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萬里行 「雲谷」深處的誘惑


這樣的——

數字中國萬里行 “雲谷”深處的誘惑

數字中國萬里行 “雲谷”深處的誘惑

數字中國萬里行 “雲谷”深處的誘惑

這樣的——

數字中國萬里行 “雲谷”深處的誘惑

數字中國萬里行 “雲谷”深處的誘惑

青城郭內築“雲谷”

在蒙古語中,“呼和”是青色的意思,“浩特”有城市、城郭的意思,所以,“呼和浩特”又被叫做“青城”。

2016年時,呼和浩特明確提出要全力打造“中國雲谷”;”十三五“期間,呼和浩特市已經把雲計算作為創新發展的著力點。除了政策支持,呼和浩特發展雲計算產業還有哪些優勢?

首先是區位優勢,呼和浩特距離北京440公里,位於北京2小時經濟圈內,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內蒙古大草原地質結構穩定,歷史上從沒有發生過3.0級以上地震;東西、南北光纜大動脈交匯於此,網絡延時小於5毫秒;全年平均氣溫7攝氏度,一年有6個月可以利用自然條

件進行數據中心設備冷卻,可有效降低PUE值;內蒙古電力裝機容量超過1億千瓦,呼和浩特大型數據中心的用電價格全國最低,沒有之一,僅為0.26元/度。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呼和浩特對數據中心具有如此吸引力。

從2011年起,呼和浩特就相繼引進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大運營商建設大型雲計算數據中心,據說累計投資規模達到人民幣500億元。

“雲谷”深處有疑惑

據統計,中國目前擁有超過50萬個數據中心,體量僅次於美國市場。巨大體量的另一面,帶來的卻是越來越突出的數據中心挑戰。

據2017年的數據統計,18%的數據中心都曾經發生過導致應用中斷的大型事故。箇中原因,既有規劃設計階段就存在的設計質量低下、運維階段出現的體系流程不完善、維護不足等,也有由於沒有服務商對數據中心從規劃設計伊始,到後期運維每一階段負責的全生命週期管理。

除此之外,超大型數據中心在成為雲計算時代全球經濟的強大引擎的同時,也消耗了巨大的能量。據統計,數據中心能耗已佔整個社會能耗的3%,建設綠色數據中心,並實現高效運營迫在眉睫。

如此巨大的體量和迅猛的發展,如何通過規範化、標準化的服務滿足當下客戶對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和監管的新要求?

451 Research的最新數據顯示,雖然過去10年中,數據中心能效提高了80%,成本降低了50%。但如果不重新思考新的方法和新的技術,並接受更廣泛的生態系統,就無法繼續改進下去。

探秘與解惑

這次,“數字中國萬里行”一行人參觀的中國聯通呼和浩特雲數據中心(以下簡稱“聯通呼和浩特中心”)選址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鴻盛工業園區,規劃用地973畝,投資123億元,共計建設機房樓11棟、110KV變電站4座、高壓油機房12棟、業務管理用房及輔助用房6棟、客服生產樓3棟,總建築面積59萬平方米,規劃服務器機架3.6萬架,是亞洲單體容量最大的數據中心之一。

數字中國萬里行 “雲谷”深處的誘惑

由於聯通呼和浩特數據中心有政策、區位、地質、環境、網絡、電價六大優勢,吸引來了包括BAT在內的高質量用戶入駐,目前已投產兩座機房樓,機架8000多架。以平均每個機櫃4.4kW的IT負載計算,大約可以容納11臺配備2個英特爾至強金牌5118處理器(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家族在中國企業級市場上銷量最好的一款)的浪潮英信NF5280M5服務器,那麼可以同時運行的服務器就已接近一萬臺。

呼和浩特數據中心北面有聯通自建的110KV變電站,保證數據中心的雙路供電。我們這次參觀的數據樓,整棟建築呈現“回”

字型結構,南北兩側是數據機房,也就是IT系統模塊;東西兩側是製冷模塊和監控模塊,中間的動力模塊全部採用施耐德電氣的中低壓配電設備,有力的保障了IT設備供電的穩定性。整套設計採用7×24小時實時監控,當某一點發生故障時,可以保障在第一時間發現並予以維修,同時實現總部、本地、廠商的三級監控。

雲計算讓終端體驗越來越“傻瓜化”的同時,帶來的卻是底層運維環境的日益複雜。數據中心既需要緊隨基於雲技術業務需求,以及大數據的爆炸式發展,還要在簡化數據中心規劃、設計和構建過程的同時,監控整個物理基礎設施。

那麼,如此龐大的雲數據中心怎麼承載和支撐?基礎設施和運維又該如何保障?聯通對運維服務的夥伴提出嚴格要求。不僅要基於國際化的運維體系幫助聯通建立符合其要求的運維體系,同時也要提高整個數據中心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並能夠有效地提高數據中心的整體能源利用率,降低PUE值。

數字中國萬里行 “雲谷”深處的誘惑

最終,聯通選擇了在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和運維服務領域擁有強大技術能力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施耐德電氣作為基地運維合作伙伴。針對聯通呼和浩特中心的需求,施耐德電氣基於先進的方法論,協助中國聯通建立起內部運維管理標準和M&O認證體系,以便於客戶日後因業務擴展等需求實現數據中心的快速部署和管理。同時,施耐德電氣也為基地配備百餘人的專家服務團隊,通過攜手與基地各個團隊的無縫配合,為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安全運行提供專業維護服務。

除了圍繞數據中心常規的安全計劃、設備設施這些計劃性的運維管理維度,施耐德電氣還會編排大量的應急規劃、時間管理來保證聯通呼和浩特中心的高容錯能力,甚至一些極端情況下的應變能力。

數據中心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因為需要管理電力、製冷基礎設施和IT設備的交互,同時最小化總運行成本。基礎設施優化要通過運維人員在運維管理過程中日積月累的數據來提升整體的效率和可靠性。依託雲管理平臺,基地運維人員可以從數據中心和周圍建築的各種連接傳感器和UPS、PDU、配電和製冷系統等眾多設備收集數據,並通過分析數據,使用人工智能提取信息,為預防性維護、能源效率和其他工作提供可執行的情報信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施耐德電氣負責人表示:“當制定好標準的流程,比如維護流程或是應急響應流程,經過專業培訓的現場工程師只要嚴格按照標準流程去執行,就能夠保證數據中心最基本的安全和可靠運行。”

縱觀這些年,數據中心正在朝著“綠色”的方向發展,最初的“綠色”還只是聚焦在“改造一下空調,提升一點溫度”這種細枝末節的某一個點,現在已經出現了從到數據中心從選址到運維,從供電、冷卻到IT設備軟硬件的節能,全盤兼顧高效與節能的趨勢。跟隨“數字中國萬里行”一行,我們在聯通呼和浩特中心,看到的已經不只是簡單的基礎設施維護,還有從選址、供水供電、製冷、出口寬帶、雲服務能力、運維管理保障等一系列為IDC機房創造良好運行環境、為綠色數據中心所付出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