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瓷40年:從鍋台到廳堂 從貼牌到創牌

作為日用瓷生產和出口大國,改革開放40年來,出口產品的變化也見證了整個日用陶瓷產業的鉅變:40年前,賣的是“塊八毛”的低端貼牌產品;40年後,中國製造的高端自主品牌茶杯,已經賣到了數百元。國產日用瓷的生產工藝、花色品種、產品質量等方面均有了顯著提升。


日用瓷40年:從鍋臺到廳堂 從貼牌到創牌

40年來,我國日用陶瓷行業堅守品質,不斷創新,踏踏實實地走出了一條中國日用陶瓷的復興之路。

從貼牌到自主品牌

誰能想到,很多年以來,一個有著8千多年曆史的陶瓷大國出產的日用瓷產品,唯一能被人叫出的名字只是"中國",自主品牌鳳毛麟角。

40年前,改革的春風也吹拂到日用陶瓷行業,隨之而來的,是這個行業的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大量新技術、新設備和新產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企業也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全行業一派生機盎然。出口貿易也水漲船高,日用瓷成為輕工重點出口商品之一,為國家賺得了鉅額外匯。

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全球七成的日用瓷都是中國製造。據山東淄博華光陶瓷集團董事長蘇同強回憶,當時,在美國機場、酒店的禮品店裡,平均每三個咖啡杯,就有一個是華光生產的。人們熟知的雀巢、星巴克、宜家、迪士尼咖啡杯生產商就是華光。

雖然數量值得點贊,但背後的問題也非常突出: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貼牌生產,沒有自主品牌,價格也低得驚人:一隻陶瓷杯出口的售價僅為兩三元。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中國日用瓷企業集體覺悟了:不僅要走出去,還要帶著自主品牌走出去。不僅要做大,還要做強、做精,而求強的精髓便是提高自主創新與品牌經營的能力,把經營管理和市場競爭的目標定位在創中國第一品牌、世界陶瓷知名品牌上。

在相關政策和機構的推動下,一直"認產區"的中國日用瓷行業,湧現出一批批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品牌。如江西景德鎮的紅葉、福建冠福、山東華光和銀鳳、廣西三環、湖南華聯、江蘇玉泉、廣東長城和永豐源等。

2017年舉行的當代青瓷美學藝術研討會上,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理事長杜同和表示,中國陶瓷業要邁向中高端水平,價值分佈需從製造環節向服務環節轉移,產品研發、品牌銷售等服務性活動將越發重要,這也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中國要從陶瓷大國成為陶瓷強國,“代工”“貼牌”行不通。做好自主品牌,在國際中高端市場上站穩腳跟,是必經之路。

創新與標準化建設比翼齊飛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名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日用陶瓷行業迅速發展,陶瓷企業遍佈全國。由江西省景德鎮、河北唐山、邯鄲、山東淄博、江蘇宜興、湖南醴陵、福建德化、廣東佛山、湛江、汕頭、潮洲、遼寧海城等重點陶瓷產區構成的生產網絡已經成型;陶瓷研究所、設計院、大專院校與陶瓷裝備製造、裝飾材料製造等專業工廠也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業。

傳統的日用陶瓷行業引進了國外先進的制瓷技術和裝備,使許多產區、企業的生產進一步現代化、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出口創匯增加,我國日用陶瓷工業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縮小。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到12月,中國出口陶瓷產品2343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0.1%;而同期中國陶瓷出口產品金額為19249612千美元,同比增長5.4%。

量減價升,是我國陶瓷做強做精最有利的佐證。

生產方式方面,我國日用陶瓷的生產原料已基本採用機械加工,並已開始逐漸做到原料的標準化、專業化、商業化;成型工藝也由手工拉坯和刀壓轉變為壓力注漿成型、靜壓成型;乾燥方式已逐步普及鏈式乾燥並引入遠紅外乾燥等新工藝;燒成方式已基本普及隧道窯、間歇式梭式窯,並已建成多條高溫快燒輥道窯;燃料也從過去的松柴、煤、重油轉變為如今普遍使用液的化氣、天然氣;裝飾工藝也從手工彩繪、釉上貼花紙變為釉上、釉下貼花紙和釉中彩。

自1979年開始,我國日用陶瓷行業突破了國家集中統一計劃經濟的管理體制,轉型到市場經濟,尤其是近十幾年來,我國的日用陶瓷行業逐步過渡到市場經濟類型的行業管理,在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和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的指導和宏觀協調下,整個日用陶瓷行業正朝著原料標準化、燃料潔淨化、輔助材料專業化、生產過程現代化、產品高檔化的方向發展。技術改造和科技攻關依然在國家科技部、發改委等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繼續得到大力扶持;另一方面,資金的籌措和注入也呈現多元化、多渠道化趨勢;合資企業和民營大型日用陶瓷大中型企業也加大了技改和科技攻關的投入,呈現出"百花爭豔"的可喜局面。

從賣產品到賣文化

在消費升級大潮下,消費者對日用陶瓷不僅有實用性的要求,也有藝術性審美要求。

調查顯示,內銷日用陶瓷需求市場出現了以下幾點顯著變化:一是粗瓷和質量差的細瓷滯銷,中檔細瓷行銷。目前,從城市到農村,家庭餐桌上很少見到粗碗或破碗;一般家庭基本上都有一套以上的"當家碗""當家茶具"。二是套裝餐、茶具和酒具供不應求,用戶開始講究產品包裝。

業內人士認為,從國內外兩個市場來看,我國日用陶瓷行業目前已進入重要的調整提高期。日用瓷企業對應不同消費人群開發了不同瓷種。賓館和餐館青睞厚胎瓷和強化瓷;中檔瓷在大眾市場銷量最大,品種花色趨向多樣化,追求迴歸自然,返樸歸真的格調;花色考究、瓷質細膩的高檔瓷更受女性歡迎;骨灰瓷、高石英瓷等高檔瓷種更受高端消費者青睞;禮品瓷包裝更勝一籌。

改革開放40年來,日用陶瓷在人們心中地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日用瓷就是"鍋碗瓢勺",用草繩捆著賣。後來,在超市貨架上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富有設計理念的日用陶瓷出現在高檔商場裡,一套精美的陶瓷餐具價位幾千上萬,既有藝術欣賞價值又實用。一些日用陶瓷也被作為裝飾品擺在家裡,體現主人的生活品位和文化修養。

大眾消費者開始更加註重日用瓷的藝術性,與此同時,藝術陶瓷也更注重實用化。兩類陶瓷拼配交相輝映,實現了有益互惠。(記者 張麗娜)

轉自:消費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