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工作崗位 行走在城裡與山里

走向工作崗位 行走在城裡與山裡

山路上跑步

今年,新畢業的大中專院校、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都要走向工作單位,走向崗位了。我的這點經歷也許對你們融入社會有些幫助。

來到一個新項目,早上去附近山路上跑步,為的是山路邊草木青翠,空氣新鮮,鳥鳴蟲吟更有生活氣息。車輛也相對較少。回來時竟然迷路,在山上兜了好幾個圈子,感覺來到了一處以前沒有到過的地方。

走向工作崗位 行走在城裡與山裡

山路彎彎

好在是大清早,有的是時間,也不太熱。在那段路上,來回走過兩趟後,依據隱約可見的村莊房屋的大致方向尋找出路,後來是沿著一條羊群下山的陡坡山路拿一根樹枝半清蛛網半當柺杖拄著走下來,從村中間另外一個路口回到項目部。

走向工作崗位 行走在城裡與山裡

山路行走

原計劃四十分鐘的鍛鍊,因迷路耽擱,歸來時發現六公里多的路程走了一個多小時。以前總以為,鄉下山裡人進城裡,會被城裡的繁華和複雜迷亂地不知所措。常聽鄉下山裡人進城後說起,進到城裡感覺城裡亂得跟三國一樣,摸不著北,找不到路。那時覺著城裡人比鄉下山裡人經見的多,比鄉里人要聰明。所謂城裡套路多,我要回農村。也會為自己在城裡生活多一些優越與自豪。

走向工作崗位 行走在城裡與山裡

城市的柏油路

今日經歷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其實只能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城裡人、鄉下山裡人,每個群落的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尤其在當下,鄉村裡的人到城裡,只要識字會用手機導航,基本就可以想去哪裡去哪裡,況且還有出租、滴滴、網約車,辦法有的是。但城裡人到了鄉村裡,特別是山路上或山上的樹林裡,可就沒那麼幸運了。手機也許沒信號,導航用不上;想求助連個可求助的人都沒有,只有自己慢慢摸索,根據經驗和生存常識尋找出路。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山裡鄉村裡的人所積累的經驗知識更有利於人的自身生存。他們不但要記得一條條山道岔路、小路,還要記得山上那些路的路岔,林中的人行通道(有些地方只能貓著腰從荊棘叢的孔洞小心翼翼地過去),這些可是沒有標誌標識的,全靠自己記憶和野外生存經驗應對處理。城裡人沒有經歷就不知道這些。

走向工作崗位 行走在城裡與山裡

問路

我們其實是不斷奔走在城裡和山裡之間的人,流動的生活要求我們要學習積累兩個群落里人的生存和生活經驗,以適應現場條件生存、生活。

在流動、奔走中經歷、感悟、學習並不斷提高自身的生存適應能力和經驗,這是生活要我們必修的課程和歷練,在不斷歷練中成長成熟。尤其是剛剛分配到單位的大學生和新員工,在以後的日子了要虛心向學,早日適應行走在城裡和山裡的生活節奏。進山能耐得寂寞,學習山裡生存技能和經驗,豐富提高自己;進城能穩住初心,學以致用快速融入集體。

走向工作崗位 行走在城裡與山裡

走向社會

記得有位大學生說過,曾經在學校設想過畢業後要走的路,設想過十條、百條、千條,實際上走的往往是第一千零一條路。也許正因為不可設想,變化無常,生命的過程才顯得珍貴、美好、有奔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