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言: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種失敗,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種勝利。顧名思義,行進中,與其被別人指摘,適時的自我反省從來不是多餘。
有時,你腦袋一片空白,不經意會問自己,我正在努力的方向是何方?我正在做的有什麼意義?高度在哪裡?又能走多遠?

不斷髮展與進取中的騰躍也是如此在思索。
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越來越多元化,作為教培行業垂直的知識供應商,應該如何為用戶提供知識?內容是否可以嘗試不同呈現形式?嘗試何種形式?
為解答這些問題,騰躍對校長學習行為開展調研,收集了近500位校長的真實反饋後,一份真誠的《K12教培行業校長學習行為洞察報告(2018)》應運而生。私信回覆關鍵詞“報告”瞭解行業內最全動態。
調研報告帶給我們不少啟示,分享幾點,與各位校長共勉。
一 校長畫像

不難看出,3年間,教培行業創業者女性比例高於男性,辦學群體主力軍也從70後、80後逐漸變成了80後、90後。可以預見,隨著90後的成長,後續涉足教育培訓行業的會更多。
說實話,這個數據還是比較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前,我們對校長畫像的固有認識還停留在70後、80後這幾代人身上,而今看來,辦學群體主力軍正在發生代際轉移。
出現如此態勢,原因何在?
其中的原因逃不脫宏觀層面的利好政策和開放的市場環境,也離不開90後個人的微觀基礎,比如創業觀念、管理先經。
採訪過的一位90後校長如此表達:“之前在北京的教育行業待過,總結了一些經驗,加之自己是老師,於是選擇創業,深海淺灘都趟過,覺得不必太過糾結與擔心。”
雖然大多數90後的人生閱歷比前代人淺,但知識獲取渠道和方式的多樣使得這一代人在觀念上一點都不落後。
90後更加熱情、充滿精力、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較高,作為教培領域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70後、80後的這代校長們該如何應對呢?
結合我們調研過程中對用戶的訪談,有這麼幾點可供參考:
·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
·嘗試參加實用型管理行業的線下會議,取經補己之短
·多與辦學突出的90後校長交流,並去校區觀摩學習,瞭解這一代人的辦學經驗
二 校長學習習慣分析:學習時間和場景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校長群體作為創業者,學習的訴求主要是為了個人提升,從而帶動老師、學校的成長和發展;但不可否認,由於種種原因,校長多是在碎片化時間學習,每天用來學習的時間也僅有1~2小時。
很多人不免認為,這點學習時間塑造出的個人知識格局是沒有多少含金量的。
採訪中,河北的楊校長如是說:“不管是線上課程還是私下自己學習,在時間上總是有刮蹭,會被瑣事耽擱,經常被打斷,吸收的不是很好。”
我們承認,時間碎片化、瑣事多在時空上對學習效果進行了打折,但是如果換個維度看待,碎片化的學習是值得期待的。
說個理論,或許你會認同我。
即被稱為人生算法的“複利思維”。
經濟學家用一個公式表達複利效應:(1+R)N。
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時間,只要R是正值,即你在做正確的事,時間就會為你帶來奇蹟。
很多人認為複利的核心在於回報率,但其真正的核心在於時間:即使年5%的回報率,100年後,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
在有限的時間裡,知識的獲取完全可以運用複利思維。例如你每天堅持看1個小時書,也許一天兩天,你和別人的差別無法顯現出來,但三四十年之後,差異是你想象不到的。
所謂知識複利,就是新知識不斷成為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積累,從而讓知識能夠不斷以“複利”速度快速迭代,縮短認識與實踐的距離。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擊敗北大碩士成為年度冠軍的外賣小哥雷海為就是這樣的。
人們一定會認為,他背後付出的辛酸是常人無法想象的。但當記者問雷海為:“你每天的作息時間是怎樣的啊?哪有時間看詩詞呢?”
雷海為笑答:“不管工作和生活多麼忙碌,時間擠一擠還是有的。送外賣其實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這些時間用來背詩詞是比較合適的,比如商家等餐、路上等紅燈、回到住處換電瓶、午休等。”
辛苦嗎?好像也沒有到挑燈夜戰的地步,和你等紅燈、坐地鐵看手機沒有區別。
問題是:有多少人,能持續做到20年每天1-2小時的知識攝取。不是能力上能否做到,而是沒有這個耐心。
三 校長學習習慣分析:學習渠道



對調研的數據進行分析,有兩點值得注意:
①校長學習提升的渠道很豐富,書籍、學習類APP成為超過6成校長的首選,60後校長更喜歡通過看書學習,80後、90後則更傾向於學習類APP;“線上+線下”是校長學習的主要模式。
②APP正在超越其它眾多學習渠道,受到校長群體的推崇,雖然崛起時間不長,但APP的滲透率已經從一線城市擴大下沉到四線及以下城市。
訪談中,浙江的張校長這樣談到:“我手機裡的APP比較多,比如得到、樊登,APP內容不受時間與地域限制,可以反覆聽,系統性強,所以我每天都會用。”
一種事物的面世廣為用戶喜歡,指定有它存在的必然條件,APP亦遵循此理。
相比其他學習渠道,APP總量上譬如百科全書,內容多樣化,系統、全面;質量上,內容專業且有針對性和實用性;閱讀體驗上,傾向於主動學習,可以自主選擇搜索,易於集中注意力。
話到這裡,給大家推薦幾款在校長圈比較受歡迎的書籍和APP。
書籍:
《學校管理心理學(第二版)》、《中國著名校長辦學思想錄》、《校長領導力修煉》、《“瞎子摸象”--書生校長的西方教育見識》、《影響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海底撈你學不會》
APP:
得到、喜馬拉雅、樊登讀書會、混沌大學、微信讀書
細思之下,校長這個群體存在著一種矛盾。他們一方面渴望獲取更多信息,尤其是辦學經;另一方面苦於時間有限且碎片化,知識的內化吸收則成為痛點。
該矛盾下,對內容供給側的啟示是明確的:
從“表”入手,高級化包裝內容,快速抓取用戶注意力,以期給予用戶更好的閱讀體驗;
深入“裡”的境界,豐富內容維度,達成在一個平臺享受兩個平臺內容的系統知識攝取。
而在這種啟示下,騰躍依調研結果而動的落腳點亦是清晰的:讓校長最高效地學習,辦學路上無憂而行!
閱讀更多 辦學小精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