在浙江省,民營經濟更是經濟發展的主體,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為這樣的發展成就感到無比驕傲。

我是1984年入黨的,你看我胸前掛著黨徽。我常教育子女,珍惜今天,繼續奮鬥,愛國、愛崗、敬業。不過,我們的下一代面臨的競爭情況與我們當年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我們只要埋頭苦幹就可以了,但新一代的企業管理者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看到未來的需求,發現潛在的市場。

我也很期待新一代的企業家們,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中起到更多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