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時間和我們

铁凝:时间和我们

時間和我們

——在第四屆韓中日東亞文學論壇上的演講

鐵凝

各位來賓,朋友們:

大家好!

十年前的這個豐碩的季節,首屆東亞三國文學論壇在首爾舉行。十年後的今天,第四屆韓中日東亞文學論壇再次來到首爾。十年前,參加論壇的三國作家們彼此尚屬陌生;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重逢時, 我們熟稔的目光和神情都在告訴對方:感謝時間,讓我們已經認識了這麼久。

我在這時想起了中國一句老話:“十年樹木”。這句話出自中國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管仲,意思是一株樹苗長成大樹需十年時間,更指樹木成林的不容易。“樹”在這裡作動詞用,說的是養育和培植。東亞文學論壇走過了十年的時光,在所有參與者的共同努力下,這棵關於文學的論壇小樹已成長為健康的大樹。如果可以把論壇的每一位作家比作一棵獨立的文學之樹,正是你們的集結,也使這論壇成為文學之林。而每一次論壇不斷有新的作家加入,一株株挺拔、峻朗的新生之樹和大家比肩而立,更使這文學之林變得格外富有朝氣和活力。

在文學之林裡,一棵獨立的樹非要和另一棵獨立的樹打招呼不可麼?我們可以靜默地佇立著,我們的心事也不盡相同甚至相反。然而總有風舞動樹的枝條,樹們有時也需要喧鬧和走動。論壇為文學之林創造著暫停靜默、集結交流的時間,時間培育了三國作家從試探漸漸走向有話要談。

時間可以磨損很多東西,比如愛恨情仇。時間也能夠塑造很多東西,比如讓美變成痛苦所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讓代際間的隔膜和不屑成為相互凝視與和解,乃至相互的鼓舞。

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對我講了他經歷的一件事:兩個月前,他的女兒滿18歲了。18歲是一個人重要的生命節點,女兒還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學。在女兒生日之前,父親問女兒要什麼生日禮物。女兒說,只想要生日那天父親和她一起去紋身店刺青。我的朋友一時沒聽明白,問女兒說是要我陪你去?女兒說,是我們兩人一起去,你當然也要紋身啊。女兒的請求讓做父親的吃驚並且為難,首先他沒想到看上去文靜的女兒有刺青的願望,其次他沒想到女兒要他也去刺青。他說他要考慮一個晚上。

我的這位朋友在個人事業上可以說是成功的,白手起家做實業,歷盡艱辛。他曾向我坦言二十年來幾乎沒有完整時間照顧過家庭,稍有空餘他會堅持運動,他酷愛爬山,卻從來不帶孩子。他甚至經常忘記女兒的樣子。在這個晚上,他開始鄭重考慮女兒的請求,他覺得這請求其實是帶有挑釁性的試探的,也還有幾分刻薄。他50歲已過,從未想過用紋身來獲得身體和精神的愉悅,但是女兒那挑釁刺激了他內心深處的內疚感和探索欲,在覺得女兒荒唐的同時,他忽然看見了女兒身上的自己,從前的自己。當他的事業從最艱難起步時,不也充滿了探索、叛逆、不服輸麼。他決定答應女兒。第二天他對女兒講了自己的決定,這次輪到女兒吃驚了,她沒有打算父親當真會答應她的要求,她提出刺青除了挑釁,還有引起父親對自己特別注意的心理吧,她要的其實是父親的“退堂鼓”。她提醒父親說,那你的員工會怎麼看你呢?父親說,我已經決定的事,不會輕易改變。

