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劲吹好扬帆——安康市纪委监委开展五个重点专项工作掠影

清风疾劲处,日夜柳条新。今年以来,安康市纪委监委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主责主业,认真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纪问责,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清风正气正从陕南安康扑面而来。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难在坚持、重在实干。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奋力追赶超越,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为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田沐臣在全市半年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正在强力推进落实。

持之以恒 狠抓作风建设

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巩固拓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挺纪在前,先后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三十条措施》等,坚持问题导向,倒逼责任落实,坚持不懈推动作风建设。

“每逢重要时间节点,我们都会收到纪委监委发送的廉政短信,提醒我们严格遵守党规党纪,把‘过节’当成‘过关’”镇坪县纪委监委干部张传奇表示,“起初觉得是小题大做,后来发现是以小见大。”

多年来,市纪委监委逢节必发通知,制发禁令,给党员干部早敲警钟、早打预防针。安排廉洁过节纠正“四风”专项清理行动,坚决抵制不良风气。下发《关于做好暑期休假期间纠正“四风”工作通知》,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持续开展“为政不为”专项整治,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改进领导干部作风。紧盯违规发放津补贴、大办婚丧喜庆和公款吃喝、报销个人花费这3个易发多发问题领域,再针对“迎来送往”问题狠抓“3+X”专项治理,持续问责问效,形成改进干部作风的高压态势,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

坚持关键节点集中抓和日常时间持续抓相结合,坚持用好“四风”问题线索台账、审计报告和巡察反馈意见,聚焦重点对象,严查快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今年元月至8月,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1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5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66件74人。交办督办“为政不为”突出问题174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7人,通报曝光57件37人。

正风反腐 助力脱贫攻坚

“白河县人民法院副主任科员岳桂兴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遵守工作纪律的问题,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紫阳县高滩镇龙湾村原党支部书记贾耀全因弄虚作假骗取国家移民搬迁补助款问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被县监委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在省市的多家主流媒体上,这些在扶贫领域问题查处的违规违纪行为的典型案例高居“榜首”,榜上有名甚至不乏一些处级领导干部。“选取典型案例,开展通报曝光,起到了震慑一片的作用和效果,让纪律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市纪委监委市立足来信、来访、来电、网络举报这四位一体受理主渠道,广泛收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制发《进一步规范扶贫领域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通报工作办法》,强化职能部门线索移送工作。督促市县区纪委监委建立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台账,做到有反映必受理、必登记、必查核,查办结果纳入季度追赶超越考核内容。同时对扶贫领域问题优先处置、优先办理,采取重点督办、提级办理、下沉督导、直接查办等手段,出重手、用实招,形成了强有力地震慑。

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412件,处理517人,党纪政务处分337人,移送司法机关27人。市纪委直查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人。对查处问责的典型案例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累计报曝光扶贫领域违纪违规典型案例27件38人。

铁面执纪 震慑黑恶势力

截至目前,市纪委监委共处置涉黑涉恶问题线索20件,其中直查6件,转县区办理14件,直查案件中初核了结1件、正在初核中5件;县区纪委监委处置问题线索19件,已初核了结 4件、立案11件、正在初核中4件,处分5人、组织处理3人。

一组组数据告诉我们,涉黑涉恶问题依然存在,扫黑除恶工作不容怠慢。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以来,市纪委监委将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与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建立涉黑涉恶问题线索快速双向反馈机制、与政法系统一月一对接机制,主动掌握工作动态、收集问题线索并建立涉黑涉恶问题信访举报专项台账、线索处置管理台账,以雷霆之势对反映的党员、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腐败问题严查快处,以铁面执纪形成了对黑恶势力的强力震慑。

动真碰硬 保卫青山绿水

省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动员部署大会后,市纪委监委迅速行动,以最严态度、最严措施、最严纪律,用心用力用情推动秦岭生态环保问题整治问责工作。牵头成立了安康市秦岭生态环保问题整改问责工作组,严查“两个坚决维护”践行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宗旨意识薄弱、浮在表面、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

重点查处在环境问题整改工作中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整改缓慢、推诿扯皮等违纪违规行为。彻查整治中省环保督察和2017年省级联合执法检查反馈的问题中未完成整改任务的37个问题,以及今年6月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督察组反馈的饮用水源区保护不到位、河道非法采砂、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建设等16个具体问题。

实地到各包联县区督办生态环保摸底排查整改工作,逐一对照上级整改要求作专项督查,实行销号原则,督促整改落实。今年以来,立案查处6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9人。

精准施治 优化营商环境

安康作为欠发达地区,只有发挥比较优势,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只有开出优化营商环境“药方子”,才能让企业投资者吃下“定心丸”。

“虽然这里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区位优势也不明显,但安康的投资环境好,我们看重的是后发优势。”江苏欧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安说道。

杜安说的“投资环境好”,指的正是安康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所取得的成果之一。今年,江苏欧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与岚皋签订了总投资1.2亿元的光伏能源及智能制造项目,期初办理营业执照时,杜安就给自己打了“预防针”,可没想到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给了他一个惊喜。本来需要几天办下来的执照,资料提交齐全后一天就下来。

安康将2018年确定为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成立了由市委领导任组长,市直部门相关负责人任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八办四组”,开通12345便民服务热线,24小时受理企业和个人诉求。同时制定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等多个方案、措施。

不仅在“开药方”上精准把脉,更在“保药效”上多管齐下,市纪委监委紧盯破坏营商环境的违纪违规等行为进行执纪问责,今年以来,共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17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1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