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只有30萬,如何避免成爲被收割的韭菜

存款只有30万,如何避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存款只有30万,如何避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前段時間,特邀了安靜的朋友,也是曾經的地產狗、現在的資深美女理財規劃師@小魚兒 分享了他的理財心得,趁著週末,再分享接下來的部分。

當然,上一篇更多的關於在深圳擁有多套房之後,應該如何配置自己的資產。那麼,手上僅有20-30萬現金的,又該如何規劃自己的理財目標呢?先買房還是先理財?讓我們來聽聽這次,她怎麼說~

01、

過去十來年房價的飛漲,已經使一部分人離買房的目標越來越遠,由於各種原因眼睜睜的錯過了房價飛漲的紅利,如今只能默默等待。存款20-30萬甚至更少,若沒有其它家庭成員的支持,可能3-5年後才能夠攢夠首付,這還是在房價沒有繼續飛漲的前提下。

再或者,有孩子的家庭,總會存下一筆錢,以給孩子未來備用,以用作孩子未來上學、結婚、買學區房的用途。這些錢都是很長一段時間不能使用的,只能用作儲蓄。

那也就意味著,手上存款如果不增值就會存在貶值風險!按過去十年中國平均6%的通脹率來算,20萬的存款,每年會以6%的速度在貶值,1年後的20萬就相當於現在的18.8萬,2年後是17.8萬,就問你方不方?

因此理財便成為這些人當下除了努力賺錢以外的大事:除了跑贏通脹,收益還得高啊,不然怎麼趕得上房價飛漲,不然怎麼能送孩子出國;除了收益高還得安全啊,保本保息,保證兌付,於是紛紛掉入了P2P互聯網金融的坑裡

所以,沒買房又想資產增值的人,怎麼辦?風險這麼多,是不是不要理財了?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認清風險這回事。

02、

在此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真的看清楚風險的樣子了嗎?

最近P2P頻繁爆雷,僅6月到7月上旬出事的就有86家,平均每天2-3家,讀者裡面可能已經或者身邊的人都可能已經有人踩了雷,包括我身邊的朋友。在這裡我先不論P2P本身的好壞,作為一個理財師,沒有告知身邊的朋友及時避險,這讓我很是懊惱。

因為如果早一點向他們提示風險,至少身邊的朋友可以免於遭受這巨大的損失。也因為這件事,在拖拉了半個月之後,我還是著手寫了這篇文章,可能不夠生動甚至有些枯燥,希望以後能慢慢改進。

隨著惡性事件的恐慌發酵,我在震驚的同時也一直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這麼多人,在如此高收益的面前沒有質疑收益來源,沒有質疑風險?”

也許他們並不是對風險毫無認知,可能只是因為在交管新規出來之前被剛性兌付所說服,而一個普通的個人投資者,也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去識別其背後的風險。

最最重要的是,沒有人曾經真正見過風險的樣子。如果你生活在日本,並經歷過1991年的泡沫崩潰,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足夠的風險認知。

假如我沒有從事金融行業,那我真的沒有更多渠道和時間去了解各類投資渠道,瞭解他們的風險。也因為過去那些年炒房就是穩賺不賠的,在暫時不買房的情況下,年化10%以上的收益率真的很誘人。

而且過去的發展歷程中並沒有出現過類似今天這種大面積的惡性投資事故,所以當高收益擺在面前的時候哪怕知道有風險,但卻真的不知道風險長什麼樣,對風險也缺少了敬畏。這次P2P的事件,也確確實實的為所有投資人敲下了響亮的警鐘。

這裡我也簡單的說明了一下P2P風險的由來,除了其本身的風險(相信已經有很多同行做過相關解讀了),最主要的是希望能給到大家一個風險的標尺,在未來面對投資決策的時候能做出最基礎的風險判斷。

03、

在這之前我想說一個特別理論的東西:資產收益=風險補償。

這裡的意思是,每一份的資產收益,都是來源於對資產本身存在風險的補償,通俗點理解就是,資產的收益率可以把它理解為風險的價格,也可以稱之為風險定價。

通常我們把國債利率定義為相對的無風險利率,現在大約為3.5%,以此為基準,每一份超額收益都對應一份風險的價格補償,都是對風險的補償溢價,溢價越多,風險越高。

剛才我們說過,“無風險利率”這個基準線,以此來衡量資產的相對風險,就好比世界第一高樓是相對於世界上的其它高樓才能稱為最高,這個概念應該很好理解。

目前中國的國債利率也就是無風險利率是3.5%左右。這是在中國的一個風險標尺。涉及海外市場的還會有國際市場的風險標尺,這個我們以後再來聊。

那如何應用這個標尺呢,這裡我們用公募基金來舉例:我們都熟悉的貨幣基金(餘額寶算是此類),收益率約在3.5-4.2%之間,這是一個約等於無風險利率的收益,這是怎麼定出來的?

