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分寸,就能把握命運

“分寸”的實質是“度”

中國人一直很講究一個“度”,常說的過猶不及就是這個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所以說萬事須講“度”,率性而為不可取,急於求成事不成,心慌難擇路,欲速則不達,過分之事,雖有利而不為,分內之事,雖無利而為之,是為“度”。這個“度”其實就是分寸,也是人生當中最難把握的兩個字。

萬事萬物皆有分寸,月是懂得分寸的,它慢慢地缺了,又慢慢地圓了;時間是懂得分寸的,它公平地給予了每個人相同的時間,不長也不短;自然是懂得分寸的,四季有規律地輪迴,變換得恰到好處。

人,更應該懂得分寸。一些人之所以能夠一路順風順水,不僅僅在於他們的聰明、勤奮,也在於他們對人性的洞察,他們懂得什麼叫恰如其分,什麼叫不偏不倚,什麼叫見好就收,一句話,他們能夠把握分寸。

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最高境界,事實上,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做事做到恰到好處,也是人生的一門學問!所以你要明白:

所謂分寸感,就是在循序漸進中走進對方的世界,在試探中,細水長流。尊重彼此的空間,又在彼此交疊的空間裡瞭解,認同。分寸感不是疏遠,不是冷落,不是傲慢,更不是不尊重。

在不少公眾場合,總有人顯得十分“得體”。待人接物,處事做人,事業成就,都離不開分寸感。分寸,是一個度量單位,挪至社會人生,就是處事有“度”。

三毛曾說“朋友之間,分寸不可差失。”很多時候,把朋友推遠的,恰恰是自以為是的幫助和照顧。點到為止,這是做朋友的分寸。而一個真正有分寸感的人,交淺從不言深,甚至親友密己,也懂得保持距離。

懂得分寸,就能把握命運

分寸,是做人的底線

分寸感是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清醒地認識自己的位置,懂得自己的分寸,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與他人維繫關係的底線。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難以把握的,就是“剛剛好”的分寸感,既不顯得生分,也不顯得過分。生活中,那些被誇高情商的人,其實都是能巧妙把握分寸感的人。關係再好,你也要有分寸感。

做人可以不聰明,但真的要有分寸感。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應該是你的,才是你的。不該是你的,連搭腔都不要。寧可藏拙,也不要露怯。話說得越多,反而會顯得自己越淺薄。

一個有分寸感的人,能夠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處境和心境,懂得適時拒絕。一個有分寸感的人,也會是一個有修養的人。做事有準,進退有度,為人有則。

懂得分寸,就能把握命運

分寸,是最高級的成熟

成熟,是由一群人的狂歡走向一個人的獨處。成熟的過程,就像抽枝的樹,相守相依,慢慢分離;成熟的過程,就像低落的雨,擺脫群體,找到自己。

分寸,是最高級的成熟。給生命一絲縫隙,讓生活得以呼吸,在這期間我們領會到成熟的意義。分寸,在某一層面上就是一種“隱藏”與“模糊”。

《周易》中說“含章可貞”又說“婦貞厲,月幾望”,《周易》將=講陰陽五行的平衡之道,自然離不開分寸二字,整部《周易》都可看作是“為”與“止”的藝術,自然也是一部分寸之書。

懂得分寸,就能把握命運

應該“有分寸”的地方

1.心理上有分寸

老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成熟的過程也是自知的過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論再如何親密的關係也無法讓兩個人合二為一。

人成長環境不同,所處環境不同,所思所想,做事方式總會有這樣那樣或微妙或巨大的差異。心理上有分寸就是指做好自己,不要用自己的觀點揣測別人。

守好心理上的距離感、分寸感,人只有添一點神秘,才具有吸引力。真正成熟的人不會用自己的三觀要求別人,不強求別人與自己相同。

朋友間有分寸,不要總把眼睛盯在別人的生活裡;親人間有分寸,個人有個人的看法,不要強迫每個家庭成員都成為複製的你;陌生人之間也要有分寸,展示該展示的,守好自己神秘的一面,才能給人驚喜。

