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北山乡“三治结合”构建多元化社会治理体系

今年以来,门源县北山乡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自治为本、法德结合,将自治、法治、德治有机嵌入到治理实践中,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互动共治,解决“谁来治”“如何治”的问题,为群众参与决策和治理创新了方法和路径,探索出一条“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升级的北山特色新路。

门源|北山乡“三治结合”构建多元化社会治理体系

自治为本,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主体作用和村级网络服务队伍、村警队伍、调解委员会等组织的群防群治作用,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各类工作机制,认真开展社会网格化管理,广泛收集社情民意,详细掌握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和本村动态信息,及时建立民情台帐,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工作内容清、隐患矛盾清,使党的各项政策在基层得到了全面落实,夯实了基层工作基础。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定期开展潜在的、苗头性和易发生的矛盾纠纷排查,对出现的矛盾纠纷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及时清零,形成了小矛盾不出社、一般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乡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全乡各级调委会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起,调解成功16起,化解成功率为100%。

门源|北山乡“三治结合”构建多元化社会治理体系

法治保障,促进乡村治理规范有序。积极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建设,建立乡、村综治中心、村社调解员兼信息员三级网络体系建设,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农闲时节和举办各类培训班有利时机,结合普法宣传,深入村社、学校、清真寺,采取层层召开动员大会、群众大会、各类座谈会和走访等形式,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与群众生产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群众形成学法用法的思想自觉,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截至目前共开展法制宣传教育6次、悬挂横幅21条,发放各类资料6000余份,参与人数达4000余人次。

门源|北山乡“三治结合”构建多元化社会治理体系

德治为基,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结合起来,通过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等方式细化实化具体化,发挥道德规范明导向、正民心、树新风的积极作用。搭建乡村公共文化平台,利用“我们的节日”“道德文化宣传周”“道德讲堂”“四下乡”等主题活动,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宣扬真善美;充分挖掘先进典型、道德模范等人文资源,利用村中事、身边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活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使农民群众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强化道德约束,通过“五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最美小庭院”“最美乡村”等方式,把道德规范与农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塑造乡村德治秩序,营造文明乡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