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閉兒童養成震驚物理界的天才,最好的放養教育!

  • 1

他從小就患有精神疾病,不僅有嚴重的社交障礙,動作行為僵硬、笨拙,甚至困難到連鞋帶也不會系!

可就是這樣的孩子,母親將他培養成了質疑相對論的天才物理男孩,IQ比愛因斯坦的160高出10分!

將自閉兒童養成震驚物理界的天才,最好的放養教育!

他就是雅各布·巴尼特,火於2001年!

那時,他只有13歲,卻在YouTube上的一段視頻中,堅定反駁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行為引起了大量的關注與討論!

起初網友質疑是在炒作,一個小屁孩怎麼可能推翻偉大的相對論;最後,著名天體物理學教授斯科特·屈裡曼證明了Jacob論證過程的正確性,雖不能推翻相對論,但足以讓網友驚歎了!

當人們再進一步瞭解時,終於發現他是如何從一位自閉兒童成為一個備受矚目的天才少年!

  • 2

兩歲時,他被診斷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徵(Aspergers Syndrome),也就是常說的“沒有智能障礙的自閉症”。

此病與孤獨症相似,一樣的具有社會交往障礙,侷限的興趣和重複、刻板的活動方式,但區別在於沒有明顯的語言和智能障礙,甚至在某一領域可能存在天賦!

顯然,它屬於後者!

將自閉兒童養成震驚物理界的天才,最好的放養教育!

當醫生確診後給他下定“你的孩子可能永遠都學不會繫鞋帶了”的判決時,父母只能把他當做大多數因患病無法正常上學的孩子一樣,被送到當地的一家特殊教育機構進行學習。

在這所特教學校裡,老師們只是教會學生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他對此十分抗拒,因為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讓他變得更加自閉。

那他喜歡做的是什麼事呢?

是在白板和窗玻璃上用筆塗塗畫畫,盡是物理公式的演算!

將自閉兒童養成震驚物理界的天才,最好的放養教育!

而他的母親也在這段時間內逐漸發現他的與眾不同:

一幅5000塊的超大拼圖可以輕鬆拼好;看過全國公路路線圖後可以背出每條高速公路的名稱編號;複雜的物理學和行星運動理論可以輕易理解,甚至回答天文館演講教授的問題……

最難以置信是當時的他只有3歲半!

他的母親是一位幼兒園老師,或許是職業賦予的敏銳感,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應該繼續待在特殊教育機構學習!

將自閉兒童養成震驚物理界的天才,最好的放養教育!

於是,母親便親自在家教育兒子,理念很簡單:儘管做你喜歡的事,我會永遠支持你!

簡單來說就是“放養”方式:讓他自由探索任何他感興趣的東西,不去幹涉,並且竭盡所能支持他。

  • 3

在我國,放養的結果多為:孩子成為了熊、野蠻、沒教養的代名詞。

一位清華教授曾憤慨:中國教育的最大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

其中“釋放孩子的天性”就是放養式的教育,在於我們常常把孩子的“天性”當做必然,無論是好,還是壞都不可辯駁,不可壓制。

卻唯獨忘了,孩子是最缺乏自律性的!

將自閉兒童養成震驚物理界的天才,最好的放養教育!

而雅各布·巴尼特最終究竟能取得什麼樣的成就,靠的就是自律性!

要知道,雖然是在家教育,但他的家人數學都很爛。雅各布·巴尼特曾說:“每當和家裡的任何人談論數學時,他們都只會呆呆地盯著我看。”

在專業知識方面,他的母親幾乎不能幫到任何忙!

於是,他8歲開始自學大學課程;10歲被知名大學錄取;13歲獨立完成了反駁相對論的正確性論證;15歲時進入世界頂尖物理研究所攻讀量子物理碩士學位,被物理學家評價“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目前在研究相對論和宇宙大爆炸學說......

將自閉兒童養成震驚物理界的天才,最好的放養教育!

此外,還曾被醫生宣佈今後將無法學習,然而他並不氣餒,而是說:不需要學習,只需要思考!

換言之就是:如果不能學習知識、那就創造新的知識!

成名後的他也告訴人們:

首先,必須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創造性地思考,不是一味地接受已經存在的事物;其次,發掘自己的興趣點。人只有對一個東西感興趣,才會有思考的動力。

將自閉兒童養成震驚物理界的天才,最好的放養教育!

自律性就是不會因為外界因素否決自己,“放養教育”也是因孩子的自律性而變得完美有效!

  • 4

另一方面,他的母親也不是完全放任不管,因為鑑於阿斯伯格綜合徵患者社交能力較差,就常鼓勵他和同齡孩子一起享受“正常”的童年樂趣,比如玩壘球、去野餐,而不是整天呆在屋子裡算數寫公式。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放養教育”絕對不是無限制、無規則、無節制的,更不是縱容和無作為的寵愛。

將自閉兒童養成震驚物理界的天才,最好的放養教育!

父母給孩子自由沒錯,應該需要一定的釋放和寬容,但在釋放的面前,必須有一條清晰的界限,有些事情可以容忍,但有些界限堅決不能跨越。

比如成迷手機遊戲等娛樂無趣的信息。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公佈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

這位科學家在10年前從全國各地的中下階層的家庭中選取了100名孩子進行跟蹤調查。

他們分成了兩組: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50名是對手機痴迷的孩子。然後對他們

10年後,調查結果如下:

50位痴迷手機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學。另外50名不玩手機的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將自閉兒童養成震驚物理界的天才,最好的放養教育!

高爾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耐人尋味的話,“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情,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識。”

最好“放養教育”恰恰在於言傳身教,主動的關懷和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