陰陽五行相生相剋,有分寸才會正常運轉。心理上有分寸,將自己與他人剝離開,不要依附他人,也不要企圖控制他人。

2.言語上守分寸

成熟的過程,是不斷懂得語言的力量。良言三冬暖,惡語六月寒。

言語上守分寸要在心理基礎之上,首先從心理上認清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從言語上守分寸。

言語上守分寸,不要把尖酸當真性情,開玩笑要注意分寸,不要過火。玩笑可以跟親近的人開,最好不要跟不熟的人開玩笑。

擺正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話說出口要思考,對不同關係的人說話要有不同的語氣。

言語上守分寸,不要打探別人的私事。有一部分人喜歡打探別人的私事,把打探來的八卦當做談資。沒有人喜歡背後被人議論,也沒有人喜歡被人刨根問底,在你話裡有話打探別人私事的時候,不妨換位思考一下。

言語上守分寸,不要交淺言深。人逐漸成熟的過程恰恰是學會閉嘴的過程。喋喋不休聒噪不安的人往往沒什麼真本事,什麼話都往外說,什麼秘密都守不住,跟小孩子有什麼分別。

3.動作上記分寸

成熟是學會用大腦代替動作,讓思想走在手腳的前面。

動作上牢記分寸,就要讓動作擺脫情緒的控制。我們常說一個詞“歇斯底里”,小孩子得不到東西,往往會躺在地上打滾,用這種激烈的動作來表達情感與情緒。

人逐漸成熟,就是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即使內心起伏巨大,動作上仍波瀾不驚。不要因為一時憤怒摔東西、摔門,這些動作不僅於事無補,也體現出了你的不成熟。

動作上記分寸,就是學會三思而後行。在做事之前要列出計劃,反覆思考,不要僅憑一腔熱血做事。如果不確定,就先邁出一小步看看效果,步子邁得太大是要跌倒的。

動作上記分寸,就是給別人留出安全距離。人們關係不同,可以做出的動作自然也不同。成熟的人不會“一視同仁”,朋友之間有哪些動作不能做要做到內心分明。

分寸,就像一顆螺絲,看起來微不足道,卻足以影響生活的正常進行。分寸,又像是榫卯之間的空隙,有了這點空隙,生活才能更加舒服。

成熟不僅是開花結果,更是剪枝去葉。分寸,是最高級的成熟。

懂得分寸,就能把握命運

做好“有分寸”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直爽並不等於言語毫無顧忌

我們說話是要講究一些技巧的,不要總是把直爽當成口無遮攔的藉口,不要總是說:“我這人就是性子直,你別介意啊!”性子直也不能成為當中揭人短處的理由啊!不分場合,不顧他人的說話,很容易把人家搞的下不來臺,勢必會遭人嫉恨。

2.見人宜說三分話

說話小心些,為人謹慎些總是無害的。一個毫無城府、喋喋不休的人,會因顯得淺薄俗氣、缺乏涵養而不受歡迎。俗話說得好:上帝之所以給人一個嘴巴、兩隻耳朵,就是要人多聽少說。

3.萬不能口無遮攔

不要試圖窺探別人的隱私;不能故意渲染和張揚對方的錯誤;說話留有餘地;不能強人所難;說話不能不看時機。

4.很好的話題也要適可而止

即使一個很好的題材,說時也要適可而止,不可拖得太長,否則會令人疲倦,若不能引發對方發言,或必須仍由你支撐局面,就要另找新鮮題材,如此才能把對方的興趣維持下去。

5.多多讀書,忌淺薄無知

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淺薄無知、滿口粗話的人,所以多讀書、多學習,做一個有內涵的人,這對你的人生是很有幫助的。

“分寸”極其重要而又極難把握,它可謂是一門人生的藝術,你精通了這門藝術,也就把握了人生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