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剛倒下 下一個是誰

姚刚倒下 下一个是谁

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嚴重違紀 資料圖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席姚剛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姚剛簡歷

1962年5月出生,漢族,山西文水人,經濟學博士。

1993年起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期貨監管部副主任、主任;1999年任國泰君安證券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2002年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監管部主任;2004年7月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助理、黨委委員兼發行監管部主任;2008年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黨委委員。

姚剛曾掌控A股市場IPO發審大權13年之久,一度被業內戲稱“發審皇帝”。而其中深淺,怎麼說呢,在擬上市公司高管以及券商投行人士心目中,管理發審者如日中天,鋒芒不可正視。

腐敗是權力行為。因此反腐首先是反對公權力濫用。濫用路徑差不多可用“一直優秀—一朝掌權—一念之差”來形容。

把公共資本變成權貴資本

權貴資本也被稱為裙帶資本。腐敗除了直接買賣,也漸漸生成許多盤根錯節、根深蒂固、幫派甚眾的團體。其路徑大約是“一人得道--一衣帶水—一馬平川”。

證監會一個處級幹部劉書帆,幫助上市公司通過定增審核、獲取內幕消息進行股市交易,獲得賄款和股市收益上千萬元。

權力與資本合謀,再發展出隊伍,威力往往無法想象。

姚刚倒下 下一个是谁

徐翔被捕 資料圖

這其中,就有一種極其特殊的人物,叫做“白大褂”,對不起,是“白手套”。

有個叫徐翔的人。資產增值一日千里,三年間總管理規模超過70億元。旗下的五隻管理型產品曾經同時實現20%以上正收益,同時排前十名。大幅度跑贏市場及同類產品。

比如有些基金,其盈利能力令人歎為觀止。

不止一家媒體提及李量與姚剛等人,與令氏家族的基金有關,投資的上市公司總是能夠上市,並取得高額回報。在創業板井噴的年代,令完成控制的私募基金匯金立方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匯金立方在創業板開板前一年成立,有著奇高的pre-IPO命中率。據統計,匯金立方投資過7家公司,這7家公司均快速在A股上市,其中6家都在創業板。而在此階段,李量正就職於證監會創業板發行部。

媒體傳言,姚剛與北大方正總裁李友存在北大醫療股票代持等違規行為,2015年年初,在證監會位高權重的姚剛則被認為是李友在監管層的“盟友”。《財經網》消息稱,李友借錢給姚剛的兒子姚亮,用於購買方正證券3000萬股股票;通過他們控制的成都華鼎公司,借錢給姚剛下屬李量,用於購買北大醫藥2000萬股股票。姚亮及李量因此獲得鉅額收益。

無論是李友、還是其對手郭家貴,在中國的證券市場盤踞的一股又一股力量,這些家族的財富與權力令人瞠目結舌,如果制度不變,沒有姚剛也有張剛,沒有李友也有李朋。

將中國資本變成外國資本

腐敗也不限於資本的本國流轉。與外國機構等相勾連,各得其所,也是一種方式。“一丘之貉—一鳥二石—一鳴驚人”是其路徑。

在數月前的股市大震盪中,或隱或現一些大機構。這些機構做空手法極為隱蔽專業。相對於第一次經歷槓桿牛市的A股來說,這些資金對時間點、工具組合、輿論操控、心理預期把握都爛熟於心,資金經驗豐富、實力強大、準備充分,且對政府的強力反擊毫不手軟。

而現如今為止的調查中,發現背後有非正常海外資金和海外機構的介入。

此前,業界普遍表示,受境外投資額度等的限制,國際機構做空中國股市力量極其有限。然而,據悉,除了通過正常的QFII、RQFII以及滬港通等渠道直接投資中國股市外,也不乏一些隱蔽操控的途徑:有地下渠道的。有些國際對沖基金通可過地下錢莊,轉移資金;有暗度陳倉的。借用其他機構的QFII和RQFII額度投資中國股市,據悉在香港成為國際投行界中常用的手法;有遊走黑白的。主要使用海外資金規避監管流入境內,可以突破正常額度限制,並利用國內股票賬戶管理的漏洞;也有明修棧道的。如與中資金融機構合作設立基金公司,但完全把持基金運營。

結果,有些“救市主力”變成了“搬運苦力”,這邊在塌方,那邊還在挖牆角。

國家是利益的共生體,因此和外國資本合作搗鬼,往往結果特別兇險。

金融反腐到底反什麼?

