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壇全才劉繼卣年畫集


劉繼卣天津市人,傑出的中國畫家、連環畫藝術大師,新中國連環畫奠基人、泰山北斗、連壇第一人。被譽為“當代畫聖”,“東方的倫勃朗和米蓋朗基羅”。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卓有成就的動物畫、人物畫一代宗師。

劉繼卣是近現代中國畫家中少有的工筆白描、重彩、小寫意、大寫意俱能的畫家,題材也非常全面,除人物、動物能窮極妙理外,也兼擅花鳥、山水。尤其以他的工筆人物畫和寫意走獸畫的成就最為突出。

他秉承家學,一生勤懇,以勤奮務實的敬業精神,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不斷創新的創作理念,投入到其所鍾愛的繪畫藝術之中。

他數以萬計的作品均以獨到的筆墨、精湛的技藝,哲學化的構圖立意,畫出一幅幅有影響力的作品。

劉繼卣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劉家”後裔,自幼受其父著名畫家劉奎齡的影響,酷愛繪畫 天津市立美術館西畫系,在油畫家劉鳳虎的指導下系統學習素描、速寫、水彩、油畫,並從劉子久學習山水畫技法,從陳少梅學習山水畫和人物。次年自謀職業,開始賣畫生活。

1947年在天津永安飯店舉辦個人畫展,一時蜚聲津京,受世人矚目。1949年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藝術局工作,1950年調人民美術出版社任創作員,從天津遷居北京,得識北京各大名家,獲益非淺,藝事上更為精進。先後創作了一批享譽畫壇的作品。

特別是50年代初期,創作的連環畫冊《雞毛信》出版,頗具匠心的構圖,活靈活現地描繪了小放牛娃的英雄故事。這部連環畫一出版,立即轟動了美術界,使劉繼卣的聲譽大振。

劉繼卣畫的人物仕女、花鳥走獸,多為工筆與寫意相結合,在其絢麗多彩和準確造型的的基礎上,顯得格外凝重、奔放、瀟灑、傳神。

他的作品把西洋畫的情調滲透進中國畫的意境中,卻絲毫不露痕跡,形成自己獨特風格。他的藝術成就,引起當時美術界的重視。

他的作品把西洋畫的情調滲透進中國畫的意境中,卻絲毫不露痕跡,形成自己獨特風格。他的藝術成就,引起當時美術界的重視。

劉繼卣先生技法精湛,依據傳統而不拘泥傳統,融中西繪畫於一體,自成一派。這種畫風成為五十年代連環畫界仿效的典範。劉先生由於有著深厚的繪畫功力,在創作的連環畫中,熟練地運用各種線描技法和繪畫技巧,來表現不同時期不同題材的作品。

他的作品把西洋畫的情調滲透進中國畫的意境中,卻絲毫不露痕跡,形成自己獨特風格。他的藝術成就,引起當時美術界的重視。

劉繼卣先生的用筆順逆縱橫,簡約瀟灑,自由奔放,遒勁鋒利,根據結構誇張含蓄,用墨乾淨,用色明亮,巧、俏、靈、動、精、妙。

1956年《大鬧天宮》組畫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以年畫的形式在全國大量發行,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隨後《鬧天宮》組畫原作八幅,由人民美術出版社轉借給當時的中國美術組織機構,送到世界有關國家進行巡迴展出。

展覽完成後,只還給劉繼卣先生《大鬧天宮》原作八幅中的六幅,另外的第二幅第四幅原作,被告知“不 慎丟失 難以找到”。

驚天動地之藝術傑作竟不能完整迴歸,就連後來周恩來總理調閱原作時,也只能看到六幅。劉繼卣先生為此更是傷心萬分。

此後再出版《大鬧天宮》組畫時,其中的第二、第四兩幅,只得使用早先出版物的翻拍照片來製版。這真是天大的遺憾。

事隔幾十年,奇蹟卻發生了!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的劉延江先生,在弘揚祖國文化 組織出版連環畫珍品的過程折,從中國美術館塵封的眾多藏品中,將《大鬧天宮》組畫丟失的第二、四兩幅原作找到。

劉先生是1983年去世的,享年65歲。他在世時,並沒有大紅大紫過,但他有的是機會。 但他和一些畫家一樣,習慣於默默勞作,不善於包裝自己,去追求所謂的“價值“和”效應“,他存在的可貴,在於他活在億萬讀者的心裡,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具有了典範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