於是父女二人開始研究紋身的位置和內容。他們先商量了位置,確定在腳踝偏上,按中國人“男左女右”習慣,父親在左腳外側腳踝,女兒在右腳外側腳踝。接著他們說出了各自紋身的內容。女兒說,她要紋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化學式:C8H1102N 。她就要離開家了,她希望自己有長久的快樂。父親說,那一年他攀上了珠穆朗瑪峰,他準備紋北極點、珠峰和南極點的地理座標。生日那天,父女二人來到女兒預先選好的刺青館,在紋身師的引導下,分別進了紋身室開始了他們的刺青。父親這裡,紋身師照例先詢問客人是否改變了想法,現在改變還來得及。父親表示他不改主意。隔壁的女兒卻給父親發微信說她稍微改變了一點想法,她不想紋多巴胺化學式了,她想紋摩爾斯電碼。這邊的父親一面請紋身師開始工作,一面微信問女兒為什麼。女兒說摩爾斯電碼更簡單,時間不會太長,也不會太疼。這邊的父親問摩爾斯電碼的內容,隔壁的女兒說“等待”,併發來圖形“·―···”。父親並不懂摩爾斯電碼,這個表示“等待”的電碼圖形的確十分簡單,看上去類似於標點符號裡的刪節號。那麼,女兒到底是怕疼呢,還是怕刺青時間太長呢,還是在最後的時刻不想讓身體留下太明顯的印記呢?也許兼而有之。也許女兒走進刺青館時已經退縮了,是不改主意的父親叫她沒有了退路,最終她選擇了簡單易行。她為自己的刺青錄了視頻,立刻得到朋友圈大量點贊,因為她是全班乃至全校第一個走進刺青館的人,她小腿上的摩爾斯電碼讓她更加與眾不同。可她腿上的“等待”並沒有讓她等待隔壁的父親,她的紋身25分鐘結束,之後她就跑去和朋友們聚會了。父親這邊的紋身,用了一個多小時。珠穆朗瑪峰,畢竟比摩爾斯的“等待”更復雜。

這女孩子的父親卻沒有因女兒把他丟在刺青館而抱怨,在刺青館的一個多小時裡,他由陌生、不自在到坦然面對紋身師,皮膚的灼熱和微痛滲透到心裡,使他得以在這奢侈的時間之外的時間裡冷靜、清醒。這時間之外的時間降臨在這中年男人慣常的時間軌道之外,可否說是時間的瞬間“出格”?他為此感謝女兒,在智能社會和機器人時代彷彿就要轟轟烈烈來臨之時,一個18歲的孩子仍然渴望感受皮膚上貨真價實的痛感,渴望在物質的時間裡感受生命的質地,雖然這渴望有些許的虛榮心作伴;他也判斷著自己,他覺得自己“還行”。不是因為他的“珠穆朗瑪峰”比摩爾斯電碼的“等待”圖形複雜,痛感就多,是因為他在決定了一件事並能夠切實實施的果斷和單純。儘管這等小事和他投身的實業相比,原本不足掛齒,但也需要堅守的毅力,等待的耐力。而一個18歲的孩子,有時候卻可能遠比她的長者要複雜多變,猶豫搖擺。這對父女,就日曆年齡而言,女兒比父親能夠擁有的時間要富有太多,可她還捨不得“等待”,也尚未深知“慢”的昂貴。女兒的生日是快樂的,在時間的“出格”上她引領了父親,同時她仍然相信,在她新鮮生命途中的某些節點,父親仍然有資格引路。

我由這位朋友的講述,忽然想到新近社交網絡上的一批當紅虛擬超模偶像。其中一位出道半年,已和眾多國際一線大牌化妝品合作,影響力和號召力驚人。她年齡18,身高150釐米,一頭亮麗黑髮,頁面顯示她是住在巴黎的一位時尚女性。但她其實是電腦合成的形象。有意思的是,在虛擬偶像盛行的今天,當被問到這些虛擬人物是否會取代真實的超模,成為新的時代偶像時,那位虛擬超模的合成者卻果決答道:“才沒有什麼能夠代替真正的手,真正的眼,真正的身體,以及真正的心跳。”我要說,還有成長、痛感、歡樂和美夢。如同今天的讀者還需要文學,是需要真實的心跳,需要生機勃發的臉,也需要被歲月雕刻的皺紋,皺紋裡漾出的真摯笑意,以及陽光曬在真的皮膚上那真的油漬。而這一切,都還要仰仗時間的養育。