公權力的濫用致使潛規則盛行。你想要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勤勉努力之心獲得自己應有的成果,偏偏就變成不可以。本來你應該可以過的門檻,過不了。本來不能過的標準,他過了。

如果將利益輸送作為對個人能力的衡量標準,你的生活還有什麼確定性?人民的幸福保障還怎麼能夠獲得?所有人都在灰色地帶摸索黑色經驗,社會能夠保持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嗎?

社會財富被霸佔和壟斷,廣大的非權貴通過勤勞和智慧獲得財富的出路在哪兒?社會階層和代次的合理流通渠道就會被堵塞。社會發展的基礎活力被破壞,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何在?

證監會人事變動,已經牽涉到舊秩序的整肅,與新秩序的建立。

到目前為止被“清洗”的人員如下:

9月16日,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接受調查;

8月25日,證監會發行部三處處長劉書帆涉嫌內幕交易、偽造公文印章,被公安機關要求協助調查。

同月,離職人員歐陽某涉嫌內幕交易、偽造公文印章,已被公安機關要求協助調查。

6月23日,證監會微博刊載,證監會發行部處長李志玲被開除,其配偶違規買賣股票。2014年12月1日,中國證監會網站消息,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局長李量涉嫌違法違紀,正接受組織調查。

回溯到2004年,證監會發審委工作處副處長王小石被西城區檢察院帶走

從上述名單看,現行發行制度本身已成為斂財機器。

多數證監會落馬的官員與發行尤其是創業板發行有關。一個市場以融資為主要目標、成本可以忽略不計,上市相當於取得通向金山的鑰匙,租金可想而知。創業板惹人關注,是因為創業板除了硬性財務指標外,可以在創新的名義下進行多種操作,怎麼解讀都不錯。

至於張育軍,曾執掌深交所8年時間,在任上籌建起創業板,隨後轉任上交所總經理。

並不奇怪,姚剛先生自2004年起升任證監會助理之後並同時兼任發行部主任,2008年其正式升任證監會副主席,負責籌備創業板。

《21世紀經濟報道》披露,2012年分工調整,發行部和創業板部歸屬了姚剛分管,張育軍分管基金部和機構部,這幾個部門是證監會最具實權的核心部門。今年4月開始,姚剛不再分管有關發行工作,而接替他的則是證監會主席助理黃煒。

尋租租金有多高?

從一個案例就可見端倪,上一次IPO重啟,1月9日,奧賽康老股轉讓募集資金近32億元,遠高於新股募集金額7.84億元,一個新規就可以平空獲得32億元。此舉荒唐到激發眾怒,未能成行。

上市可以一言萬金,審批也可以一條萬金,通過市場資金挪騰,鉅額財富被攫取洗白。資金市場的財富轉移能力是難以想像的,恐怕以百萬元為單位都是不入眼的小數字。

股票市場進行的制度性改革,從審核制改為註冊制,從根本上縮小權力與制度尋租空間。

11月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宣佈重啟因股災而停止的IPO,突出發行審核重點,調整發行監管方式,嚴格執行證券法規定的發行條件,將審慎監管條件改為信息披露要求;2000萬股以下的小盤股取消詢價環節,直接上網定價;證監會將修訂IPO辦法,督促交易所、券商和登記公司技術改造。為了強化中介機構責任,將建立保薦機構先行賠付制度。

取消限價、詢價等措施是第一步。有關部門變相承認發行權力過度膨脹導致不可節制的腐敗,希望註冊制挽救原有發行體系信用。不可否認,發行發審仍然手握重權,在中國這個信用不彰的初級市場不可能徹底廢除審批,我們可以預料券商與公司之間的價格勾兌,別忘記,當初正是為了抑制價格勾兌、財富掠奪才有了審批,現在取消審批,不能指望券商與公司一夜之間成為道德完人,就像官員不是道德家一樣。

最好的辦法是讓市場化的主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比如券商為所保薦、輔導的公司負責,這一負責不能空口說白話,而是讓這些市場主體拿出真金白銀,只有進行財富抵押,這些公司才能感覺錐心的痛苦,重啟IPO設計保薦中介機構的造假先行賠付機制就是基於這一邏輯。

另一箇中國特色的問題橫亙在眼前,絕大部分券商是國有企業,懲罰券商出錢對高管無影響,只是政府從左口袋倒到右口袋的遊戲,或者是政府出錢給投資者。懲罰上市公司,懲罰的是全體投資人,而對操縱者沒有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