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單霽翔:發專輯、出遊戲 「網紅」故宮還要干點啥?

國寶古畫們唱起了歌!傳統古風的是《墨梅圖》,阿卡貝拉小清新的是《洛神賦圖》,民謠風的是《蘆汀密雪圖》,甚至還有搖滾版的《玉洞仙源圖》……10月22日晚,年輕的歌聲在故宮建福宮花園響起。

這是今年故宮與騰訊合作的Next Idea音樂創新大賽的入選曲目,這些以古畫為題進行的創作還將發佈音樂專輯,這也是首張故宮古畫主題音樂專輯。一款叫做《故宮:小小宮匠》的遊戲也在同一天被髮布出來,作為故宮推出的首款功能性遊戲,玩家可以在故宮的場景中,用材料自行“搭建”出養心殿、慈寧宮等知名宮殿,一邊玩一邊掌握古代宮殿建築的相關知識。

發專輯、出遊戲,598歲的故宮是年輕一代心中的“網紅”:風靡一時的帝后表情包;遊戲《奇蹟暖暖》裡以《清代皇后朝服》和《胤禛美人圖》為主題的宮廷服飾皮膚;表現故宮文物南遷故事的國產漫畫《故宮回聲》;美圖軟件天天P圖裡的“故宮國寶唇彩“換妝互動,朱顏、絳朱、琥珀光、宮牆紅……在遊戲中年輕人們記住了一個個古代典籍中的顏色名稱。

“用數字科技推動文化破壁,我們和故宮為全球文博的數字化帶來中國經驗。”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是故宮的“變身”的見證者,他表示,從2016年7月故宮博物院與騰訊建立合作伙伴關係以來,以社交、遊戲、動漫、音樂、工具、青年創新賽事、人工智能、雲計算、LBS、眼動技術等十大文創業態與前沿技術推動,故宮傳統文化“活起來”了,取材《千里江山圖》,由易烊千璽主唱的《丹青千里》上線當日,視頻播放量超過3400萬。互動H5《穿越故宮來看你》上線3小時瀏覽量就超過了150萬,“這些都說明,故宮正一步一步變成年輕用戶可以觸摸的現實。”

而在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看來,“智慧故宮”只是個開始,他的願望是“讓故宮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經濟日報記者對話單霽翔,在他眼裡,未來的故宮什麼樣?

——這幾年,人們的感受是故宮離年輕人越來越近了。

——2015年故宮舉辦了《石渠寶笈》特展,那個展覽不得了,年輕人排了幾百米的隊,一直到凌晨四點還在堅守。還有我們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點贊最多的是在校學生,他們給我很大的刺激。中國的年輕人是很了不起的一代,他們在博物館的文化中慢慢成長,他們將來一定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滿熱愛的一代。

今年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的主題叫“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故宮博物院最希望能夠連接的就是年輕一代,他們渴望知識,他們也有活力。我們是全世界唯一的千萬級觀眾的博物館,去年有1670萬觀眾,但是我們希望我們變成億萬級的,十億萬級的,這恐怕就要通過線上,去年故宮博物院的網站訪問量是8.9億,前所未有。我們就是要讓更多的年輕人願意走進博物館、親近博物館,把博物館的文化變成他們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所以故宮這次推出了自己的古畫音樂專輯?

——這是我們和騰訊的一個合作。人們今天接受信息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年輕人更是走在前沿的,他們不斷把新的接受信息的手段應用於他們的生活。在騰訊的平臺上聚集了大量的年輕群體,它也走在互聯網技術、科技技術的前沿,故宮博物院則把文化傳播作為最重要的責任,通過這樣的合作,把技術和故宮博物院取之不盡的文化題材和研究成果嫁接起來,就能不斷給人們驚喜。我們也成立了聯合創新實驗室,像今天的大數據、雲計算,我們都在實驗,希望幫助中國傳統文化實現更多的傳播。

——在和年輕一代打交道的過程中,您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想要把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出去,就要以青少年喜愛的方式。故宮的底線是不能“惡搞”,除此之外,我們就一定要理解年輕人的需求,比如2016年的創意“表情包”大賽,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故宮的文化元素,用表情包的形式來表現,搞笑沒關係,我們來把關。2017年,我們推出了漫畫,包括今年的“古畫會唱歌”,這些都是能夠既保持我們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初衷,又能夠跟年輕人他們的喜聞樂見對接。

——在您看來,未來的故宮到底什麼樣?能“劇透”一下嗎?

——三年前,我們的1862690件文物都已經上了網,人們能夠查閱到故宮博物院任何一件套文物的信息。現在,我們搭建了3個攝像室,用高清晰的攝像手段把每一件文物拍照以後進入網站,現在有超過60萬件文物進入了圖文並茂的階段。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在不斷優化我們的APP,也不斷推出虛擬現實的節目,虛擬現實影院的第7部片子《御花園》馬上也要和觀眾見面了。我們希望再經過兩年的努力,初步建成“智慧故宮”。“智慧故宮”最重要的出發點,就是把深藏在故宮裡的文物藏品,和我們一些還未開放的一些古建築,立體地呈現給人們。“智慧故宮”要搭建一個能使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甚至不同國家的觀眾都能應用的立體平臺。一方面,故宮北院區、前門的藝術館還有香港故宮項目都已經啟動。另外一方面,我們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搭建起一個永無止境的,能夠更大的力度傳播的一個數字博物館 。

——擁抱新技術,故宮做了什麼準備?

——我們不斷地建立自己的團隊。故宮有一個84人的團隊,叫資信部,這個團隊平均年齡30歲左右,他們都是這些年入職的一些年輕人,他們充滿文化情懷,充滿了不斷往前走的幹勁,這樣我們高科技企業才能平等、順暢的對話。我們必須要有這樣一支的團隊,沒有這樣的團隊,你說的話和互聯網公司說的話之間就不能連接。

——在這麼多“跨界”合作中,故宮怎麼考慮自己的商業價值?

——故宮是非營利機構,我們所有的包括文化創意產品的盈利都不能用於發獎金(笑)。我們大量的盈利,都會投入到故宮的社會教育活動,我們去年的故宮社會教育活動是29,000場次,前年是25,000場次,在全世界的博物館裡,故宮是開展社會教育活動最豐富多彩、受眾人數最多的,而且完全免費。我們把這些盈利投入到孩子們身上是最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