時間,時間被稱為物質運動中的一種存在方式,由過去、現在、將來構成的連綿不斷的系統,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文學也可以說是一種時間藝術,是一種有能力把歷史、現在和未來連接起來的藝術,是創造的藝術,不是捏造的藝術。古往今來那好的文學可能不是歷史的骨頭,卻是歷史豐盈的血肉。因為文學,我們才得以窺見我們的先人氣血盈盈的生活、勞作、愛和憂傷,思想和思想的表情。我們才有可能在千百年之後依然有能力和他們心意相通。

幾年前一位韓國出版商到北京尋找中國的純文學作家,要在韓國出版他們的著作。當時我問他,在世界性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您的出版社出版純文學著作,一定會有很多困難吧?他告訴我,出版社是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假如沒有文學,人類將更加困難。

一個月前,敘利亞著名詩人阿多尼斯應中國作協之邀,參加魯迅文學院的國際寫作計劃,我和他見面時就想起了他的一句話:“沒有詩就沒有未來。”

我從《萬物簡史》中知道,目前以最長壽者按小時計算,人的壽命大約65萬個小時。如果時光是無法挽留的,那麼文學恰是為了創造時光而生。文學創造出的美和壯麗,能夠使我們和讀者有限的生命更飽滿更生動,從而我們的生命得以雙倍延長,超越我們的日曆年齡。這樣的說法讓我們對自己從事的職業依然懷有自信和激情,也因此,我們確應懷有屬於文學創造的自覺的時間意識。我們所依據的生活材料可能是二手、三手,但我們的創造不能滿足於在二手時間裡徘徊,當藝術實踐開始之時,尋找獨屬於自己的嶄新時間亦即開始,這個時間並非鐘錶那日復一日的“嘀嗒”聲,而是揭示重要時刻,揭示鐘錶結構上將來未知的那一步跳躍,那時間的瞬間“出格”。

文學應當有資格贏得時間的養育,作家應當有耐心在獨屬自己的嶄新時間裡,為讀者和未來創造更加寬闊的精神領域。當未來社會的諸多不確定形態讓我們困惑時,不同代際的作家也應相信,那同時到來的一定還有蓬勃的更有意義的可能。我還想,假如有一天智能社會和機器人完全取代了文學和我們,取代了“十年樹木”的文學之林,文學生態甚至大自然生態完全被智能“合成”,那時的文學也會像1997年,當法國海軍停止使用摩爾斯電碼時發出那最後一條消息,那最後一條消息是:“所有人注意:這是我們在永遠沉寂之前最後的一聲吶喊!”

值得慶幸的是,東亞三國文學論壇十年,讓我們不曾沉寂,讓我們仍然能夠站在這裡言說文學的諸多可能,這是時間珍貴的饋贈,是在場的每一位對時間的聯合貢獻,也期待這是文學的好消息。

謝謝大家!

铁凝:时间和我们

《小說月報》2018年中長篇專號四期

長篇小說

海 飛唐山海

選自《當代》2018年第3期

中篇小說

遲子建候鳥的勇敢

選自《收穫》2018年第2期

尹學芸紅翠傳

選自《十月》2018年第3期

張 弛鬼卡點

選自《花城》2018年第4期

肖克凡愛情手槍

選自《青年作家》2018年第6期

胡性能雨水裡的天堂

選自《長江文藝》2018年第8期

王玉珏孤芳

選自《解放軍文藝》2018年第5期

王佔黑小花旦的故事

選自《山西文學》2018年第6期

王嘯峰冰島

選自《芒種》2018年第8期

铁凝:时间和我们

敬告讀者:2019年期刊徵訂全新開啟。《小說月報》《小說月報·大字版》2019年起將擴容,以更豐富的內容服務讀者,定價調整為每期15元。《小說月報》中長篇專號,每年4期,每期推薦一至二部文壇最具話題性長篇新作、五至八篇名家新銳精彩中篇,2019年起調整為每期25元。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小說,就是小聲地說小說月報微信 刊物最新動態,作品精彩文字,作家創作感言,讀者閱讀心得,文壇潮流脈動,隨時隨地向您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