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最新大盤點(三線城市)——湛江


湛江,廣東省轄地級市,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 雷州半島上,地處粵桂瓊三省區交匯處,界於東經109°31'-110°55'、北緯20°-21°35'之間;南瀕南海隔 瓊州海峽與 海南省相望,西臨 北部灣,背靠大 西南,東與 茂名市相連。地處北迴歸線以南的低緯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秦皇統一中國後,湛江轄地歸屬象郡。唐貞觀八年,改東合州為雷州,直至清代,屬雷州府。1946年,成立湛江市政府,隸屬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湛江海陸空交通發達,是粵西和北部灣城市群的經濟中心,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歐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是中國海軍南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是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據出土文物考證,湛江轄地遠在 新石器時代晚期便有了人煙。 遂溪縣 鯉魚墩貝丘遺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居住遺址,是 雷州半島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方。

漢元鼎六年,南部 徐聞、 海康、 遂溪三縣屬交趾部徐聞縣;北部 吳川、 廉江兩縣分屬交趾部高涼縣和 合浦縣。 以後,南部三縣先後屬 交州、 合州、 南合州、 東合州。

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法國脅迫中國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雷州府的遂溪、高州府的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劃為法國租界,統稱“ 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範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

湛江海濱

1899年 晚清政府與法國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 廣州灣,被強租法國。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先生寫下了名篇《 七子之歌》,其中第五章便是“廣州灣”湛江。

1943年,日軍侵略者從法國人手中接管“ 廣州灣”,到45年日本投降後,民國政府於當年9月21日光復廣州灣,以原範圍劃設市治,因史上曾屬椹川縣,境內 東海島曾設椹川巡檢司,古“椹川”亦有稱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

1983年9月,湛江地區建制撤銷,湛江市和茂名市改為省轄市,實行市領導縣新體制。原湛江地區所轄的吳川、徐聞、海康、遂溪、廉江縣劃入湛江市;電白、化州、高州、信宜縣劃入茂名市;陽江、陽春縣劃入江門市,後又劃出成立 陽江市。 關注“黃小花盤點”,每天一篇盤點,擴充你的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