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長纓,縛蒼龍——中南院C類研發年度人物記

歲去弦吐箭,研發中心成立一晃已一年有餘。作為公司研發工作的頂層設計者和管理平臺,研發中心始終充當著引領者、組織者、管理者、參與者的角色。本著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初衷,中南院不斷引導和推動各單位及員工積極開展研發工作,向達到技術領域“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目標持續邁進。今年5-8月,為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全員研發工作熱情,提升公司創新活力,研發中心就根據《研發項目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組織開展了C類研發項目成果的申報、評審、鑑定及評獎工作。此次共申報研發項目44項,經過單位鑑定、院級初評以及專家評審,最終有35項成果在正確性、有效性、適用性和創新性方面脫穎而出,其中軟件類成果24項,非軟件類成果11項。在此次的C類研發項目評選中,湧現出一大批腳踏實地、鑽研業務、精益求精的“實幹家”,他們充滿著敢為人先的勇氣,代表著中南院前進發展的創新力量。

初生牛犢不怕虎

——環境與生態工程院 黃膺翰


執長纓,縛蒼龍——中南院C類研發年度人物記


黃膺翰2017年進入中南院,入職才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在很多新員工還在摸索方向、努力適應工作環境的時候,他已經帶著自己的6項研發成果,參與了此次的C類研發項目的評選,其中“隔水幕牆整體受力分析軟件”一項還在專家評審及鑑定中獲得最高分,可謂是高產量、高質量。

“我運氣很好,一進來就接觸到隔水幕牆項目,初生牛犢不怕虎嘛,當時根本也沒想自己能不能行,有興趣就開始做了,沒在怕的!”隔水幕牆是目前行業內唯一可水下施工、可用於改善已建電站下洩水溫的措施,對於緩解水電站滯溫現象對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由於是中南院開此設計之先河,因此相關的計算方法、計算軟件尚不成熟。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時間成本,黃膺翰踏上了科研之路。

“我和女友是異地戀,她對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理解。不能時常陪在她身邊,有時候忙起來忘了視頻她也不會怪我,還經常和我討論我的研發進展。我覺得她可能不懂,但她願意聽。”聊到他如何一步一步在項目研發工作中建立信心、做出成果,他充滿幸福地說道。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青年員工,黃膺翰在項目研發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過難題,出現過某個環節連續幾周沒有進展的情況,“因為我是項目設計鏈上的第一關,我一旦停滯後續也就無法進行。但領導並不給我壓力,只是鼓勵我放手去做。這對我們有心從事科研工作的新人來說很重要。”黃膺翰說,公司給了這麼好的科研氛圍,他很幸運。

如今,他的諸多研發成果已經在實際生產中投入使用,他用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大膽和幹勁為公司創造了實際的效益,成為了青年員工的表率。

進步,就是不斷突破自我

——交通設計院 曾凡雲


執長纓,縛蒼龍——中南院C類研發年度人物記


“他是一個富有激情且很有才華的人,在工作過程中充滿鑽研精神,大家有問題都喜歡找他,簡單事情他不喜歡做,但是如果有難題找他,他會非常高興地幫忙解決。”同事口中的曾凡雲是一個充滿挑戰精神,樂於征服困難的年輕人。學習岩土工程專業的他,在這次的C類研發項目中申報的卻是一項交通工程相關的計算軟件,以道路橫斷面數據為基礎實現了路基防護的可視化設計與道路工程量的自動統計。

程序是對於工程問題的代碼描述。對曾凡雲而言,開發過程中最困難的不是代碼的編寫,而是對工程問題的理解。曾凡雲在學校時就參與過較多的軟件開發項目,對代碼編寫比較熟悉,但起初開始這項研發時,他對交通工程的接觸卻還不多。對於設計需求——即如何來設計程序的操作界面、交互過程、參數形式等,讓程序高效地實現功能,並使其符合工程師的操作習慣等方面問題的把握還不夠準確。為了克服這一難點,他不斷參與實際工程項目來積累設計經驗,積極地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將研發中間成果給同事們進行試用並收集反饋,再不斷修改優化,以確保程序能切實解決工程設計需求。他說:“對我而言,科技研發可以讓自己保持對行業最新動態的關注。參與科技研發的過程也會讓自己不斷突破,得到快速成長。”

該項研發成果現已在託巴水電站葉枝至中路公路(全長約70km)施工圖設計、拉哇水電站施工區道路施工圖設計(全長約30km)中得到設計實踐檢驗,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與計量準確性。經對比測算,該系統可提高設計工作效率約70倍,大幅節約了人力成本。曾凡雲不僅實現了對自我的突破,還用該項成果填補了目前公路行業自動化設計軟件體系的空白,對現有公路設計商業軟件進行了有效補充。

