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讀不懂魯迅,讀懂時已不再是少年

1.假使尋不著出路,我們所要的倒是夢。

2.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

3.希望則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5.我獨自遠行,不但沒有你,並且再沒有別的影在黑暗裡。只有我被黑暗沉沒,那世界全屬於我自己。

年少時讀不懂魯迅,讀懂時已不再是少年

6.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裡是這麼蕪雜。一個人做到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7.我想接近它,但我愈想,它卻愈渺茫了,幾乎就要發見僅只我獨自倚著石欄,此外一無所有。必須待到我忘了努力,才又感到淡淡的哀愁。

8.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面在街上轉,闊人的孩子,妖形妖勢,嬌聲嬌氣的在家裡轉,長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會轉,同他們的父親一樣,或者還不如。

9.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10.我先前總以為人是有罪,所以鎗斃或坐監的。現在才知道其中的許多,是先因為被人認為“可惡”,這才終於犯了罪。

年少時讀不懂魯迅,讀懂時已不再是少年

11.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冷笑家的贊成,是在見了成功之後。

12.中國人的雖然想了各種苟活的理想鄉,可惜終於沒有實現。但我卻替他們發現了,你們大概知道的罷,就是北京的第一監獄。這監獄在宣武門外的空地裡,不怕鄰家的火災;每日兩餐,不慮凍餒;起居有定,不會傷生;構造堅固,不會倒塌;禁卒管,不會再犯;強盜是決不會來搶的。住在裡面,何等安全,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缺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

13.單是說不行,要緊的是做。

14.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恆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難,固然能使人無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無結果。

15.在行進時,也時時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頹唐,有人叛變,然而只要無礙於進行,則越到後來,這隊伍也就越成為純粹、精銳的隊伍了。

年少時讀不懂魯迅,讀懂時已不再是少年

16.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

17.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一隻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甚麼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來改革之外,也再沒有別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而對於“現在”這一個題目,都繳了白卷,因為誰也開不出藥方。所有最好的藥方即所謂“希望將來”的就是。

18.文人作文,農人掘鋤,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際,文人偏要裝做粗人,玩什麼荷鋤帶笠圖;農夫則在柳下捧一本書,裝作深柳讀書圖之類,就要令人肉麻。

19.空談之類,是談不久,也談不出什麼來的,它始終被事實的鏡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20.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寶貴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年少時讀不懂魯迅,讀懂時已不再是少年

21.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

22.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23.從來如此,便對嗎?、其實先驅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

24.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25.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