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員聊聊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

記得專員之前跟大家聊過關於穩定幣的那些事兒,最近不斷冒出來的穩定幣也是令人眼花繚亂,現在的霸主USDT,以及之後的挑戰者GUSD等等,但是也是前段時間,專員聽到一種言論說是,“央行要出全球第一款法定數字貨幣了,任何的穩定幣都是浮雲。”

專員聽起來,似乎這種人把央行的法定數字貨幣約等於穩定幣,但是這種人為真的正確嘛?

專員聊聊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

專員覺得,其實是有偏頗的,低估了法定數字貨幣的很多實際的社會作用以及經濟價值,並且對數字貨幣,虛擬貨幣和電子貨幣的理解可能不是十分的到位.

專員今天也從自己的理解來跟大家聊聊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

專員聊聊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

但是專員並不看好GOT,原因有幾點:

專員聊聊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

專員聊聊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

1. 數字貨幣:指數字化人民幣(或其他的法定貨幣),是一種法定加密數字貨幣,其本身是貨幣而不僅僅是支付工具。在央行對數字貨幣的定義也是相當明確,將其定義成M0,也就是現金。

2. 電子貨幣:支付寶、微信支付和手機銀行等一般來說都是電子貨幣,這些都是基於電子賬戶實現的支付方式,本質上只是一種現有法定貨幣的信息化過程,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數字貨幣。

3. 虛擬貨幣:指的是非法幣的電子化,發行者不是央行,而且也只能在特定的虛擬環境中流通,比如騰訊Q幣以及其他的遊戲幣等。

專員聊聊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

因此,數字貨幣與虛擬貨幣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發行人的不同,一般來說,由改過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才是法定數字貨幣,並且在該國內可以被用於真實的商品和服務交易。

並且,央行發佈的並不是加密貨幣。雖然它結合了區塊鏈技術,但卻由國家完全掌控主導,與比特幣等去中心化的貨幣不同。

接著,來跟大家聊一下為什麼要發行數字貨幣?

1. 通過信息化手段,來降低紙幣的生產成本,紙幣的信息技術含量低、安全性低且使用成本高。

2. 數字貨幣能夠幫助國家更好的掌控貨幣的流通,調控市場,在當今互聯網程度不斷提升的中國,電子支付成為了一種很普遍的支付手段,數字貨幣也是順勢而為。

專員聊聊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

最後,專員來跟大家簡單的聊一下我國數字貨幣的原型,我國央行的數字貨幣研究所也發表過論文《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原型系統實驗研究》(鏈接:http://8btc.com/doc-view-2638.html),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仔細的看一下。

我過法定數字貨幣,採用“二元模式”,即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的二元模式,採用現紙幣的流通方式,商業銀行受央行委託向公眾提供法定數字貨幣的存取服務,並與央行一起維護法定數字貨幣的發現、流通體系正常運行。

專員聊聊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

主要這種模式的好處,有以下兩點:

1. 與現在的紙幣運行框架相同,可以在不改變現在的運行框架的前提下,慢慢的使用法定數字貨幣逐步替換紙幣,實現平滑過渡。

2. 可以適當的調動商業銀行的積極性,共同參與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的過程,降低風險,加快服務創新。

另外一個,對於數字貨幣比較重要的就是他在系統中表達形式,我過的法定數字貨幣原型探索了可支持擴展的加密形態。

專員聊聊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

整個形態包含最基本的四個要素:編號、金額、所有者和發行者簽名。不可重複的編號代表了CBDC的唯一性。並且通過應用擴展字段和可編程腳本字段來實現該形態的可擴展性和可編程性。

文末

當然,整個法定數字貨幣的系統會更加複雜,專員在之後也會抽時間跟大家更加詳細的介紹,總的來說,專員覺得,發展法定數字貨幣是國家的戰略需求,也是我們金融體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吧,專員也認為央行的數字貨幣研究團隊也在不斷的完善數字貨幣的基本原型,也相信不就得將來我們也一定會用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