有舍才有得

——水電工程設計院 周躍飛

執長纓,縛蒼龍——中南院C類研發年度人物記



作為水電工程設計院的總工程師,今年已經是周躍飛在工作崗位上的第25個年頭。除了在此次評選中申報的3項水工專業設計計算軟件成果,工作以來他自己開發的小程序還很多,也曾經參與高碾壓混凝土壩設計研究等攻關和集團科技項目,負責重力壩優化程序研發等院科技項目。

談起自己的科研經歷,周總說:“剛在中南院開始項目研發時,為了適應可視化編程的需要,採用了全新的開發環境和編程語言。但周圍可交流的人少,我主要通過購買書籍光盤來學習摸索。當時自己還沒有電腦,晚上躺在床上琢磨程序時,想到一點就恨不得馬上嘗試,第二天早晨迫不及待地來辦公室打開電腦。我愛人說我當時為了先買結婚戒指還是先買電腦和她進行過討論,不過我不記得了。” 就是在這樣興趣與困難並存的條件之下,他投入到了項目研發工作之中。雖然由於工作變動,他現在已較少進行具體的設計計算和研發,但他說自己腦海中還是會時不時冒出一些想法,說不定哪天還是會擠時間做一做。

在他看來,項目研發不僅需要能力、需要熱情,更需要有犧牲精神。一線員工由於生產任務重,難以專心做研發,但項目研發工作一旦不連續、長期停滯,再拾起來就難。面對這樣的矛盾,他自己是始終懷著一種全心投入的工作態度,看淡得失。他說:“犧牲大量的業餘時間是在所難免的,好的成果需要時間和精力打磨,有舍才有得!”這樣的心態不僅是周躍飛對自己的要求,同時也是他對年輕員工們的期盼。他希望更多有研發能力的年輕人沉下心來,積極思考,勇於實踐,參與到自主研發中來。

科研源於日常工作

——機電工程院 鍾全勝


執長纓,縛蒼龍——中南院C類研發年度人物記


“科技研發可以是研究宇宙飛船,亦可是改進一個閘門型式,它其實並不遙遠。只有將科技研發、開拓創新貫徹到日常的工作中去,才能憑藉優秀的設計方案征服業主,獲得合同。”對於項目研發,鍾全勝的態度是很務實的。作為公司的一員,他始終想著盡最大努力為公司創造利潤。而科研,則是他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方法。

鍾全勝起初是受龍灘水力發電廠委託開展龍灘水庫增設禁航設施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他說:“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設計出優秀的方案,獲得該項目的總承包合同。”目標明晰之後,他們的項目小組就開始了夜以繼日的設計工作。總結金屬結構專業在攔汙排、防撞設施、混凝土後錨固等產品的成功經驗;廣泛查閱相關論文和書籍,開拓思路;集思廣益,組員之間有新的想法及時溝通交流;確定方案後迅速落實,保證項目的按時、順利完成……一步步緊鑼密鼓、條理清晰,穩紮穩打地朝著終點前進。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次參與到C類研發項目評選中的成果——“高水頭電站浮動禁航裝置”。該裝置能自動適應高水頭電站水庫水位變幅,在水庫水面上形成一條封閉的禁航線,從空間上將禁航區域與船隻活動隔離開來,有效提高了電站運行的安全性,且結構型式乃國內首創,填補了行業空白。我院最終也憑藉該項設計,在2015年獲得了龍灘禁航設施的設計、採購及安裝的總承包合同。

鍾全勝說他大多數的科研想法及成果都是從日常的設計工作中來的。“開展日常設計工作時遇到新的挑戰,又沒有參考案例或者參考案例不夠完善,那就要開展科技創新。科研項目成果反過來也指導設計工作,是設計方案實施的保證。”鍾全勝認為日常工作與科研是形影不離的,有工作就需要創新,有創新就是科研,我們不要太獨立地看待它。

儘管C類研發項目只是在經營生產活動中自行研究開發的,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和工作質量的,或推廣應用效果良好的小技術、小產品、小發明、小軟件,但創新不分大小。抓創新就是抓發展。在公司轉型升級的戰略提升期,唯有實施創新驅動,建設好、鞏固好技術研發這座宏基大廈,才有可能站在行業、產業發展的最高端,實現我院的高效持續發展;謀創新就是謀出路。公司從政策、環境、人力、資金等方面為研發創新工作給予了全力的支持與傾斜,不斷完善創新激勵機制,調動一線員工創新實踐的積極性,引導他們走好創新這步先手棋子,多實踐、出成果。江山代有人才出,今朝,還看我們!中南院人要緊隨時代步伐,用好創新槓桿、突圍創新難題。今執長纓在手,明朝定縛蒼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