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錢樹」變「拖油瓶」 上市公司甩手「燙手山芋」互金業務

上市公司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態度在悄然轉變。先後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悄然終止了投資互聯網金融業務,開始撤離該行業。

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上市公司涉足互聯網金融業務連年上升,從最初(2011年)的3家,上升到2015年的31家。而到了2017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對P2P的態度由熱轉涼,僅有3家上市系平臺上線,且全部集中在第一季度。


“搖錢樹”變“拖油瓶” 上市公司甩手“燙手山芋”互金業務

近日,輕紡城(600790.SH)亦發佈公告稱,因P2P行業環境和監管形勢發生較大變化,決定終止投資設立互聯網金融服務公司。

輕紡城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投資最早始於2015年,彼時的公告內容顯示,擬5000萬元獨資設立紹興中國輕紡城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並由後者牽頭設立互聯網金融服務公司,從事P2P網貸業務等。

輕紡城董秘張偉夫對記者表示,終止投資主要出於兩方面原因:其一是目前的市場環境變化較大,在此時開展業務並不合適;其次是在設立之初考慮尋找有經驗的公司合作進行互金業務,但一直沒有特別合適的公司,經研究後決定終止。

有互金平臺從業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2018年上半年,由於行業環境出現變化,已有上市公司所投互金平臺出現逾期,或業務受到影響,導致了上市公司利潤出現虧損,停止該業務是出於及時止損的考慮。

態度由熱變冷

公開信息顯示,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建於1993年3月。1997年2月,“輕紡城”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流通,曾被譽為“中國專業批發市場第一股”,旗下主要資產包括中國輕紡城市場、中國輕紡城國際物流中心,主營業務來自於市場和倉儲的租賃業務。

輕紡城8月29日公佈的2018年中報顯示,其營業收入4.68億元,同比增長1.05%;其中市場租賃收入3.64億元,倉儲租賃收入0.4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7億元,同比下降6.73%。

據記者瞭解,輕紡城初次涉足金融領域是在2007年,註冊資本金9000萬元,成立浙江中輕擔保有限公司,為融資性擔保公司。根據公司官網信息,該公司主要為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個人提供信用擔保服務。在業務的發展過程中,創新了銀政投項目、小微企業貸款項目,兩年期擔保業務等擔保品種,為客戶融資提供了不同的渠道和方式。


“搖錢樹”變“拖油瓶” 上市公司甩手“燙手山芋”互金業務



浙江中輕擔保有限公司在中國輕紡城市場中的商戶中有一定知名度,商戶在進行貨物資金週轉時,部分商戶會選擇通過它借款。

2015年,輕紡城開始探路互聯網金融。這一年,互聯網金融行業處在高速發展期,各類資本進入該行業,有多家上市公司通過收購或者出資設立等方式涉足互聯網金融行業。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產品與投資研究中心主任宋國良認為,上市公司介入P2P還是希望趕上風口,想拓展新興領域。2014年和2015年,從產業發展角度看,互聯網金融開始了火爆的局面。

輕紡城2015年8月17日發佈的公告顯示,“擬獨資設立紹興中國輕紡城金融投資有限公司,在金融投資公司設立後,將以此為平臺對公司金融資產進行整合,並由金融投資公司牽頭組建互聯網金融服務公司。”

回顧2015年決定涉足互金業務,張偉夫表示,公司的現金流比較好,一直在考慮做一些適當的對外投資,而2015年的互金行業環境比較好,此外也是希望通過互金的形式,為輕紡城的兩萬多市場經營商戶提供短期的融資服務。考慮以上原因,公司在2015年決定涉足互金業務。張偉夫表示,目前輕紡城旗下的擔保公司,也是為兩萬多市場商戶提供服務。

而輕紡城的最新公告稱,“截止到目前,公司已完成獨資設立紹興中國輕紡城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工商註冊登記工作,註冊資本金尚未繳付;互聯網金融服務公司尚未設立。公告稱,上述2015年董事會決議後,P2P行業環境和監管形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出於決策審慎原則考慮,公司決定終止投資設立互聯網金融服務公司。”

事實上,上市公司對涉足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態度,在此之前已經悄然發生轉變。

另一曾經投資多家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上市公司漢鼎宇佑(300300.SZ)也在此前陸續出清其所投的互聯網金融業務。


“搖錢樹”變“拖油瓶” 上市公司甩手“燙手山芋”互金業務



2018年6月7日,漢鼎宇佑宣佈終止“基於智慧城市的消費金融平臺”項目和“基於智能技術的新商業運營項目之體驗式商業”項目,結餘募集資金1.9億元用於永久補充流動資金。根據公告,兩個項目目前累計已投入資金近9484萬元,計劃投入高達5.7億元。

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在上市公司涉足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企業中,上線於2011年的有3家,2012年有5家,2013年有11家,2014年有30家,2015年有31家。而到了2017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對P2P的態度由熱轉涼,僅有3家上市系平臺上線,且全部集中在第一季度。

業績恐受連累

曾經有多家上市公司希望通過佈局互聯網金融平臺,藉以提振股價,收購互聯網金融平臺成為上市公司的“搖錢樹”。但隨著行業環境和監管政策變化,對上市公司來說,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始成為“燙手山芋”。

根據近期熊貓金控(600599.SH)發佈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收1.53億元,同比下降29.79%,淨利潤為302.88萬元,同比下降67.66%。財報稱,上半年營業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處置子公司導致納入合併範圍的營業收入大幅減少。

9月14日,熊貓金控發佈公告,將所持有的湖南銀港諮詢管理有限公司(即網貸平臺“熊貓金庫”運營主體)70%股權轉讓給上市公司實控人趙偉平,轉讓價格5712.3萬元。

對於選擇在此時機剝離熊貓金庫,趙偉平公開稱,受讓熊貓金庫70%的股份後,加強了其與熊貓金庫的法律關係,其將出任熊貓金庫的總經理,此舉是為了確保所有投資人的投資沒有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告並未透露熊貓金控旗下另一家全資網貸平臺“銀湖網”未來的相關計劃。不過,銀湖網與熊貓金庫均曾出現逾期,趙偉平曾表示,“公司已經用了四五個億解決壞賬問題...做事某種程度上需要靠運氣,而原本收購的預期回報或可達到在一二十個億。”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目前涉及互聯網金融業務,或將對股價造成反向作用。因為互聯網金融業務如果出現問題,對於整個上市公司的品牌均將產生明顯影響,如果嚴重甚至會引起股價的波動。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會動用部分資金對旗下平臺進行“輸血式”搶救,這對於上市公司的業績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目前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退出互聯網金融行業,或者減少在這個行業的佈局,主要是因為在整個互金行業政策從嚴,市場環境產生變化,上市公司對於該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保持謹慎態度。

另外,對於互聯網金融平臺來說,合規成本不斷增加,增加了上市公司改善經營業績的難度,可能出現的負面信息也影響上市公司的品牌甚至導致股價的波動,這些變化都背離了上市公司進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