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收藏,水銀沁的形成機理及鑑定在古玉收藏中的重要作用(乾貨)

所謂水銀沁,其實跟水銀沒有直接的關係。古代雖曾使用水銀殮葬,這是為了屍身不腐,水銀很快凝固,屬於重金屬,無法沁入玉器內部,恰如血沁,也並非是血液沁入,初學者切不可望文生義。

收藏收藏,水銀沁的形成機理及鑑定在古玉收藏中的重要作用(乾貨)

水銀沁,其實是牛毛紋深入受沁的結果,最終還是土壤中的鐵離子,沁入玉器內部,越來越多,面積越來越大,同時受到氧化,顏色越來越深,從黃褐色成為深褐色直到黑色,於是出現水銀沁。

水銀沁,看似黑色,在光照下,可以看到呈現深棕色,這是鐵離子氧化的結果。水銀沁,看似互黑一片,其實並非均勻態,仔細觀察會發現,沁色是帶有濃淡變化的,恰如夕陽下的彩霞,絢爛多姿,有擴散,非常漂亮。

收藏收藏,水銀沁的形成機理及鑑定在古玉收藏中的重要作用(乾貨)

首先,水銀沁深入玉肌,層層遞進,絕非浮在表面。而古代的提油,用來冒充水銀沁,短期內做舊,黑色浮在表面,互黑一片,明顯與真品差別很大,不可不察。

另外,水銀沁是有擴散的,這是因為分子運動有層次,有先後,就存在過渡,這個過程很緩慢,絕非三年兩載可以完成,因此造假者無論如何不能在短期內還原。

收藏收藏,水銀沁的形成機理及鑑定在古玉收藏中的重要作用(乾貨)

水銀沁,是古玉中十分重要的沁色種類,也是造假重災區,需要多上手,多看真品,多看館藏,才能真正瞭解水銀沁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