這是因為其投資於銀行間的貨幣市場,銀行間市場是相當穩定的,風險極低,約等於0,因此有了這樣的風險定價。再看債券型基金,投資的是債券市場,也就是投資於給國家或企業發行的債券,主要是上市企業發行的債券,形成的是與上市公司的債務關係。

既然是債務,就有債務人違約也就是還不起錢的風險,比如倒閉破產,對比來看,無風險利率是國家債務,而債券基金大多投資於企業債券,企業倒閉破產的機率顯然要比國家破產的風險高,因此這裡也給出了相應的風險補償,市場上的大部分債券收益率都是5-8%之間,個別風險略高的如房地產類則可能會超過8%。

這樣簡單的兩個例子,基本是可以說明風險補償風險定價這回事。理解了上面這些,自然也就理解了為什麼P2P動輒10%甚至15%以上的回報,這背後所意味的風險有多高可想而知。

再來看P2P的投資對象,有企業,有個人,而其中以現金個人貸最多,有數據表明,很多平臺現金貸的壞賬率達到50%以上。更有甚者,各位投錢的小哥哥小姐姐們,竟然都不知道自己投進去的錢最終投向了哪裡,平臺也未加以說明。

加之,P2P市場是金融創新的產物,在發展過程中監管沒有及時跟上,方才導致了市場的亂象,風險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才使得資產新規一出,剛性兌付打破,P2P成片的倒下,風險應聲落地。

我相信市場上一定有一些優質的P2P平臺,經過這一輪的洗牌會存活下來並讓整個金融市場更加多元,到那個時候才是真正互聯網金融的春天,而現在,正值寒冬,何不把資金放在更加安全的地方暫時避險呢!

巴菲特投資的三大原則:不要虧錢、不要虧錢、不要虧錢。

04、

言歸正傳,關於未買房如何理財的問題,用以上這句話回答,應該最合適不過了。當你投出去的錢是你全部積蓄,是你用來買房的、養老的、孩子教育用的全部資金的時候,尤其謹記。

你要是把買房的錢虧了,丈母孃肯定不答應。你要把孩子讀書的錢虧了,那……。所以,盡一切可能保證本金不要虧損,是此類投資的最重要的原則。

通過主動管理,實現資金0風險。

如何配置呢?將資金分作A、B兩部分,A部分為權益類配置,B部分為類固收類的安全配置。A部分承擔風險並搏取高收益,B部分獲取穩定收益,A部分可能的最大損失(或者止損點)即是B部分的全部回報。

這個方式可以用來檢查一下你目前的配置並設置合理的止損點,或者對你還未開始的理財有了一定的指導。

還是舉個栗子:假設目前你有20萬資產,其中15萬投資於安全的資產,5萬投資於權益性資產,安全資產以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為4%為例。

那麼,5萬資金的止損點應該為15*4%/5=12%,也就是當5萬的資金整體虧損超過12%時應當及時止損,然後再根據這個止損位對5萬的資金再進行配置,以求搏取更高的回報。

以上配置最終可以達到的目標就是,當市場不好或者投資失利面臨虧損時,本金不受損失,而當獲得超額收益的時候,能夠獲得一個較為可觀的收益。

如剛才的例子,假如5萬虧損12%,則一年後依然是20萬,假設5萬最高可獲得20%的超額收益,則整體收益為15*(1+4%)+5*(1+20%)=21.6萬,整體收益率為8%。也就意味著此資金組合回報為0-8%。

1、 根據每個人對資金的流動性的要求及具體的資金量,也可以選擇一些有封閉期的理財產品,也可以做到約等於0的風險,回報略高,這因人而異。

2、 以上AB資產可以進行靈活配置及調整,取決於你是先選擇了權益類投資標的,還是先選擇了AB資產量分配,同時也與個人的風險級別有關。權益類配置可以為0。

3、 建議階段性(通常為每年),自己或者讓你的顧問幫你做一次診斷,優化配置提高絕對收益。

為什麼我不建議選擇一些靈活一些的配置以求跑贏大盤及市場,或者直接選擇預計收益8%的金融產品?因為這類投資人與其它投資人不同,會至少有以下幾個特點之一——

1、要求資金的相對流動性,也就是投資期限不確定(保不齊一年或兩年後就要買房了)

2、期限確定,但不會很長時間。

3、資金不能承受任何虧損,如買房儲蓄、養老金或企業流動資金。

乾貨分享,可能比較粗糙,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有疑問的歡迎留言,我會找時間給大家回覆,做一個小小調查,看大家的興趣,決定下一篇主題。

你的資金狀況?你的住房情況是?你的年齡?你的投資目標?目前持有的金融資產?

PS:

福利福利福利,免費免費免費!最近安靜試玩了小密圈,發現尼瑪竟然還有“七天體驗卡”的功能。為了勾搭更多的粉絲,讓粉絲參與到“深圳買房”這個大家庭中來,請按下面步驟操作——

公眾號回覆“

星球體驗卡”即可獲取7天免費體驗卡一張,名額有限,先到先得。或者,公眾號後臺點擊“小密圈”即可。

有句話說的好,免費的都是貴的。這裡面都是安靜的心血與觀察,裡面已經有很多不能公開的秘密和最新的資料,就不公開啦,歡迎勾搭~

存款只有30万,如何避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存款只有30万,如何避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存款只有30万,如何避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你可能還想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