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瑞平:保定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

實幹實政 決戰決勝 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

——訪保定市委書記聶瑞平

□河北日報記者 葛西勸 徐國棟

記者: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我省要堅定走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新路。對於保定來說,如何進行總體戰略規劃,把求發展和走新路很好地加以統籌?

聶瑞平:對保定來說,走好“新路”,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按照省第九次黨代會要求,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在推動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中展現新的作為。

近年來,我們確立了“1122”工作總格局,即堅持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統領,激活創新驅動這一動能,做強產業升級和新型城鎮化兩個支撐,打好大氣汙染防治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今後五年,我們將繼續保持思路和工作的連續性、創新性,堅定不移地推動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堅定不移地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堅定不移地實施協同發展、創新驅動、環境支撐三大主體戰略,堅定不移地抓好城市做大、產業做強、生態做美、民生做富四件大事,堅定不移地弘揚旅發大會精神、煥發最佳狀態,堅定不移地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在跨越趕超中加快實現保定崛起。

作為全面落實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的第一年,明年我們將突出“實幹實政、決戰決勝”總基調。強調“實幹實政”,就是要落實一個“幹”字,堅決把中央和省委的戰略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強調“決戰決勝”,就是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啃硬骨頭、下苦功夫,搶關奪隘、攻城拔寨,放大發展優勢,補齊發展短板。具體工作中,重點在七個方面大見成效:在推動協同發展、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上大見成效,在實施創新驅動、加快產業升級上大見成效,在加強大氣汙染防治、提升生態建設水平上大見成效,在精準脫貧攻堅、保障改善民生上大見成效,在做大中心城市、加強城鄉統籌上大見成效,在深化平安保定、善美保定建設上大見成效,在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狠抓工作落實上大見成效。

記者: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要推進重大承接平臺建設,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著力打造發展戰略支點。對此,保定市有什麼具體規劃?如何真正做到對接京津、融入京津、服務京津?

聶瑞平:趙克志同志在參加省第九次黨代會保定代表團討論時指出,“保定未來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抓住用好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個最大的歷史機遇”,保定要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創新驅動,建設經濟強市。近年來,我們把協同發展作為重大機遇、重大使命和重大責任,作為貫穿全市各項工作的主線。圍繞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撐點、京津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外資進入京津乃至北方市場的橋頭堡,抓好服務、承接、支撐“三件大事”,推動生態、交通、產業等“七個協同”,對接京津、融入京津、服務京津取得了積極成效。

下一步,我們將更加突出精準對接,全力打造承接平臺,確保對接落地見效。抓實一批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重點工程,強力推動中船重工海洋裝備科技產業園、北京公交智造產業園、北大未名通天河生物產業園、望都光翌遠紅外產業園等重點項目。打造一批高端平臺,建設好白洋淀科技城、涿州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安國中藥都等18+N高端對接平臺,在合作方式、產業水準、推進效率等方面發揮示範作用。對我市與北京城六區、天津主城區的戰略合作,與科技部、中科協、中科院、北大、清華等方面的合作,與央企、知名民企、世界500強的合作,逐項梳理彙總,逐項落實落地。要求每個縣(市、區)、市直各單位都取得一批叫得響、真落地、拿得出手的對接合作新成效。

記者: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支持保定等市發揮毗鄰京津的優勢,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我們注意到,保定市近日提出實施“建設創新型保定的15項工程”,開展“雙城聯創”,請問這一規劃具體情況如何?將如何加快推進?

聶瑞平:創新是保定的一塊“金字招牌”。近年來,我們堅持不懈地向創新要動能、要增長、要成效,創新春風湧動古城。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是省第九次黨代會對保定的新定位、新期待。我市將以創建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市、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雙城聯創”為抓手,加快創新型保定建設,大力實施推動協同創新、提升核心創新能力、構建創新型生態體系三個方面的15項工程,紮實推進石保廊區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工作和京南科技成果轉化試驗區建設。突出抓好一批重大戰略平臺建設,突出抓好與北京中關村、深圳的戰略合作,爭當協同創新共同體的排頭兵。

記者:加速培育發展新動能,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題中應有之義。近年來,保定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未來在這一方面,保定將有什麼具體措施?

聶瑞平:在未來的競爭中,誰搶佔產業的制高點,誰就會佔領發展的制高點。按照“5+2+5”產業發展“路線圖”,全市產業升級、動能轉換步伐持續加速。今年1—10月份,以汽車及零部件為代表的五大主導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超過6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尤其是長城汽車快速發展,今年有望實現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整車銷售超100萬輛、利潤超100億元、稅金近100億元,穩居全國自主品牌之首。

省第九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要“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儘快挑起河北發展的大梁”。按照這一要求,我們將繼續把產業升級作為重要支撐。在主導產業升級上,以申辦“中國製造2025城市試點示範”為契機,構建“253”新型製造業體系,著力做大做強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兩大支柱引領產業,著力培育壯大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五大新興增長產業,著力改造提升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新型建材三大傳統特色產業。在新動能轉化上,緊盯工業4.0等新一輪科技變革,瞄準物聯網、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前沿產業,推動碳化硅、氮化鎵、石墨烯、硼材料、3D打印、無人機、創新藥物等高端產業發展,搶佔創新制高點。同時,放大區位和資源優勢,深化農地“三權分置”改革,發揮新發地等龍頭帶動作用,實施現代農業園區再提升行動,建設京畿農業強市。放大旅發大會成果,著力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旅遊強市,以現代旅遊業帶動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

記者:保定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牽動著無數人的心,保定目前脫貧工作進展情況如何?下一步將如何更有針對性、創造性地工作,打贏這一場脫貧攻堅戰?

聶瑞平: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既是中央和省委交給我們的政治任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近年來,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充分發揮政府主導、群眾主體、市場決定、社會幫扶、基層保障“五個作用”,強力推進“錢袋子、挪窮窩、聚寶盆、拔窮根、兜底線”等精準扶貧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十二五”期間,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138.1萬減少到45.35萬,今年預計還將有14.18萬人脫貧,望都、博野2個縣將率先整縣脫貧摘帽。

明年,是我市脫貧攻堅任務最為艱鉅的一年。為此,我們把2017年定為脫貧決戰之年,以“總攻”姿態,舉全市之力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一是把產業支撐作為核心之舉,全面推廣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等模式,把所有貧困群眾都納入產業體系,讓貧困群眾有穩定的收入,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二是強力推進易地搬遷,推行產業園區和移民社區“兩區同建”,統籌抓好脫貧攻堅、現代農業、山區綜合開發、鄉村旅遊和美麗鄉村建設,徹底改變貧困地區落後面貌。三是堅持積極穩妥退出與鞏固提升“兩手抓”,按照“成熟一個村退一個村,成熟一個縣退一個縣”的原則,不斷提高貧困退出精準度。繼續著眼脫貧與致富“兩步並作一步走”,合力攻堅,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戶一人”。到2020年,實現全市貧困地區同全省、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