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黑龍江敷衍整改、表面整改被點名

央廣網北京10月24日消息(記者杜希萌 遲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從上週起,首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先後對河北、河南、廣西等10省(區)進行督察反饋工作。這是自2015年開始中央環保督察之後,首次啟動“回頭看”,主要聚焦第一輪督察反饋問題的整改情況,兩年前不少被中央環保督察組狠批的問題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昨天(23日),黑龍江作為本輪最後一個反饋省份,拿到了自己的問題清單。督察發現,黑龍江部分整改浮於表面甚至還頂風造假,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問題舊賬未還,又添新賬。

黑龍江是本次督察反饋中,第四個得到“政治站位不高”批評的省份。督察反饋報告顯示,黑龍江提供的整改進展情況自相矛盾。比如彙報材料稱已經完成整改任務38項,但能在清單上列出來的卻只有30項,督察組實際核查後,這份完成清單再次縮水,實際僅完成19項、基本完成7項。在未完成整改目標的任務中,有12項不同程度存在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問題。

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黃龍雲說:“2017年11月哈爾濱被原環境保護部、黑龍江省政府聯合約談,但2017年12月發生重汙染天氣期間,哈藥集團製藥總廠等6家企業大氣汙染物排放量沒有減少,中石油哈爾濱石化分公司氮氧化合物濃度不降反增。”

按照督察整改要求,整改任務需逐項分解,層層落實,但此次回頭看發現,黑龍江直到今年3月,也就是2016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一年多後,才要求各地按年度分解整改目標。

上層沒壓力,下級沒行動。省林業廳未按照整改方案要求開展打擊破壞溼地違法行為專項行動,黑龍江溼地生態破壞問題仍然多發頻發。省國土資源廳在督察整改期間仍然違法違規審批、延續礦權。而在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內違規開展的旅遊和開發活動也因監管不到位愈演愈烈。黃龍雲通報,八五三農場違規建設遊船碼頭等旅遊設施一直運營到去年年底。主管部門查處不嚴,導致地方敢於頂風違法。

黃龍雲指出:“第一輪督察組移交的省農墾總局八五三農場在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違規建設問題,要求查清情況,實施問責。但相關部門未認真調查,僅憑八五三農場提供的保護區管理局項目初步設計批覆和墾區環境保護局環評批覆文件,即判定該移交問題不實,沒有進行追責問責,直接導致八五三農場頂風違法。2016年8月以來,八五三農場在該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繼續違規建設旅遊設施,開展旅遊活動,進一步破壞保護區生態環境。”

在針對“敷衍整改、表面整改”的通報中,督察組點名黑龍江問題多。黃龍雲提到,齊齊哈爾曾因將生活汙泥堆於嫩江行洪區威脅水環境安全被中央環保督察批評,但兩年後地方雖然建設了汙泥臨時堆場,但選址只是將原來的堆場稍微挪了位置,還是沒有離開嫩江行洪區。現場檢查時,仍有10餘萬噸汙泥全部露天堆存。

而黑龍江省上報材料明確指出已完成整改的“向陽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汙染問題”,實際上其產生的汙染滲濾液已經外流到阿什河裡。黃龍雲說:“督察發現,該場200噸/日滲濾液處理裝置長期不正常運行,並存在偽造運行記錄、修改流量計、稀釋排放、騙取財政資金等嚴重違法行為,由於整改措施不嚴不實,截至回頭看時,垃圾場內積存滲濾液高達70萬噸,其中近50萬噸堆存在填埋區垃圾堆體內,不僅對填埋場安全運行構成嚴重威脅,而且大量外溢排入金家大壕,最終流入阿什河。”

此外,針對農業農村汙染問題統籌安排專項督察發現,黑龍江省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截至2017年底,現有近8700個行政村中僅408個達到國家生活垃圾治理要求,“垃圾圍村”問題十分突出。此外,黑龍江省內畜禽養殖汙染治理推進緩慢,全省3465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配套率為46.5%,通過環評審批的比例僅為46.8%,且設施不正常運行、廢棄物隨意排放等違法問題普遍。

生態環境部認為,從“回頭看”反饋情況看,一些地方和部門仍存在重發展、輕保護的問題;對整改措施不真正落實、敷衍整改、放鬆要求、避重就輕,甚至弄虛作假、謊報情況、假裝整改,這些問題在此次反饋的10省(區)中都不同程度存在。

梳理十份“問題清單”,廣西、雲南、江西、黑龍江被批評“政治站位不高”。反饋通報顯示,這幾個地方對督察整改選擇“觀望”,真正啟動整改較晚。

江西九江縱容武寧縣違法填湖、向湖要地,導致江西省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廬山西海不斷“瘦身”;雲南楚雄州先後8次違規調減自然保護區範圍達591公頃為開發讓路,至今未得到整改,都是地方“不真抓、不實抓”環保的案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認為,這些地方之所以被督察“回馬槍”抓個正著,正是因為他們錯估了中央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視。

而“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的一陣風問題更是成為10省(區)的通病。未來,如何終結地方“虛假整改”的問題?常紀文建議:“地方怕什麼,我就來什麼,不盡職履責的官員我就追你的責,地方的部門要按照績效考核的方式來進行,重要的是必須要地方主管領導要撲下身子來推動環保。中央要求,地方黨政一把手每季度要研究一次環保工作,如果一把手工作虛了,那下面推動工作也就虛了,就會導致問題久拖不決。”

生態環境部通報顯示,“回頭看”開展以來,廣東省加強了針對固體廢物跨省轉移問題的監管力度;河北省在反饋後兩天內三次召開整改部署會議要求全面徹底迅速整改;雲南麗江、江蘇鎮江分別開展對拉市海高原溼地、長江豚類等自然保護區違法建設問題的拆除。各地還針對公開的典型案例,迅速開展問責調查,督察進駐期間公開的53個典型案例,相關地方已主動問責513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做好各地督察整改工作的分析、調度和現場抽查。針對督察整改中存在的問題,視情況採取函告、通報、約談、專項督察等措施,真正推動問題解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